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今天索性從台中火車站沿著中山路走到中華路


賣問啦 wrote:
中區興盛時期有遠百,...(恕刪)

八百伴在北屯區中清路上,離水湳機場很近快要到中清交流道了
賺錢為敗家之本...

Oliver886 wrote:
以前中區興盛時期的百...(恕刪)

來來是在北區

很好玩嗎? wrote:
現在對於台中舊市區來...(恕刪)


上半部講的不錯,可是說到在狹窄的街道要興建高架運輸實在難以想像
如別文所述高架橋樑選則兩側,就經濟成本考量不知老是喊沒錢的政府
是不是可以接受

如使用次工法不知道適合在中正路這種四線道
還是中山路這種1.5線道

真是隔行如隔山啊

Oliver886 wrote:
上半部講的不錯,可是...(恕刪)

你沒看清楚他在說什麼故事書...

把中正路兩旁房屋都拆掉...蓋高架道路的brt才有解

這種計畫只有住在雲端的專業人士才想的出來




Generation Kill

Oliver886 wrote:
以前中區興盛時期的百貨真的很多有小有大
遠東, 一廣, 龍心, 大大, 來來, 財神, 永琦, 還有別忘了三商 共八間!!!

銀行就數不清了...(恕刪)


當時還有一家叫ATT,
之後還有一家金莎百貨....
podman wrote:
你沒看清楚他在說什麼...(恕刪)

您沒搞清楚規劃內容,中港BRT根本就不走中正路。
況且樑柱設在道路兩旁也不需要將道路兩側的建築通通拆除,只需要徵收設置基柱的部分就行了。
不用什麼雲端的專業人士才想的出來,國外就已經有人這麼做了。
請看這邊

曼谷的範例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您沒搞清楚規劃內容,中港BRT根本就不走中正路。
況且樑柱設在道路兩旁也不需要江道路兩側的建築通通拆除,只需要徵收設置基柱的部分就行了。
不用什麼雲端的專業人士才想的出來,國外就已經有人這麼做了。


這倒之前沒注意到的!!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
還是希望未來政府不要用此工法, 個人感覺是比較不美觀
一個小市民來講~ 與其要這種過度期產品又不美觀 又沒辦法蓋MRT~
如果我個人可以選擇~ 能可不要!!!
Oliver886 wrote:
這倒之前沒注意到的!...(恕刪)

某些人想法中...盡是現代都市高樓大廈的樣貌...凡是舊的 老的建築都是廢墟

30年過去台灣除了廟宇 官方建築 已經看不到保存完整的民間建築

幾天前南屯的古厝被拆毀...很多人道現場關心 抗議...這種心態非常矛盾

如果50年的房屋都變成是廢墟 垃圾應該拆除...那未來如何能保存100年的房屋

過去的歷史不論被賦予何種意義...歷史就是歷史...不因為現代人的觀點而改變

建築也是一樣...古厝值得保存...為何中區街道就應該拆掉重蓋?

那些高架的道路能取代中區的歷史地位嗎?...BRT代表什麼?

今天把中區街道拆除重蓋...意義和90年前把清代遺留城門拆掉一樣

當時看來城門是歷史演變過程中的豪無用處建築...現在卻想保存都來不及
Generation Kill
我非常同意前面幾位網友的觀點
人必自重而人重之,建築物也一樣

當所有權人自己,就不珍惜所謂"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的外觀與內部,不用心維護,
只想省錢卻沒有審美觀,用鐵皮胡亂包覆、搭建,甚至放任變成雜草叢生的廢墟。
這樣的中區老建築物比比皆是,請問有什麼資格要保留、要政府出錢維護?

不要以為有幾十年歷史的建築物有多了不起,在我老家彰化地區很多鄉下地方都有,
可是有很多人關心嗎?有機會上報紙嗎?沒有,因為他們的所在地區,地價不值錢!
所以即使被毀壞了,也是無人聞問,有人要把那些古厝買去,拆除整地重建新屋,地主們高興都來不及。

國外許多一兩百年老房屋能夠屹立不搖,其實也是所有權人不斷的花錢改造與維護,而不是政府!
不要看外觀沒啥變化,其實裡面已更新成現代化設備,或重新規劃格局,以因應現代生活所需的機能性
外觀也要維持住原貌,其實都是要花很多金錢和心血。這些...中區的屋主們有做到嗎?

去中區逛逛,看到新整修好的人行道,比對兩旁的廢墟狀舊房子,真的很刺眼!
看看台中市是不是能夠立一個規定,就跟空地長草髒亂沒整理要罰地主一樣,管管這些擺爛的屋主們?
podman wrote:
某些人想法中...盡...(恕刪)

沒有取代不取代的問題,現代的都市設計概念就是新舊並存。
過去與現代都該同時並存,但是也該兼顧都市的成長。
不是說要全部打掉重蓋,但也不可能一個地方都不去動到。
現在就市區該保留的是那些缺乏維護的50年~100年以上的歷史建築,該拆除的反而是那些廢棄大樓。
都市規劃設計是活的東西,遇到需保留的部份可以利用現代建築技術以及細部設計來避開。
要讓新舊兼容是做的到的,而是有了新東西,舊東西就一定得退場。
中區的地位再退去商業中心的地位之後,就是一個交通樞紐。
之後的規劃建設也應該以解決交通問題為重。
前面說過不需要將道路兩旁建築通通拆除也能蓋高架橋。
而且BRT並非全線高架,只要在必要路段才有需要高架。
在路口密集路段,立體化設計是無法避免的,這是都市發展密度所致。
看看名古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代的立體化設計高架道路、鐵路、BRT跟狹窄的老街道並存在一起。
名古屋設置高架BRT的路段,其道路不比中區寬。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