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

早說了,BRT是一場鬧劇,驗證了吧!!

轉貼這篇好文章

第31樓

2014/7-12月再來觀察--BRT事情才做一半--結果還不知

看看是世界各地--開開自己視野-腦袋開闊了-再來評論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3864095&p=4

原著
herblee wrote:
BRT是所謂窮人的捷...(恕刪)


BRT是所謂窮人的捷運, 可以有輕軌的運量
最成功的城市是南美巴西的Curitiba,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哥倫比亞的Bogota,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澳洲的Brisbane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下面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堡BRT, 使用Mercedes Benz的巴士, 及雙節巴士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BRT 有下列特徵
1.有專用車道和路權
台北的公車專用道,嘉義的BRT ,已經有雛型, 但沒有管制優先通行燈號
若無封閉車道,BRT專用車道的十字路口, 紅綠燈能自動轉換,讓其優先通行

2.能快速停站/靠站
如果有軌道,像輕軌電車Light Rail, 就可以快速靠站, 司機不必轉方向盤進站, 出站, 節省時間
車體和月台也能密合, 方便乘客進出
現在的技術, 沒有軌道, 也可以設 光學導引,側面導輪, 地面導軌

英國 Guided bus , 導輪在車側面, 接觸路緣,滾動導引行進方向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其實, 木柵內湖線一樣是用這種方法, 一樣有導輪,一樣使用膠輪, 動力改為第三軌供電,把電力公車捷運化。只是車身看起來不像巴士, 像火車

木柵線Matra VAL 和下面Bonbardier的 GLT/TVR 系統 有類似的做法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可以降下集電弓, 以柴油引擎行駛
地面那個軌道不是承重,是讓導輪走, 引導行進方向
差別是木柵線走高架 , GLT/TVR 走地面, 導輪不同
這個法國 Nancy 的T1輕軌,其實是電力公車, 它有車牌, 有後照鏡, 有柴油引擎可以方向盤駕駛

法國另外有 Translohr 系統
http://www.newtl.com/en/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0:50 降下集電弓, 以蓄電池的電力行駛, 2:32 升起 ,回復使用外部電源
可以不必設空中電纜
地面導輪以 V 字型夾住導軌
http://www.newtl.com/en/a-safe-guiding/

也有西門子 Siemen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AS 光學導航OPTIGUIDE system ,
https://www.swe.siemens.com/france/web/fr/sts/offre/solutions/transports/Guidage_optique/Pages/guidage_optique.aspx
讀地面上的標線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自動轉方向盤 , 司機放手在行駛
Irisbus Créalis Néo 18
這是柴油電力雙系統動力,法國海豚雙節公車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其實 BRT 也有用光學導航進站及轉彎 的車種
這樣可以節省進站/出站的時間

3.車體有大出入口,車門雙倍大, 乘可客可以快速進出

這張圖是小弟在2004年, 諾曼地登陸60周年時,在法國諾曼地的首府 Caen ,在St Pierre 教堂前拍的.

Caen的人口只有 22萬 ,有這種3節的仿輕軌的電力公車
它車門開口, 和捷運的車廂的車門一樣大

Caen這種輕軌不大一樣, 請注意,地面上只有一條導軌, 而不是鋼軌, 它是膠輪, 和公車一樣, 也就是三台公車串在一起,上面通電,也有人駕駛的電公車.

因為當時發現那不是鋼輪,而是膠輪的輕軌, 車身上還掛著車牌, 覺得很奇特
看起來像輕軌, 其實是一輛三車廂的電力公車.(所以掛車牌)



Caen的 GLT系統,偽裝的很好, 看不出來是一台電力公車
法國諾曼地Caen的膠輪式輕軌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法國 Nancy GLT 輕軌, 也是有導軌的電力驅動公車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這是把歐洲常見,多節電公車, 給捷運化,實際上,它還是公車.

Nancy TVR/GTL 離開有電纜的路段, 也可以離開地面導軌,像一台公車,以柴油引擎行進


Caen的輕軌, 本質上就是這種公車
只是外形輕軌化, 還有,加裝了導引行車的控制機組.所以進站時,可以和月台貼在一起.停在定點上.

GLT/TVR 使用橡膠輪胎"rubber-tyred tramways",顯著比一般的"鋼輪"有更高的牽引力,因此可用於攀登陡峭的山丘,坡度可達13 %的斜坡。
對路面的要求很低, 水泥地,柏油馬路, 甚至草坪, 都可以鋪設.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0:11降下集電弓, 0:41升起導輪
它只有一條導軌,車內有導輪, 導軌不是用來承重或驅動車輛, 只是引導行進的路線.
比起人力駕駛的公車, 使用導軌的 GLT電車,不會偏離車道, 也能很精確,更快速的靠站, 對齊月台.
讓乘客更容易上下車.
造價號稱大約為鋼輪輕軌的 60%, 可節省 40%.

