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DPA wrote:
有時候要多看看 "從...(恕刪)
呵...你不是很厲害?好歹也拿北捷官方的數據來證明你運量不足的說法,會比較有說服力
拿個通篇替高捷辯護的網站出來,裡面北捷的資料又都是舊的

只有板南線(現在也不叫板南線了...大哥)有達到平均每小時二萬人次的運量?
拜託一點...請自己去搭看看再說好嗎?
雖然不是台北人,但以我幾年來數次上台北搭捷運的經驗,相信目前有在營運的路線都有達到
有趣的是,你提出的網站文章裡第一段寫到:
"大家都知道台北都會區的人口基數遠高於高雄,公車路網也比高雄還要廣佈與密集,大眾運輸習慣更是遠優於高雄,大家更知道台北捷運比高雄捷運早十年開通,接駁公車的路網與大眾運輸習慣更是建立已久。但是專業的政府公部門、交通部以及應持客觀立場的媒體卻總是習慣拿兩者比較,殊不知兩捷立足點之懸殊。"
所以呢?
寫文章的人自己都知道立足點不同,簡直是自打嘴巴
既然知道高雄民眾對於大眾運輸的使用習慣沒有建立,公車路網也不如台北,
那當初為何不是按部就班,跟台中一樣,先從建立公車路網開始著手,接著興建BRT或LRT路網,
將公共運輸使用率提升後,再來興建最耗費時間金錢的地下化MRT系統?
最近有讀到一篇統計資料,台北市剛蓋好捷運後,有對使用捷運的民眾進行問卷調查,
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捷運使用者,在捷運開通前,就已經習慣每天搭乘公車通勤,
只有百分之十六左右原來是使用汽機車。台中跟高雄呢?怎麼比?
前面也有網友提到,台北市別說開車,就連騎機車都要擔心到了目的地找不到停車位,台中跟高雄呢?
北
JINDERLANDOFFICE wrote:
我開車上班50分鐘外加停車費4000元/月
我騎車上班25分鐘外加找機車位1~5分鐘(台北市連機車位都要找)
我坐捷運25分鐘外加可以看完爽報
高
二手車88 wrote:
身為高雄人的我,並不是不愛搭捷運,只是捷運週遭的搭配公車實在讓人等太久也太少。
再加上生活習慣的不同,從小就是摩托車一族,再加上停車方便...反而騎摩托車會比較省時。
除非捷運站就在隔壁吧!
我有個大學同學,五六年前曾經想要移民台中,跟我打聽買哪裡好
但是當他母親知道台中的大眾運輸不如台北方便後,就打消這個念頭,
因為他母親出門辦事只會搭公車加上走路,不會也不敢騎機車或開車出門!
他們家還是住新店而已,這代表了很多台北人的"生活習慣"
這對從小生活在台中或是高雄的我們,是很難想像的一件事。
這也是為何台中和高雄需要先"培養"搭乘人口,再來蓋MRT
文中也提到"路網"對搭乘使用率的重要性,可是卻刻意忽略批判高雄跳過這一步就直接興建MRT是錯誤的
只約略提到"...所以,這也是目前高捷最大的窒礙!也就是捷運路線與接駁路網在廣度與深度上嚴重不足,再加上大眾運輸習慣尚未建立。"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高雄就先天條件來說,比台中還適合興建BRT系統路網,因為道路又直又寬!
想想當初如果不是興建兩條地下MRT,而是把相同的錢拿去興建"二十條"BRT構成路網
現在的使用率還會僅僅是這樣嗎?
沒錯,推動公共運輸本來就是會虧錢,但是虧錢也有不同的虧法,虧大錢還是虧小錢
台中市推行TTJ免費公車、推行前8公里搭公車免費、補貼公車業者,難道市府是賺錢?也是虧!
但是跟高捷現在比起來,是九牛一毛!可是效益呢?一點也不輸
高雄若是投資二十條BRT系統構成路網,會不會虧?也是會虧,但是不會比兩條MRT虧的多,
提供服務的面積卻更廣,受惠的市民更多!轉乘的便利性高,也會提升搭乘的意願。
高捷的現狀,基本上就是政客們為了討好民眾,民粹決定政策所造成的後果,
明明捷運系統有其他種更好的選擇,明明可以按部就班來推動,都沒有。
當然這當中牽扯到很多利益糾葛,就不多說了,BRT的工程,裡頭的油水沒有MRT那麼多。
總而言之,高捷起頭的錯誤已經造成,現在只能全民買單。台中捷運不要重蹈覆轍
(別騙說BOT虧只是虧民營公司,大家心知肚明,看股東結構就知道,國營企業虧了多少)
另外我也贊成台北捷運部分延伸線應該先採BRT方式興建,視需求再蓋MRT,
新北市三環三線也應該先評估以BRT方式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