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量化BRT---評比現在與未來能達成的極致

sss89229 wrote:
有人提到車行方向了,那麼筆者只用以下一句話回覆

These sections are only meant to show an example and are not meant to be inclusive of all possible configurations.(以下這些部分只是展示例子,並非包含所有可能的狀況)

台中BRT經過斷面比較以及服務情況,快慢車道部分為5分標準。
...(恕刪)

ITDP的標準在前面寫的很清楚了
第20頁
Busway Alignment 必須是 Centrally Aligned in the roadway 才是5分
Centrally Aligned當然有很多種類, 但是,台中是在快車道和慢車道中間, 這絕對不稱為 Centrally Aligned
以紐約為例, 它的說明,這是 Curbside bus lanes


sss89229 wrote:
筆者於評析部分的用語特別挑過,基本上語意通順。
對於原始表格筆者並無誤解,只是附圖為例子,想給3分或是5分採自由判定。
...(恕刪)

附圖 One-Way 是單行道的圖例 , ONE-WAY 是單行道的意思, 整條馬路都是單行道, 同一個行車方向

只有自行車是雙向
通常是拆成兩條不同方向的單行道, 這兩條單行道再共同組成BRT的廊道
更複雜的 Bogota, 是由三條馬路組成, 中央主幹道為雙向,兩旁各隔著一個街區, 組合有另外兩條平行的單行道馬路, 共同組合成一條交通廊道

sss89229 wrote:
引用筆者1F原文:
專用道的設置需減少與其他車流交織的機率、尤其是在專用道與混合車道轉換處。此外,小型車常有路邊臨停之需求、甚至車道外側的路邊停車格,專用道若移至路中間可避免與上述車流產生交織、進而減少誤點的產生。

台中BRT除了快慢車道之間車流交織,路邊因素已經消除。專用道與混合車道轉換處(指五權路口),也利用號誌時差消除衝突。得到筆者所說:經過整體斷面比較的5分結果,如果連快慢車道交織也消除(移至中央分隔島),就是6分了。

並不是沿著curb.在路中間.車行方向的問題,而是整體狀況的概念。當然這樣子自由心證的空間更多,一個標準各自表述,筆者也不過問。
...(恕刪)

並不是指專用道與混合車道轉換處

台中這種放在快/慢車道之間的"公車專用道",會發生嚴重的車流擾動。也就是,在快/慢車道之間變換車道的汽車, 會橫在BRT車道的前方,阻擋BRT, 並不是只在專用道與混合車道轉換處, 而是每一個路口都可能發生。
上次經過科博館前方時,就因為慢車道塞車,造成快車道無法順利切入慢車道, 全都堵在BRT車道上,BRT只能停下來等。
如果車道設置正確, 置中了, 就能避免這一種車流擾動

車道置中有很多種型態
要達到5分,雖然分成兩處登車站台, 車道仍然必須是"專用車道"置中, 放在最內側,即緊貼於中央分隔島的兩側
例如法國南特 Nantes

這樣才不會和變換快/慢車道的汽車, 動線交叉,造成車流擾動
如果把兩個登車站台集中成一個, 可以同時供雙向使用,在站內就能做不同行車方向的轉乘,乘客不必出站, 這樣可以得到8分
例如 Bogota

ITDP 的標準很清楚
Busway Alignment 必須是 Centrally Aligned in the roadway 才是5分
完全不存在自由心證

日本對於專業這個字, 稱為" 専門職 ,不是只有學術知識, 還有很高的道德守則,包括
Honesty 誠實
Integrity誠實信用原則(誠信原則)
Transparency (behavior)透明度
Accountability(扛責/負責)
Confidentiality信賴/守祕密義務
Objectivity 客觀
Respectful互相尊重
Obedience to the law守法
Loyalty 忠誠度

