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可以請「說BRT機車道不塞的」說明一下嗎?(2014/10/29/18:xx修改)

我從高雄搬到台中5年~
去年開始在這邊定居~成為台中人
台中比高雄真的是繁榮很多
所以才會一直塞車
BRT真的是做的不錯
每次坐人都很多~以前都要開車騎車
現在根本不需要~方便的很
多少人因為BRT而不用騎機車
少了多少車禍~
任何政策都有優缺點,只要瑕不掩瑜或是多數人支持就算是成功的政策,我知道中港路上下班時間很塞,但這也是許多縣市主要幹道的常態,我平常10點~下午3點這段時間走中港路其實很順暢

問題:BRT是因為公車班次被砍光光所以才有人要坐的?

解答:錯。

1. 經過台灣大道但是BRT上路後仍保持行駛的路線很多,全數刪除的講法是錯的。

5 23 28 27 37 33 48 45 49 57 69 63 60 67 68 70 77 79 73 75 81 86 98 107 150 169 125 159 199 151 152 153 157 161 155 167 220 藍1 藍5 藍6 藍7 藍9 藍10 藍11 藍12 藍13

2. 如果只是原巴士用戶移轉至BRT,則7/28之後使用人次應該少於或等於搭乘公車人數。



從圖表中我們可以得知,保留的24%路線的市公車加上BRT的總運量高過原本的中港路運量甚多。



而從這張圖表中也可以清楚的知道,BRT開通的路線整併提升了整體中港路的運輸效率。並不存在比未建置前更加擁塞的問題。



在8公里免費、BRT開通及iBike加緊建置的加持下,台中市的大眾運輸使用人口快速提升。不僅紓解了台灣大道上擁塞的車潮、整併的市公車更讓慢車道用路人更加快速、便利以及安全。

一項全新的政策上路必然有其優缺點、磨合期。
市府團隊想出的辦法目前看來是管用的,路好開了、車子好坐了,而且沒有債留子孫的風險。
有缺失一一回報、督促改進,適度的給予鞭策跟讚美,一同讓台中市變得更加美好。 
Enadle wrote:

如題





圖片來自:Google地圖。有興趣可以自己用Google地圖走一趟中港路


這幾天有去NOVA,之後走中港路從英才路開始往車站方向

只要有BRT站體,機車道就會縮小,剩一個車道的空間進入

有些機車道,還整段路都只有一個車道空間

我不是尖峰時段去走中港路,不知道尖峰時段這裡會是什麼「狀況」



去完NOVA,為了去吃第二市場好吃的爌肉飯,再轉去電子街買材料

所以也就騎了中港路加中正路一段路,不然平常能繞則繞、能避則避



有些機車道已經剩一個車道空間,但還是有小客車、公車和客車在走,有的還要右轉@@##%%

路上客運數量比BRT多、公車也依然有,客運、公車快慢車道都會走

解釋一下

客運:指上國道的大客車,通往台北、高雄之類,如統聯、國光

公車:有些跑比較遠,跑台中縣到沙鹿,一樣走中港路,但BRT沒到的地方

BRT:除中正路之外,中港路從過五權路開始,使出霸者氣勢專開兩條專用道至靜宜大學

絕對不能讓同樣是大眾交通工具的客運和公車使用,就因為BRT


...(恕刪)





你說的很對...
車道縮減,
然後BRT的車次真的很少,
公車比BRT還多很多....
都還沒規劃好就上路,
你都誠心發問了 不回答好像說不過去

你都說了 有BRT站體的地方才縮減,那車道沒有縮減的地方為兩車道這你怎麼不說呢?

站體就這樣一小段你覺得對於愛鑽縫隙的機車族有什麼大影響嗎?

我最近騎機車中港路時速都有50.60,前方暢行無阻,就算有一兩台公車反正車道那麼大超過去就好了
XD

以前只要到朝馬轉運站附近 公車客運停好長一排,現在只有兩三台

相較之下已經好很多了

路重鋪也超級好騎的~甚至有時候比BRT快

但我還是會去坐BRT 因為可以放空滑手機,我不用自己騎車耗費精神注意路況

附帶一提上週日晚上七點多搭BRT從新光三越站到坪頂站只花了15分鐘 居然比我自己騎機車還快WOW
BRT車道根本就不需要,六到八分鐘才一班車,大多的時侯車道都是空著的,請那些護航的站在路上看看,一堆車子跟公車塞爆時,BRT車道上面還是空空的

