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台中市20年前的房屋售價?

想當年75..77年買了水湳[四平路]全新的3樓透天別墅建坪80..100坪..開價180萬..成交168萬..2.3年後以450萬賣掉..另外[陳平路]剛建好成屋..1整排全新的2樓透天別墅建坪50..60坪..開價1棟只100萬[目前1,200萬]..不過那時貸款利率11趴.附近土地1坪700元買了500坪[在2,000元賣了..現在1坪20萬.25萬]..所以..很難想像吧....
我一直很納悶,明明台中這幾十年的房價就是高低起伏,怎麼還是有人用過去幾年的表現,來斷定台中房價會一路向上呢?
不甘心的一直往前翻,終於看到這篇。

20年前,大概是台中市前一波榮景的末期,熱門地段主要是在現在的五期重劃區。
當年寶璽在五期推了不少豪宅(當年的角度啦),開價最高到每坪20萬左右,但15萬應該是平均值。
由距建設在五期推了家天下系列,多半是小型別墅社區。

沒多久,因為景氣因素,價格就一路下墜了。
當年跑來投資的台北人也很多,套牢的有、認賠殺出的也有。
時間再往現在推,就是921地震了。

很多人喜歡用台北的角度看台中房地產。
你民生社區四十年的建築,價格一樣節節高升。內行人可以問銀行或估價師,建築物本身的價值早就歸零,價值其實就是土地持分。台北市地少,即使持分少,還是貴。
台中呢?重劃區多得很,你看中正路的老建築,還有多少價值?


jerrychang127 wrote:
屋主講的沒錯啊!民國80年房價高點,後來就每年跌啊!

台中房市跌了10幾年,像電子產品類似,就每年折價,甚至SARS過後,台北開始緩漲,中南部還在跌,到了2008年以後,房市起飛,才跟著起漲,很多人都是近幾年才解套!

台中不比台北,不是那種40年老公寓還會倍漲的!..(恕刪)

ivan.wang wrote:
20年前,大概是台中市前一波榮景的末期,熱門地段主要是在現在的五期重劃區。
當年寶璽在五期推了不少豪宅(當年的角度啦),開價最高到每坪20萬左右,但15萬應該是平均值。...(恕刪)


可是把當時五期的房子放到現在來賣,也是賺錢吧?
所以把時間拉長來看,買房子還是具有保值甚至增值的作用?
表面上是這樣看沒錯,但因為我也身在其中(家裡在五期有投資),我想說一下自己前後的心境:

20年前,五期爬到第一波高點,那時房價非常高、非常高,如果把家人的房產處理掉,那真是可觀的收入。
但家人不急,結果一轉身,跌掉一大半。

5年前,五期再次爬上來,房價也高,但只爬到原本最高點的七八成。(很想處理,但心有不甘)
現在,五期已經爬到比20年前還高的位置(至少媒體與預售屋開價是這樣),但我們從銀行探詢本地的估價記錄,似乎並沒有這麼樂觀。

這是銀行估價方面的考量,那應該是最保守的。
20年前的新台幣比現在有價值多了,如果房子經過20年只是維持原本的單價,這恐怕不能用保值形容。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五期能再次爬起,那是不容易的,也跟七期的拉動有關。
台中並不是每一區都有這樣美好的機會,買錯位置,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純討論,僅供參考。

caesar1040 wrote:
可是把當時五期的房子放到現在來賣,也是賺錢吧?
所以把時間拉長來看,買房子還是具有保值甚至增值的作用?..(恕刪)
幫補充一下。
如果這房子是貸款的,那這20年來已經付出的貸款本息是十分可觀的。
還有,20年前的貸款利率,從現在來看都是高得恐怖。

