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

*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sheng5310 wrote:
本來是要去這家的,在...(恕刪)

嗯,小弟習慣了,畢竟連正餐我都自己煮了,都不敢說有多健康
台灣的食安只能自求多福了吧??BTW,我也有朋友突然腦溢血再見的,清大博士也在中科院工作
多運動少油鹽倒是養生基本




金典百貨的抹茶店好像收掉了,想起存中街的宇治抹茶
試吃過他家的拉麵,不過小弟不愛,貴鬆鬆湯頭不對味
抹茶還是他家的專業
賺錢為敗家之本...

Homo sapiens wrote:
想問一下22F大大 ...(恕刪)





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



不太可能只是看一本書就能鍛鍊出這種本事,而是透過不斷地反覆練習而逐漸提升



就像小時候唸數學,怎麼知道什麼題目要套用哪個公式來解,根本沒什麼秘訣,只有透過不斷地反覆練習而逐漸提升,天才只不過是提升的比較快而已



如果天才都沒有經過練習,他考數學成績恐怕跟白癡差不了太多
換言之,想要鍛鍊出精準預測,只有不斷地去猜未來的趨勢



猜對了,就要去了解自己為什麼猜對,猜錯了,也要了解錯在哪裡



判斷正確或不正確的練習多了,自然能夠逐漸提升預測精準度



除非你對判斷經濟或股市、房市趨勢有極深的興趣
否則很少有人能夠不斷地練習,最終練出精準預測能力…有可能只是壞掉的鐘,一天準兩次!



換言之,你預測經濟走勢或股市、房市走勢,只是單純想從中賺錢,而不是興趣



應該很難鍛鍊出精準預測,因為任何成功的趨勢判斷者絕對都是有著濃厚的興趣
賺到錢只是基於興趣埋首鑽研的結果



老實說,如果只是想賺錢,管道很多,不必然只能靠投資
只要你對某個事物有極深的興趣,願意廢寢忘食的鑽研,也能在那個領域中成為菁英中的菁英,而財富也只是自然的結果而已



如果你對某樣事物有極深的興趣,通常你在那個事物上是具有天份的,可惜的是,我們教育都太強調智育方面的天份而已,都強調唸書、考到什麼資格、執照…



在沒有吳寶春前,誰能想像麵包師傅也能成為富有之人?成為企業家?



但,如果只是為了賺錢而做麵包,最後只會像胖達人那樣,越來越貪,過程中充滿著投機,最終被察覺時,衰敗的速度超乎想像…



如果胖達人的經營者把做麵包當成終身的興趣,他怎麼會自毀前程,選擇用人工香精,卻謊稱是天然食材?



如統一麵包等單純賺錢的麵包業者,他們都大大方方地寫著他用了哪些人工香精與化學成分,要吃不吃隨便你,繼續賺他的錢…



財富只是我們追求某項興趣的結果!
投機,也許可以加快財富累積的速度,但也可能怎麼來就怎麼去












近來台中百貨公司都在周年慶
人潮多到不行的結果就是停車異常困難
所以 小弟開始在研究台中的公車系統

小時候從彰化通勤到台中上學
對台中市公車的印象就是又貴 又擠 又難等
位置不舒服 入口處又高又難上車

現在的公車倒是讓我有很大的印象改善
1. 上車前八公里免費
台中市內短區間轉乘幾乎都不用錢
2. 全部都是低底盤公車了 上車很方便
3. 全部都是刷卡制 比起以前投錢找錢速度快很多
4. 公車站牌有數位顯示器 可以告訴你下一班公車還要等多久
5. 有做官方版的 app 可以查最近的站牌在哪裡
某一號公車的行駛狀況
兩個任意地點間要怎麼轉乘等等
還蠻方便的
6. 網路上有人整理的台中公車路線總圖 台中市公車總圖 PDF 版


小弟的評價:

在舊市區搭公車其實是頗愉快的體驗
幾乎不用錢 站牌算滿多的 路線也多 等車時間也不會太久
司機算客氣 服務也不錯

缺點:
1. 台中市的交通狀況真的是爛透了
滿街的機車到處亂竄
加上舊市區街道本來就小 尤其是火車站周邊
公車路線超多 尖峰時間常常是一大堆公車擠到不能動

2. 公車的路線彎彎曲曲 車行時間本來就不短
加上超混亂的交通狀況 通車時間長又不固定是最要命的缺失

3. App bug 很多 GPS 定位很爛 常常找不到附近的站牌

4. 重劃區裡的公車....算了吧
反正會買重劃區豪宅的人應該也不會想坐公車
公車的路線和班次都很少 等到天荒地老車還不來


看完公車路線總圖 應該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對老胡非常不爽:
明明大部分的人都還是以台鐵火車站為主要的出入轉乘點
憑什麼把這區域放著在這裡爛十幾年 什麼都不做?