缺點是,因為是膠輪,不是鋼輪,時速最快只能到70km ,
輪胎和地面的磨損, 比鋼軌更高, 日後要付出的維修費用會較多.
GLT/TGR系統,最終的使用年限為 15-20年, 大約只有鋼輪LRT年限 的一半
再者,因為單軌的導軌為專利, 要擴線時只能找原廠商Bombardier龐巴迪 ,不能像傳統的鋼軌, 有許多家廠商可以選擇.

膠輪單 導軌系統, 除了Bombardier GLT/TVR之外, 還有另外一種 , 法國 Lohr公司的
Translohr
http://www.newtl.com/en/a-tramway-on-tires/

它雖然地面是單導軌, 但是車內是V 字型的雙導輪, 由兩側夾住單軌.
使用的城市較多, 有法國Clermont-Ferrand, 中國的天津,上海和義大利的Mestre(Venice) , Padua (Italian: Padova)
造價上
法國 Clermont-Ferrand
http://www.trams-in-france.net/reload.htm?clermont.htm
全長14公里,使用20台四節車箱的STE4 (32m長), 車輛總價€44 million. (16億台幣, 每台8000萬台幣)
如果加上運輸系統和廠站設備, 總價達€115 million(46億台幣),大約3.3億/km
再加上城市街道更新, 衛星城鎮發展規劃, 總計劃為€290 million.(116億台幣)
, 也就是8.2億/km
張江有軌電車
全長共約 10公里, 共配置9輛列車, 15個車站,平均站距620m .
共投資 6 億(30億台幣), 其中一列車組載客167人, 造價為 3000萬 (1.5億台幣)
張江有軌電車影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還有義大利的Padova, 它不是所有的路線都有電線,集電弓可以收起來, 它有蓄電池, 到了寬一點的路段, 再升起集電弓. 義大利的路面和台灣好像, 影片中路面很不平的石板路都能走,讚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下面是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的陸地那邊的 Mestra , 影片中可見, 輕軌和一般汽車共用同一個車道. 而且車上有蓄電池, 在舊城區無法鋪有電線的地方, 可以降下集電弓.
這一種輕軌要進入市區,不必架高空電纜, 也是沒問題的.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上海的張江有軌電車, 已經通車了, 6億人民幣.
大陸的土建造價便宜很多, 但列車組也是買到很貴, 是法國Clermont-Ferrand 買到的,二倍價錢.
另外,如果鋼輪輕軌的造價和膠輪相近, 鋼軌還是有優勢.

4.能有準點資訊的車廂和車站,車班次顯示板

5.也能有無障礙設施及低底盤

6.車體外/車站收費, 節省乘客上下車時間, 也節省停靠車站的時間


BRT是可以有輕軌的運量, 車輛可以很環保
交通局在規劃階段均對外說油電車,為何最後變成柴油車?為何推翻原先的說法?而得標廠商宇通客車的能力只能做到三期標準,要如何做到五期標準?
Wright RTV StreetCar 柴油電力混合動力街車(雙節巴士)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車體很漂亮, 美國賭城 Las Vegas 也使用此車型
油電力混合動力巴士 種類非常多
MERCEDES-BENZ Citaro G BlueTec Hybrid 柴油電力混合動力巴士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在德國 wuppertal 市)
MAN Lion's City Hybrid柴油電力混合動力巴士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在法國巴黎
VOLVO 7700 Hybrid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台中市快捷巴士BRT車體採購案決標,市府編列三億二千多萬元預算,採有利標,最後決標, 市府以二億四千多萬元,將買進十八輛「柴油雙節車」
平均一輛約 1330 萬
但是 宇通客車不是知名大廠, 它只能達到三期環保標準 ,很多安全配備都沒有

美國原裝的 NABI 60 LFW 柴油雙節車 , 大約 1500 萬 , 並沒有貴多少
http://www.nbrti.org/docs/pdf/2006_brt_compendium.pdf
Irisbus Crealis Neo 18 柴油雙節車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Irisbus CIVIS 雙節柴油電力混合動力巴士 $980,000 約2900萬
可是它配備有光學導航系統 , 也就是車輛可以讀取地面的標線, 按照地面的標線行車,等同是有導軌的電車
好處是可以很精確,很省時的靠站, 貼近月台, 駕駛不必抓方向盤, 能自動行駛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在法國盧昂 Rouen

如果不能要改電力驅動
1.也要低底盤, 讓車廂地板和月台是齊平的
2.出入的車廂門, 要像捷運車廂一樣, 能由中間整個打開,讓乘客快速進出, 停靠站的時間就能縮短.