只為了六~八分鐘才一班的BRT浪費車道的使用率,為什麼不直接變成公車專用道加上加上的BRT公車就好了,最少車道的利用率比現在高很多。

台北很多地方也是捷運到不了,但有公車專用道也蠻方便的,BRT根本就沒必要,必要的是公車專用道

台中BRT現在很多人搭因為它不用錢,公車超過八公里就要算錢,從前搭同路線的人一定會去坐BRT,重點是它現在不用錢呀~

不是真的它很好請搞清楚!!
newken64 wrote:
BRT車道根本就不需...(恕刪)


高鐵軌道佔了那麼多土地,只為了十分鐘一班的高鐵浪費軌道使用率.
應該順便開放台鐵

三鐵

大鐵使用

...至少使用率會比現在高很多.
當年台北剛在啟用捷運時,一樣是門眾罵翻天,就跟你現在罵的類似
影響縮減到機車的動線啦,高架橋下很難開啦,路線標示不明啦,諸如此類一大堆
然後呢,現在還不是乖乖的使用,用的還很開心
原因是為甚麼?就是因為大眾運輸(捷運跟公車)執行夠徹底
把大眾運輸的路權最大化,把小眾運輸,例如自小客車及機車等的路權限制增加
讓你覺得己開車出門或是騎車出門很麻煩
與其這樣麻煩,不如搭大眾運輸系統,就這樣台北的捷運及公車才有今天的方便跟使用率
坦白說對所有的用路人也是好事


反過來看台中,坦白說,台灣大道就算之前沒有BRT,
到了上下班尖峰時間或是假日,一樣是塞到不行
我自己每天上下班都會行駛台灣大道,從自由路交口一路開到大墩路交口
坦白說除了之前6-8月趕工進度時塞車嚴重之外(大概要增加15分鐘的行車時間)
到了現在,沒施工了,行車時間也只比沒BRT時增加了5分鐘
自己去試搭BRT,坦白說,根本就只是半套,尖峰時間,還沒辦法像捷運一樣準點到站
講白一點,現在BRT要進步,就要再更霸道一些,
霸道到大家要去台灣大道周邊,就會只想要坐BRT,不想要開車或是騎車
當然這需要更多的周邊交通動線的配套措施,還需要很多的努力及改善
一開始一定又是罵聲連連,但是這樣才會進步
進步的過程一定會影響很多人的習慣及方便,被罵是正常
但是要確實做到便民,讓人感覺到真的實用及方便的話,罵聲會變小,使用者會自己做決定的
現在看BRT上坐滿人的狀況,這些人也不是笨蛋,疏運量很大也都是事實啊

ps:搞不好有人會說,你自己還不是開車去塞,沒去坐brt
這個月國慶日以後,我開始改坐BRT上下班,假日去勤美綠園道或是逛新光大遠百
也都是坐BRT,假日當然也是塞,但是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卻比之前短了5約分鐘
BRT不是只有在路上被你"看到"時才叫做交通工具,他讓外地人或是通勤族要去中港路周邊馬上就"想到"可以搭BRT!

大眾運輸"想到"要搭才會去搭,公車你會想搭嗎?外地人或不是固定路線的人會搭嗎?

以前你在公車上看到多少推嬰兒推車的?推行李的?
這些人以前會搭公車嗎?
但是現在BRT常常都有這樣的乘客~~
newken64 wrote:
只為了六~八分鐘才一班的BRT浪費車道的使用率,為什麼不直接變成公車專用道加上加上的BRT公車就好了

3~6分鐘一班是目前,帶運量提升可以更高到隨時都兩分鐘一班!
況且就是因為BRT有效率所以才可以在目前3~6分鐘一班的情形下,還能載比以前更多的人;試想這些人若都騎車開車甚至搭公車,中港路不僅多更多車,光是切進切出一下右轉一下待左轉,再大的馬路都會癱瘓!

newken64 wrote:
BRT現在很多人搭因為它不用錢,公車超過八公里就要算錢,從前搭同路線的人一定會去坐BRT

現在不用錢就是要吸引你去搭,體驗它的好,跟公車八公里免費一樣;用想像的而不去搭BRT的人,才是成見滿出來的人!
newken64 wrote:
BRT車道根本就不需...(恕刪)
看得出來你對大眾運輸沒有正確概念。其實最進步的都市是大眾運輸發達,私人汽車使用降低,機車絕跡(這是對自己最危險的交通工具),自行車上道,很多歐洲都市就是這樣,安全提升了,居住環境變好了,居民健康了,交通便利了。反之,用自己的使用習慣去看事情,往往看不到全貌。前面說的沒錯,以前尖峰期中港路就塞,可預見不調整日後只會更塞。目前正是調整期,有一點不便也多忍耐。

再提一點。BRT對中港段的學子造福很大。東海大學到靜宜是最常出車禍的地方,許多學生犧牲於虎口。BRT降低學生騎機車的機會,也增加交通安全。我覺得這一點是功德無量。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