西國無雙 wrote:
近來台中百貨公司都在...(恕刪)


確實在8公里免費的狀況下,連我個人也開始搭公車了!
台鐵轉公車至女中附近,比起自己開車省錢多了
(通勤時間和自己開車差不多)
有時,從火車站走路過來,也是挺舒服的....
看看舊市區,其實比起七期來說,多了許多味道。
西國無雙 wrote:
近來台中百貨公司都在...(恕刪)


舊市區要搞新政,東卡西卡,連藍線BRT照理說(路幅跟站點)本該走民權路到火車站
都硬是被民意留在中正路搞個混合車道...

何況,花同樣錢,搞重劃、區段徵收,規劃新都市計畫區,
對市庫的效益遠大於投入於舊市區,這是現實問題。

舊市區的物業主們,都想政府投入資金改造或開發計畫,坐享(恢復)以往的榮光(地價房價)
問題是很多市民會質疑憑甚麼花公款圖利私人?
舊市區原有已建設好的公共設施如學校、公園、道路等等已經很完善,光維護就要花許多錢

最起碼搞重劃/區徵,市府不僅保證回本,還會賺錢(標售、稅收等等)
那些錢,間接來說全台中市民都用的上啊...

話說回來,最近這幾年重視文史,舊市區周邊也多了許多復舊的歷史園區,西國大新居四周就有
不知有去逛過否?只是小弟覺得,懷舊、拍照的功能有,帶動街區恢復繁榮的話,還差遠了

至於公車路線,癥結點在於,業者都要往人多的地方擠,搭公車的人想盡量不用轉乘
我自己在台北住過,搭捷運或公車轉乘司空見慣,可是跟台中家裡的人說搭公車幾號轉幾號
都是一副興趣缺缺的模樣,相信很多人也都是這樣,希望一上一下就到目的地附近

跟您不同,我經常從重劃區到舊市區再到原台中縣轄區,大多開車,有時搭公車
目前最常搭的路線,大都是經由文心、中港、五權西、公益、向上、黎明、北屯、
西屯、英才、國光、忠明南路等,這幾條主要幹線的公車,因為班次變多,轉乘的時間比以前好抓多了

APP的話,推薦"台中等公車"加上"公車咖",兩者缺一不可
其他的APP就算了,不好用


22f wrote:
老實說,如果只是想賺錢,管道很多,不必然只能靠投資
只要你對某個事物有極深的興趣,願意廢寢忘食的鑽研,也能在那個領域中成為菁英中的菁英,而財富也只是自然的結果而已...(恕刪)



TONY-17 wrote:
然而,被私募介入玩到掛的小企業、微型企業,特別是餐飲事業,何其之多!...(恕刪)


前些日子 跟個工作認識的學長吃飯

相當優秀的學長 留美博士 現在在某大學生醫系當副教授

十幾年前 有間生技大廠 請他回台主持研究室 給錢給股票

竟在公司上市前離職 原因是與創投金主的理念不合...

後來找了教職 在學校一待近十年

今年又打算開新的生技公司 有過前次理念不合的經驗

這次將資本額控制在五億以下 技術股+非創投資金 控制過半股權...

問他為什麼不用授權/技轉 想自己下海玩??

他說 "這麼好的技術 可以幫很多人 讓外面這些生技公司糟蹋 很捨不得...自己的公司 技術到位 少賺一點 累一點 我也甘願.."

他沒明講 但是我知道學長的母親是因為相關疾病過世的... 沉重的使命感...

忽然間覺得自己超市儈....
mz3sp23 wrote:



舊市區要搞新政,東卡西卡,連藍線BRT照理說(路幅跟站點)本該走民權路到火車站
都硬是被民意留在中正路搞個混合車道...