美國工程師協會有下列Rules of Practice 執業規則
工程師必須保守公眾的最大安全,健康和福利。
如果工程師判斷情況,恐危及生命或財產,應儘可能適當的通知其雇主或客戶及其他有權責主管機關
工程師應只批准那些是符合適用標準的工程文件。
除非得到授權或法律或合約規則要求,工程師不得洩露未經客戶或雇主事先同意的事實,數據或信息。
工程師不得允許,被認為從事欺詐或不誠實的企業的任何人或公司,在商業行為使用他們的名字或共同掛名
工程師不得幫助或由個人或公司教唆工程的違法或違規行為

有任何涉嫌違反本準則的訊息,工程師應就此向適當的專業機構,並向相關的當局報告,也與主管機關提供可能需要這樣的信息或協助配合。


「讓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吧!
herblee wrote:

附圖 One-Way 是單行道的圖例 , ONE-WAY 是單行道的意思, 整條馬路都是單行道, 同一個行車方向

通常是拆成兩條不同方向的單行道, 這兩條單行道再共同組成BRT的廊道(恕刪)



終於有一致的答案了!!!搭配以下照片




Busways that are split into two one-way pairs but are centrally aligned in the roadway 雙向公車道分道行駛,但每一專用道位於該分道中間。大概就是這樣,與圖片配合以及外加整體斷面考量,更加確認台中比較接近5分等級。


但圖片僅供參考,車流方向並不是圖片中要示意的最主要項目,主要還是整體考量。

主要還是整體考量
主要還是整體考量
主要還是整體考量

------------------我是分隔線------------------


英文課時間



紅色框框:
雖然都能翻譯為中央的,但median強調位於道路正中央,central指的是一定範圍的中間(就像台中市區翻譯為central Taichung)。所以median符合central,反之卻不一定相符。

藍色框框:
one-way 本身是形容詞"單行或單向的",從前面英文原文中(上面紅框框)也能發現他們有加上road,使其較為嚴謹地呈現單行道或雙向道,並不能用one-way借代為專用道。而下面的特別使用英文語法,也就是that後面那一包都是形容前面的busway型態(分成一對單向道且分道行駛)

也感謝稍早大大補充的offset bus lane,大致上等於central要素,而筆者認為某些情況下台中應該給予4.5分,畢竟衝突點比3分少很多,比5分多一些些而已,整體斷面也接近5分要求。


回歸筆者翻譯,central與median都翻為中間,因為這只能從意思下去解釋,中文翻譯幾乎一樣。除了這一點,筆者元素表的翻譯皆能謹慎分出不同,搭配附圖參考以及整體考量,得到筆者評分結果。


再回頭重新評分紐約那一條正在規劃的BRT,3個concept應該如下
concept1:1分,因為比起雙向道,中央分隔島確實減少許多可能穿越的衝突點。
concept2:5分,接近台中快慢車道樣貌。
concept3:8分,位於車道正中央。


本文也放上1F原文

筆者的自由心證所得到的結果是否ok,就讓大家判斷,筆者只做自己。
世界上最自由的就是海賊王了---by 魯夫

sss89229 wrote:
筆者的自由心證所得到的結果是否ok,就讓大家判斷,筆者只做自己。
世界上最自由的就是海賊王了---by 魯夫


一個交通工程的結果, 搞到變自由心證??

那世界上也不用什麼專業評分規定了??

大家都是自己說的算?? 嗯, 是來到北韓了嗎??
sss89229 wrote:
終於有一致的答案了...(恕刪)


中港路絕對不是 ONE-WAY 單行道

單行道和單行道的中間, 是隔著一個街區(Street Block),不同方向二條馬路,中間有Block,一去一回組合成一個交通廊道

sss89229 wrote:
one-way 本身是形容詞"單行或單向的",從前面英文原文中(上面紅框框)也能發現他們有加上road,使其較為嚴謹地呈現單行道或雙向道,並不能用one-way借代為專用道。而下面的特別使用英文語法,也就是that後面那一包都是形容前面的busway型態(分成一對單向道且分道行駛)
...(恕刪)

這些是什麼? 代表什麼? 有加上 Road 嗎 ?

