再者,地下化的確是最好的方式,但…就如同前面大大所說的內容,耗日費時費工,政治犬怎可容許至此?
這樣子無法有效收割政績呀。
因為都市整體的規劃失敗,人為因素太重,缺失漏洞太多。
為何世人總是提新加坡和日本是進步的城市?
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守法,想必有許多大大的孩子或親屬待過新加坡,就知道那裡的政府在治理上,
是一個不容許挑戰,而且算的比人民還要精的,要人民依著規定走。且發現有漏洞立馬補上!
強調的也是一個公平為原點!
日本呢?守法的態度,公民的教育道德深化教育,政治人物有黑點就壓力到一定要下台!
台灣無法,這就是在許多事物或政務在推行上都是半生不熟!
民粹過度高,法律無法解決。
說到底也是我們這三、四、五、六、七年級的放縱他們隨意的驅使公器!
只能從後天慢慢的改善這先天不良的體質了!

先談談為什麼要裝隔音牆吧。當初北捷考慮的點,沒記錯的話是主線與鄰近住戶間隔不足,日後行駛的噪音怕會影響到住戶,所以在市區段都加裝隔音牆。看看那精美的台鐵高架,裝了半高的隔音牆還是被周圍的住戶嫌吵呢!!
至於為啥會用綠色。很簡單啊,就捷運綠線不然哩!提白色,被說不好維護容易髒成灰色;提粉紅色又被說太柔調;提黃色被嫌太突兀;提灰色被說沒朝氣;藍色要保留給藍線使用;橘色要保留給橘線使用...。
以功能性為主要訴求的前提之下,如果能兼顧美觀當然最好。好看的隔音牆設計不是沒有,問題是現在台灣的公共工程經費拮据成這樣,連政府單位自己都認為先把功能顧好,其他的再討論;要花大錢採購所謂美觀的隔音牆,真的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