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高那年頭
台灣經濟奇蹟
收入、人口、車輛、經濟活動都在飛躍式成長
過去三十年和未來三十年
一個是走上坡一個是走下坡
建設的思維完全不同
除非你認為台中會一枝獨秀再度起飛
但是大家都不相信
換言之
未來是"減法的年代"
2340255 wrote:
搞不懂怎麼會有一堆人一天到晚唱衰........
不管如何一個大城市不需要建設嗎??
以前中山高建設時,不是也有人覺得花大錢用不到??
結果呢??
就是有一些人吃不到唱衰.....
換成MRT施工黑暗期十年起跳
塞爆十幾年你大概會氣到移民吧
都不蓋讓你開車開爽爽最好
又要建設又不要施工
當市長真難
sanchez wrote:
等蓋出來就知道是好是壞
我只知道中港路施工時會塞爆
如果以後BRT左右各吃掉一條線~中港路又常車禍~我看穩爆的
最怕是BRT出來後取消一堆車輛左轉燈!!應該會爆得更厲害!應該是遍地開花~
因為台中的路都很小沒幾條大的~
BRT我看應該也沒那嘛快~應該也是下一任市長要承擔了
上一任拍拍屁股就要走了
老胡還堅持104年綠線試營運?不知道他在堅持啥咪?要勞工朋友們日夜趕工好讓他下台一鞠躬嗎?
104年老胡也應該在養身了沒他的事了
下一任皮要繃緊點!!搞不好總統大選前有人會來台中端出大牛肉出來 吸吸票

這點可以顯示台中政府對於培養大眾捷運人口的用心
現在到台中也有看到很多公車都有更新(或許只是我看到的啦...)
就算偶而到台中要搭公車也覺得很方便~(統聯真的很棒

現在常常到台中就是騎機車了,其實車位也滿難找的
更不用說開車了,到一個定點後還要花點時間去找車位又不想亂停車
而在這個油錢日漸上漲的時代,自然想要有個方變得運輸系統

================================
總之,
我是希望蓋捷運的,
除了在節能減碳的議題上可以找到解決方式,
龐大的公車人口也可以得到紓解
只是路線要規劃的好~!
不過像是東海、逢甲、一中那些商圈,應該是有路線經過附近,再搭公車轉乘一小段到達(小弟淺見)
這樣說不定會比較適合
再來賠不賠錢是其次,
其實這個層面我是覺得還滿深的
交通建設做得好->大家交通方便可以帶來地方經濟活絡->為城市發展帶來更大的效益
城市發展帶來之後,工作機會便多(捷運營運也會增加工作機會),賺得錢也會變多了
所以不應該侷限在眼前蓋這個會不會賺錢,眼光應該要放寬放遠一點
其實是環環相扣的
以上拙見~

sanchez wrote:
我從沒說過要建設又不...(恕刪)
這個城市多幾位類似心態的市民,這個城市要進步應該很難!
許多事情不需要專業的知識,嘗試就可以應付。「交通黑暗期」是任何城市建設時的陣痛,市民常態的交通模式其實是很機動的,只要做好配套,市民就會針對對自己最方便、最省時的模式去移動。你問問你自己,如果施工在你每天必經的中港路上,你每天要多花一個小時通勤,你是會呆呆地實踐你自己現在所說的「塞爆」,留在原地慢慢等車陣散去,還是,你會選擇看起來會快一點的配套---例如替代路線的公車專用道,或繞行其他的進城/出城路線?
所以,重點不是塞不塞到爆,而是,替選的運輸模式到底有沒有適時地推出,讓市民多一點選擇。這個城市的移動運輸模式有沒有足夠的alternative,才是重點!不要小鼻子小眼睛的只想著自己如果又被塞在馬路上……!
台中市在過去就是一味地相信小汽車萬能,重劃區的闢設時只想著要將馬路拓寬,不曾想過要先把公共交通的建設做好,以致於所有進駐郊外重劃區的市民都滿心歡喜地在購屋的同時,也購進一部汽車。太太和先生工作地點不一樣的時候,又會再購進另一部汽車,等到雙方都開始感覺上下班越來越不順暢時,連公車也都一起被塞在中港路、五權西路、大雅路、或任何一條出城的道路。這個城市的不公義在於,廢氣排放量最少的行人、自行車騎乘者與公車使用者在尖峰的時段要和關著車窗吹冷氣、排廢氣的小轎車使用者一起被塞在道路上。
如果我們可以對公車的使用者、騎自行車的市民及行人多一點「優先權」(例如上下班的時段一定優先讓出車道給自行車與公車,轉彎也是),且成為市民的共識。相信,不會有人還要一味地強調哪一條路一定會塞爆。
換個角度想,塞爆不就是鼓勵大眾運輸最佳的時機嗎?
前一陣子我到杭州開會,旅館櫃臺好心地提醒我第二天如果要趕搭火車,最好提前一個半小時叫出租車來接。我微笑地說應該不用,我會自己想辦法。第二天我提前四十分鐘搭上我上網查到的BRT路線,轉了兩趟車一共花了廿分鐘準時抵達杭州火車站。最爽的時段應該是BRT一路暢行但旁邊兩個車道的小轎車通通被塞爆不能動的那幾個路段。那幾條路可是和中港路同寬的杭州大馬路,人家硬是聽了巴西庫理其巴市長的建議,挪出了兩個車道作公車專用道!中國大陸的城市都行,為何台灣的城市不敢試試?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