德國/奧地利都是德文, 德國加上 Strasse ,奧地利只寫 EINBAHN
sss89229 wrote:
也感謝稍早大大補充的offset bus lane,大致上等於central要素,而筆者認為某些情況下台中應該給予4.5分,畢竟衝突點比3分少很多,比5分多一些些而已,整體斷面也接近5分要求。

回歸筆者翻譯,central與median都翻為中間,因為這只能從意思下去解釋,中文翻譯幾乎一樣。除了這一點,筆者元素表的翻譯皆能謹慎分出不同,搭配附圖參考以及整體考量,得到筆者評分結果。
再回頭重新評分紐約那一條正在規劃的BRT,3個concept應該如下
concept1:1分,因為比起雙向道,中央分隔島確實減少許多可能穿越的衝突點。
concept2:5分,接近台中快慢車道樣貌。
concept3:8分,位於車道正中央。
...(恕刪)


請依據 ITDP 的標準
concept1:紐約現存的Busway就是 concept1, 這種在ITDP所公告的評分為 0 分,不是1分
concept2 :這是紐約的計劃,尚未完成, 這種台中所獨創,完全不照教案設置車道,會造成車流擾動
這根本不是 Centrally Aligned in the roadway ,完全不符 5 分的標準
concept3:並不是車道置中就有8分, 還必須是單一車站雙向共用,方便乘客轉乘 。
乘客由這個站台,穿越馬路,走到對向站台,才能轉乘, 這種設計就算車道已經置中,不利轉乘, 只有5分
hch2006 wrote:
如果照發文者自評的分數, 現在走公車一樣可達到這樣的分數, 還BRT這個名字幹什麼??
公車都拿銅牌了,直接跳到MRT就好了, BRT被甩到尾巴.

如果您能讓藍線直接跳到MRT 真的是造福人群
大家可以省下在這嘴炮的寶貴時間
相信對市府有意見的網民們至少有一半會自動消音

-----------------------分 隔 線-----------------------------

雖然覺得沒必要一直糾結在這種問題上

畢竟問題的癥結點在
「選前承諾給MRT,選後說不需要MRT 原藍線改公車專用道 其他5條線直接廢掉」
現階段,改為優化公車專用道的好壞,可以讓時間去證明
但是攸關到大眾行的權益 市府在沒有值得服眾的替代方案下 有責任延續前任的施政

這棟樓的起源 說來也有趣
起初,有熱心的大大提供了可以用來幫BRT打分數的國際標準
接著,又有熱心的大大發現,按照這份國際標準,原來我們叫做BRT的台中BRT不能被認定是BRT (繞口令)

所謂國際標準的重點
一定要是 英語 英語 英語 英語 英語 英語 英語 英語
才足以唬人...不對 是服眾

看到大大專業的解釋後,被餵懶人包習慣的眾人
終於能夠接受,原來我們叫做BRT的台中BRT不能被認定是BRT的現實

但 那又如何呢
這個現實,能夠改變 台中需要便捷的大眾運輸的現實嗎? (喂)

接著,有人發現了,原來評分標準改變了 2014年的評分標準改為總分制
接著,又開始跳針.......................................

這次的跳針,總算帶來一個基本的共識,「採用ITDP 2014 BRT Standard標準來評定」

(最近谷阿莫看多了...加上這整個發展真的很跳針)

看到大大這段話
herblee wrote:
busway alignment就是 BRT 的 核心元素
請再看一次
https://www.itdp.org/wp-content/uploads/2014/07/BRT-Standard-2014.pdf

再加上有大大指出Busway Aligment是BRT的核心四元素之一,

心想可能有所誤會,再次請出Yahoo字典、Google翻譯
重看了關於Busway Alignment的段落

糾結在Busway alignment評分需達4分的大大們,

請看 ITDP官網https://www.itdp.org/library/standards-and-guides/the-bus-rapid-transit-standard/what-is-brt/ 對BRT的定義 (見下圖)
BRT 與 BRT Corridor 是兩回事吧...