何況,花同樣錢,搞重劃、區段徵收,規劃新都市計畫區,
對市庫的效益遠大於投入於舊市區,這是現實問題。

舊市區的物業主們,都想政府投入資金改造或開發計畫,坐享(恢復)以往的榮光(地價房價)
問題是很多市民會質疑憑甚麼花公款圖利私人?
舊市區原有已建設好的公共設施如學校、公園、道路等等已經很完善,光維護就要花許多錢

最起碼搞重劃/區徵,市府不僅保證回本,還會賺錢(標售、稅收等等)
那些錢,間接來說全台中市民都用的上啊...

話說回來,最近這幾年重視文史,舊市區周邊也多了許多復舊的歷史園區,西國大新居四周就有
不知有去逛過否?只是小弟覺得,懷舊、拍照的功能有,帶動街區恢復繁榮的話,還差遠了

至於公車路線,癥結點在於,業者都要往人多的地方擠,搭公車的人想盡量不用轉乘
我自己在台北住過,搭捷運或公車轉乘司空見慣,可是跟台中家裡的人說搭公車幾號轉幾號
都是一副興趣缺缺的模樣,相信很多人也都是這樣,希望一上一下就到目的地附近

跟您不同,我經常從重劃區到舊市區再到原台中縣轄區,大多開車,有時搭公車
目前最常搭的路線,大都是經由文心、中港、五權西、公益、向上、黎明、北屯、
西屯、英才、國光、忠明南路等,這幾條主要幹線的公車,因為班次變多,轉乘的時間比以前好抓多了

APP的話,推薦"台中等公車"加上"公車咖",兩者缺一不可
其他的APP就算了,不好用

...(恕刪)

台中等公車+1
我還在電車上就可以知道要不要跑步帶殺聲了!




天天喊升息的,又被央行甩耳光了⋯



最近一次的央行定存單利率仍在相對低的水準0.644%,比9月份還低一點
加上,9月CPI與去年同月相較只上漲0.83%,央行根本沒理由要拉高利率



現在甚至還有通縮的可能
根本沒有通膨的危險,卻有一堆人三不五時就放話說升息升息



唉,不知道要怎麼說,感覺上,唯恐天下不亂似的
相反地,說短期內不會升息反而是像我這種少數民族



我也不懂,這些老是預測升息的狗屁專家,老是錯,為什麼可以不斷地放話?




http://www.cbc.gov.tw/ct.asp?xItem=43046&ctNode=302&mp=1








晚上參加一個活動,剛好傍晚就坐公車去,離上次坐有五年了吧,離前次坐台中公車大概有20年了,
心理想到坐公車就是有排斥感,
好笑的是只要不是來不及,去高鐵站倒是坐接駁車,坐得很習慣,
其實接駁車跟公車是一樣,過去居然沒想起,確實可笑!
五年前那次坐公車就很驚艷,現代的公車居然這麼舒服,

這次特別比較—下,冷氣比偶滴老爺車還涼,
放鬆,聊天,不用管路況,可以滑手機,可閉目養神,只管到地點下車就好,也不用找停車位,省錢(免費),省停車費,也可放心喝兩杯,

跟北捷一樣坐得很穩適啊,
缺點是比開車慢—點,相對優點遠多於缺點,如果目的地離站牌不遠滴話
結論:

1、心理滴問題比較大,
2、未來住房考量,大眾運輸的方便性成為一項因素!

只是一種考量,不是一定,比如你住帝寶級豪宅,不考慮此因素,相信大家亦能同意!



補充: 開車比公車快的優點在BRT出來後也沒有了!
我媽暑假在童綜合徐主任那裏做脊椎融合手術,住院八天和後來回診,我天天搭公車往返市區和清水,從家裡搭五號到新光三越轉往沙鹿、台中港的公車

比起開車是慢一點,大概要五十分鐘到一小時,但心情上輕鬆很多,一上車就可閉眼睡覺、發呆,對照顧病人的家屬而言,這段路程能好好休息真的很重要

也比自己開車便宜很多,來回不到五十元

過年後帶我兒子去白冷圳附近釣魚,也是搭公車過去,一路櫻花桃花夾道盛開,比起開車多了幾分優閒

反而在市區活動時少搭公車,路途短,小摩比較快


sheng5310 wrote:
晚上參加一個活動,剛...(恕刪)
  • 7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