"宇通客車" 恐怕不合這些要求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月台間隙還蠻大的
車門寬度只有公車的水準
更沒有準確靠站的導引系統
對比 Mercedes-Benz Citaro 電動坡道板 Euro 6期排放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法國南特Nantes Bus Way , 車門下方伸出電動坡道板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如果大家有在關注新聞的話,
胡志強應該不只一次提出要把大台中打造成國際級都市跟宜居城市

按照市府計畫,BRT即將在年中完工通車
如此的話我們合理期待這BRT能成為舒解台中重要幹道交通問題的新戰力
但要加強BRT的功能,不限縮私用車在部份路段之路權的話,
其大筆預算花費後的成效,恐怕難以彰顯

此外,關於市容三大毒瘤
違建,人行道違法佔用或設置不全,騎樓違法佔用
因為台中市府在七期,所以我認為市民要求此處以身做則是很合理的
如果連台中都心都處理不好這些市容問題,何以有可能成為國際級都市?

當然下一步是要求大台中各區都比照辦理

上面有大大提到,台北市都沒辦法做到掃蕩市容毒瘤何以台中辦得到?
這就是一個市長的能力與魄力問題了
如果只比爛,台中將無進步可言

房價飆高,市容的水準也必需跟上
這是要稱之國際都市的最基本要求

sjh12345 wrote:
沒法度, 有些人就以為BRT是神, 台中交通從此順暢?? 我預測, 只會更塞, 就是要塞死你, 哈哈!!

別忘了, 台中BRT只有1條, 只有1條, 只有1條, 只有1條, 只有1條.....

你只要遠離台灣大道, 那就是自己想辦法!!

台灣大道原本十幾條線公車都不能跑了, 只剩四線可以跑(你看還是有公車, 而且還不能跑BRT道),

這些被裁掉的路線由公車業自己想要怎麼因應, 不然你就加入一起貪...., 不對, 應該是一起營運,

今天新聞還爆了, 每個站體要花800萬元, 800萬也, 沒廁所、沒冷氣......, 颱風天還不能躲人??

台灣大道上原來六十幾個站牌縮減成二十幾個站,

站體變少了, 速度變快, 連小學生都知道, 還不用花大錢規劃.


BRT不是神,初期造成交通擁塞也是難免,但不跨出第一步,永遠都走不出去,至少這是胡提出來的願景,可能比不上台北高雄,但卻是台中財力可以負擔的。

雖然BRT只有一條,但與MRT交錯,所以理論上可以視作有兩條捷運.....如果BRT使用順利,我想市府不會排除第二條、第三條的.....

至於說到站體800萬,最好看一下細目再評論比較好,不然就與當初花博的空心菜多少錢一樣,陷入見樹不見林的討論。

胡做的好不好,我不評論,不過至少他了解台中市的能力,不會花大錢,所以台中的財政狀況在全台各縣市居前三名(商業週刊調查)。
這道是有道理
majusty66666 wrote:
中港路最擠的時段是平...(恕刪)
開放其他公車業者加入BRT營運, 很大因素是經費考量

因為受預算限制, 初期的BRT車輛採購數不夠多, 交通顛峰時間可能會運量不夠.
如果班次不足, 乘客擠不上車, 民眾會罵的

尤其自由時報跟三立年代, 正在旁邊喝咖啡等著, 只要運量不足, 民眾因為搭不上車而遲到, 就會被拿出來放大再放大(不過如果市長換人做做看就會當作沒事了)

老胡也知道一堆人等著抓把柄, 開放民營業者加入, 增加運量
好像現在有更明確的作法, 計劃, 但還沒看到如何操作, 例如" 如何達成每三分鐘一班的目標?", 因為必需控制號誌配合...
讓我們好好看下去...

sjh12345 wrote:
沒法度, 有些人就以...(恕刪)


看來等BRT完成
因BRT而取消的公車班次
可以學國外開放"野雞車"來達成(誤)!!

車道不足的問題
可以學習對岸用"計程機車"達成@@
不但機動力超強,而且見縫就可鑽(大誤)
我猜BRT過試乘期後
公車就會開始收費
不然誰要搭BRT

mosstsao wrote:
我猜BRT過試乘期後...(恕刪)


沒有公車路網的支援BRT當然不可能成功

成天一堆人圍著八公里輔助的問題打轉,是對著北捷高捷也有收市府的輔助款一事裝呆嗎

這十年是台中進步最多的十年,居然能蓋brt,mrt,希望都成功,機車能少騎,減少車禍發生,能避免危險,不塞車,這不是很好嗎,難不成要讓錢都白花,大陸城市建設都投入數千億,為什麼我們不能,台中能脫胎換骨成一流都市是最好的,有最好的生活機能,讓台中成為台灣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 7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