「To be considered BRT, a corridor must:」
這句話我個人的翻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BRT,其路廊必須具備以下4元素」
20樓的回文中已經提到考慮周延的BRT 其評分若超過55分,至少可以得到銅牌

個人進一步的解讀是:
為何2014的評分標準會改為總分制,增設一項Basic BRT?
每個國家、每座城市的交通地理環境都不同、大眾運輸發展的階段不同
若在初步發展階段,就因為無法達到路廊的要求被砍掉,永遠無法進一步發展
猜想這個組織 是想保留大眾運輸的發展空間

結語心得

1、倘若按照幾位大大的堅持,很難過的是台中幾條撐的起BRT的重要道路,難以達到這種要求
2、圖文並茂的回文很累人,佩服幾位大大的功力
3、糾結在這些問題上,能夠改變 台中需要便捷的大眾運輸的現實嗎?
現實狀況就是...它叫什麼名字,本來就不該影響到它,原本規劃想要達到的功能.

我也相信,除了幾位圖文並茂的博學之士以外,大多數民眾在市政府還沒蓋中港BRT之前,根本沒聽過BRT這個東西.
所以市政府還有網站,教民眾認識什麼是"台中BRT". (注意,它沒有教民眾認識,什麼是ITDP還是ICRT認可的BRT)
它詳列了台中BRT有什麼優點,為什麼這樣設置,將來會有什麼程度的服務.
所以猛打市政府想用"BRT"三個字來呼攏民眾的網民,根本就是欲加之罪...


如果要照ITDP網站的要求來評分,我同意它的確沒辦法被認為是"標準的BRT系統".

so what! (我也要來落一下英文)

如果市政團隊規劃的目標,就是要向"ITDP標準的BRT"看齊.
而實際上,從規劃初期到實際建設中間所經過的阻力和風雨,我認為它實務上也已經是現有民情的最佳解了.

那麼要讓台中廣大市民怎麼稱呼它最順口呢?

"車外刷卡的公車"?
"車外刷卡有專用道的公車"?
"車外刷卡有專用道的1.5節公車"?
"車外刷卡有專用道又每站都停的1.5節公車"?
"車外刷卡有專用道又每站都停而且有儀控的1.5節公車"?

"媽,我上課要遲到了,不等您我先走囉~"
"乖兒子呀,你要怎麼去學校,不用我載嗎?"
"媽,我去坐.....車外刷卡有專用道又每站都停而且有儀控的1.5節公車....呼.呼...就可以了" ----- 然後上課鈴也響了

因為它不是BRT,所以我們沒資格叫它BRT,然後我們為了要有一個世上現有的名稱可以稱呼它,就把它其中一項叫專用道的基礎建設,改名叫"優化公車專用道".
接著就順便把它向"標準BRT"看齊的系統設置規劃通通砍成只剩"優化公車專用道"的設計.

然後台中市民就抬得起頭,對得起世人的目光....只因為我們不願意吃"標準BRT系統"這個美名的豆腐?


小的仍然自認為才疏學淺,請問世上有沒有哪個組織機構是專門在鑑定"優化公車專用道"的?
我們即將擁有的"優化公車專用道"應該可以拿到超金牌吧?
把一個被大聯盟踢出來的選手放到業餘比賽,肯定是萬人擁戴.

牛後眾人譙,雞首就乒乓叫

然後大家繼續看著博學的大大們貼著美崙美奐的外國BRT系統照,腦補著台中市路上機車都消失的那一天,我們也能蓋得起這麼名符其實的"標準BRT系統".

....................................................................................
名字怎會不重要?? 那甘脆叫MRT好了!!

也可以跟市民說, 我建MRT給你們了, 台中就有2條MRT了.

ansonhsu wrote:
既然樓主用了ITDP...(恕刪)


現在的問題是,以目前中港路現有的狀況,市府的財政,在未來的10年內,這個選擇是否是最佳選擇。有無達到快速運輸人流的效果。
若有改善空間,而可達到所謂的BRT標準,現有執政者是否有盡到相關的努力,來使它達到符合標準的BRT。提供市民一個快速運輸的選項。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