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國無雙 wrote:
昨天才說關樓
今天這篇還真希望樓主能現身評論一下
工商普查出爐 台中經濟活躍成長
西國大吩咐,不敢怠慢
那位會罵媽媽的Snoopy對這個議題要不要「延伸」討論一下,來場「無差別格鬥」?看完,指教一下,我這叫不叫「剛性看台中」?真心奉勸閣下別再欺負老弱婦孺了,坦白講,在我眼裡,要真正深入討論總經房市,你老兄其實也是「老弱婦孺」,只是以前懶得戳破你罷了
回到正題,這新聞應該是幫胡志強造勢,講得好像只有台中市經濟很活躍,我們拉長時間來看真相是什麼
100年普查結果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3985&ctNode=3267&mp=1
95年普查結果
http://www.dgbas.gov.tw/ct_view.asp?xItem=24192&ctNode=3267
如果只是工商、服務業場所單位數增加,相關從業人員數增加10萬5959人,實質意義不大,因為如果只是多了很多被迫創業的小企業,哪有什麼實質意義?
生產總額還有點意義,但台中「只」成長43%,而台北市則是成長50%,乍看數字上看沒輸多少
不過,關鍵在台北市的基礎本來就很大,如今再成長50%其實是很嚇人!
具體數字就說明了一切
台北市,在95年調查的生產總值是5兆,100年則激增成10兆,而台中市只增加1兆
台北市工作者有220萬人,而台中市只有95萬
工作者也只相差1倍多,但兩地生產總值卻差了4倍,更不要說台北工作機會比台中多很多!
台北市全年薪資1兆4千億,而台中只有4千億,足足差了1兆,可見人均薪資差異也是大到嚇死人
台北市人均薪資65萬,而台中市人均薪資只有43萬,每個人多22萬,你想差距有多大?
比這個才比較重要!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很多中南部年輕人要北上工作?
也完全顯示了台中消費能力還是明顯較弱!

dos1976 wrote:
希望樓主可以繼續蓋樓 讓後進可以學習。
多謝你發聲,我盡量,不惹人厭還真不容易
TONY-17 wrote:
反倒是小弟才受眾人圍剿 嗯,小弟不會是喬峰,白遠師兄可也
你也有人替你出頭呀,說我們是「無差別格鬥」,你怎麼可能是白猿師兄呢?
午浩 wrote:
有一年多的時間,每天下班後都會固定到存中樓走走。
好習慣要繼續,你好像欠我一杯咖啡,還是我欠你?
guh168 wrote:
改天來台中請到寒舍喝杯咖啡 再去四季春吃飯
顧大回來了,你家咖啡一向無法抗拒,再加一餐還得了,女兒一走我就來

眼前又多一個例子供在地大大參考:
北京國家大劇院大型原創話劇《王府井》
The Central of Beijing: Wangfujing
此戲我在北京受邀看過,看話劇最佳座位是第十排中央,此劇因得獎,當時門票嚇死人,記得是兩千五百RMB
有人說,大陸有演員無明星,台灣有明星無演員,大陸人才多,話劇演員個人水準當然沒話說,但劇本比較像我們解嚴初期那樣「硬梆梆」,一演三小時多,開始沒多久,放眼過去觀眾幾乎都睡著了,但中段起漸入佳境,如今敢來台灣公演,應該做了不少修改,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
重點是:他們高雄都去,卻沒來台中喔!
高雄至德堂也只有1702席,難道台中現在沒有這種場地?這也可以證明我說的,並不是蓋了台中歌劇院後,大家就會去台中表演
這個例子,也許為你比較願意接受台中仍缺乏夠大的付費藝文表演觀眾群吧?

是沒有辦法看到實際狀況的....
之前有不少大大在笑高雄
小弟認為倒不一定就比較差
小弟所在的行業 不管是公務體系或醫療體系
都是景氣連動性極低的工作
對小弟來說 其實高雄是比台中好的選擇
小弟對高雄市的市容 不管是新舊市區都有很高的評價
要不是家中老人家尚在 其實還滿心動的
尤其是中古房市比起台中更是物廉價美
來看看小弟找到的資訊吧: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173
而說到目前地方政府的債務結構,誰應該要負責?同樣以高雄作為例子,至去年底,高雄的債務總額約2193億,其中有68%,是陳菊以前的市長借的;有12%,是從原高雄縣來的;縣市合併以後,因為中央停止補助、或降低補助,或是業務移撥經費卻沒隨之移撥,這樣增加的支出佔5%;另外像公務人員調薪、退輔基金等等,中央請客、地方買單的,佔7.5%...這樣扣一扣,到底有多少?如果扣掉這些錢,高雄市幾乎根本不用借貸!國民黨要算帳的時候,小心算到自己的老帳,弄巧成拙!
高雄市債務分析表
項目 金額 所佔比例 說明
高市府總債務 2,193.48億元
之前歷任市長累積 1,493.79億元 68% 陳菊接任市長前
原高雄縣債務 264.20億元 12%
縣市合併增加支出 116.28億元 5%
中央請客地方買單 164.90億元 7.5%
而若以底特律的例子,來指涉台灣的地方財政,更屬不倫不類。在台灣,地方政府債務跟中央政府債務有本質上的不同。國家財政是一個封閉的財政體系,它基本上就是自己總稅收、借貸跟支出的循環;而地方政府則大不一樣,它不是封閉的財政體系,以台灣的情況來說,地方上的稅負絕大部份是上繳中央,而建設的經費也大多仰賴中央的補助。在台灣的財政體制下,地方政府沒有破產問題,只有中央政府才有這種危機。
根據財政部數字,截至101年10月底止,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4兆8,745億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1,500億元;全國國人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1.6萬元。這才是真相!所以,把地方政府債務,用放大鏡檢視,其實是在替國債問題放煙幕彈、圍魏救趙、模糊焦點!高雄不會是底特律第二,倒是台灣要當心成為希臘第二。
--------------------------------
不過這篇文章本身是有一點綠色味道啦....
但 不管怎麼說 在現在國家財政困難的大環境下
不管哪一個地方政府 亂花錢搞些華而不實的玩意兒
都應該被譴責
有個"魚缸論"很適合現在的情形:
大家其實都是在同一個魚缸的魚
只是有的在淺水區
有的在深水區
有的在珊瑚礁區
如果大家都能彼此節制
那都可以活得好好的
但若不管別區的魚 自己拼命亂大便
到最後是整缸的魚都會一起死
-------------------------------
看看人家草屯是怎麼跟中央要錢的: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125399.shtml
中央補助地方建設,鄉鎮公所平均自籌15%到20%的配合款,公所愈窮愈拿不到補助,草屯鎮公所光是以節省的1300萬元人事費當配合款,就能多向中央爭取到6500萬到8600萬元的建設補助款,這是再划算不過。
但,他同時也擔憂,由於統籌分配稅款有關人事經費的補助,是以編制員額的多寡來計算,鎮公所因此不敢縮小編制,更怕被中央認為以少報多,大砍補助款。
其實這是提升效率的成果,中央不僅補助不該縮水,更應該明定獎勵辦法,發給提升人事效率的鄉鎮公所等公務機關高額的獎勵金,才不致於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
----------------------------------
任何遊戲都是有遊戲規則的
像這樣的乖小孩 就應該多給點糖不是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