ivan.wang wrote:
表面上是這樣看沒錯,...(恕刪)
民國80年的房貸利率,印象中大概是9%左右,這跟現在相比,是高了好幾倍。
所以,當屋主花了20年的時間還完貸款後,結果只是用跟當初相近的價格售出,心中是『賺到了』還是『好險脫手了』?
這還是買在五期的人,碰到再次的反彈,如果高點買到老市區的人,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純討論,歡迎補充。

budha.palm wrote:
幫補充一下。如果這房...(恕刪)
70..80年代.誰會去買老市區呀..那時的5期.7期.8期.10期.11期.12期.重劃區.都很便宜..價格只是現在的10分之1.那時買的...現在怎麼算都值得的[以租屋收入及價差.利潤.都比貸款利率高太多倍了..]..經驗談...目前所知.有朋友半年前沒買11期...現在都在後悔咧....投資房地產[以個人觀點.自住多1棟.不要炒房]是比股票.黃金更實在....
ivan.wang wrote:
民國80年的房貸利率...(恕刪)

沒有那麼誇張啦
雖然利率有9%~10%
可也是利率降的
利率降的時候就去整合
我想沒那麼難
那時候買房大約350萬左右(平均)
你說賣沒有350萬嗎?
她賣430萬
最少我姊姊又去買房就是了
20年貸款可以10年就還玩
她說省下184萬租金(房租)
見仁見智
她剛開始住7樓的華夏
現在住透天的別墅
也算是養精蓄銳

重點是:
不用看屋主臉色
她到小孩讀國小
一個讀國中時
有選擇我們的母校
(軍功國小)(東山國中)
搬家
對於"搬家"這件事上
相當有幫助

ivan.wang wrote:
5年前,五期再次爬上來,房價也高,但只爬到原本最高點的七八成。(很想處理,但心有不甘)
現在,五期已經爬到比20年前還高的位置(至少媒體與預售屋開價是這樣),但我們從銀行探詢本地的估價記錄,似乎並沒有這麼樂觀。

這是銀行估價方面的考量,那應該是最保守的。
20年前的新台幣比現在有價值多了,如果房子經過20年只是維持原本的單價,這恐怕不能用保值形容。

...(恕刪)


可是看實價登錄確實比您說的20年前的價錢高呀~
還有這房子如果是自住,至少也省了20年的租金;或者租人,至少也有賺到20年來的租金,所以即使維持原本單價,也可算保值吧?更何況單價提升了....
純討論,所以每個人的立場都可以不同。
我的上一代晚婚,因為擔心子女沒有得到好的物質條件照顧,因此盡其所能的購入房地產。當然,長輩多半購物的是土地或透天。我自己也有買,但相對少得多。
因為從小都會看著父母討論房地產,多少會對當時的行情有些印象。

在民國70-80年,其實目前的老市區還是熱門的,甚至五期重劃區的的土地都由政府標出去時,五權西路還沒打通。現在美誼游泳池那帶,當時還是美軍宿舍。「美村路」「中美街」這個街名,是這樣來的。
民國70年的五期土地與透天,非常便宜。
民國80年的五期土地與透天,非常昂貴。這幾乎可說是第一波的五期高點。
民國80年,此時房貸利率大約9%。(雖不中亦不遠矣)

這邊有個試算表:
https://www.firstbank.com.tw/A2_6_8_1.action
大家可以估算一下,20年的房貸本息,一共是多少?
就算不用9%估算,抓個平均值5%,也是個令人訝異的數字。

如果用屋主的角度思考,在高點買入後,其實多數時間都是負資產。(貸款金額高於房屋價值)
當年金融體系求穩定,即使知道房價崩跌造成負資產的現象,仍不會輕易拍賣一般民眾的資產或要求提前清償貸款餘額。
但現在呢?我覺得不要低估金融自由化所帶來的效應。
僅供參考,我不想看壞房市,但認為應該要很謹慎看待,尤其是目前房價已經是歷史高點,而利率升高也是一種趨勢。


caesar1040 wrote:
可是看實價登錄確實比...(恕刪)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