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BRT車道設計問題, 撞況連連??

gogohell2003 wrote:
很不想拿台北以外那個...(恕刪)

你的回文很有禮貌.......先給你拍拍手...清流之一

恩 回復一下你的反證
文心南路近期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因為捷運施工造成的
而是因為鐵路高架化使得文心南路與建國南北路曾經完全封閉三個月
期間南區從復興北路以南到大里區原本依靠文心南路往來的都被迫改道
而你提到的很多條道路其實都無法替代文心南路,只有忠明南路
這只是題外話.

至於封車道的問題
只要做高架一定會遇到(MRT BTR 都是),不需要針對BRT大作文章
況且封車道也不像你算得只剩慢車道一道
舉例來說照部分網友提的在現存BRT存在下
台灣大道單向還保有2~3條快車道與一條慢車道,所以雙向共6~8條車道
扣除高架施工封閉3~4條車道與中央分隔島還可保有雙向共四線道
換另一個說法如果當初要做BRT的時候就是以高架化施工
那扣除封閉後還能保有雙向共六線道

另外一文我也提到了,台灣大道的用路人複雜
不是只有單純一條BRT即可維持市民(例如上下交流道的車輛)
也不要從台灣大道看台中市,並不是大家都住在台灣大道周遭

至於票價問題
首先台中近幾年公車利用率提高很多的主因就是八公里免費
如果高架BRT如你所說票價比較高,那也只需先維持類似公車的XX公里免費
其餘公里數收錢的方式,至少也比現今完全免費還不燒錢

再來你說為何要放棄開車
這問題很廣
簡單說初期BRT目標是完全接收之前十幾線在中港路跑的公車族群
再來才是慢慢利用準時密集的優點來吸引原本不搭公車的族群
至於不方便搭的開車族群或是長途開車(交流道)的族群
本來就不是BRT要服務的一群

至於經費的問題
我只是在針對某些網友一直空想未來藍線MRT等等的
才提出類似的回應
至於高架BRT到底要花多少錢?
我說40~60億,有人說100億
不是你我說了就算
別棟樓有別的網友在算,那就不在這邊提了
謝謝
carloszhang wrote:
可以的在每個路口把 ...(恕刪)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ddcatt wrote:
一個實實在在的一百億,五條BRT線路,
看能不能延伸到海線、到山線等等幾個衛星城市串一串,
那個願景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還更吃得到。...(恕刪)


你說得當然是解決方法之一阿
但是你這樣說又回到起點了
當初我在問大家台中有哪幾條需要BRT然後"夠寬"的道路來容納現在的平面BRT呢?
沒有人回答.....
去看看國外設計在平面的還有專用道的BRT他們還保留多少車道呢?
光台中數一數二寬的台灣大道運作起平面BRT都會面臨十字路口轉彎衝突與變換車道衝突了
其他條難道不會遇到這問題嗎?一條或許大眾沒感覺,
如果台中未來出現五條甚至是十條像現在的BRT,
真的很難想像互相排擠的情景.

如果20億就能蓋出很適合的平面BRT
我也舉雙手雙腳贊成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tslee502 wrote:
你說得當然是解決方法...(恕刪)

台中就只有二條有辦法做平面BRT,
中港跟文心路,
中清路無法做BRT,
路太小太窄,
高架佔掉中間各一條的話,
只剩下一條快車加一條慢車道,
中清路勢必要把路邊停車格全面取消掉才行。
被愛是一種幸福
tslee502 wrote:
如果台中未來出現五條甚至是十條像現在的BRT,
真的很難想像互相排擠的情景....(恕刪)


現在不是已經在著手一些藍線延伸的事情,
那些路段我也不覺得可以全線都有專用道,
如果只設站(佔用人行道),
那BRT就是在某些路段與其他車輛共用,
也是辦法之一,
還是能保有號誌優先、車班固定、具備行控中心、有明顯的路線、
雙節低底盤巴士等等特點,
怎麼算都比傳統公車有賣點。

台灣人不愛坐公車,有個大原因是無法掌握公車時間,
要來一起來,等不到時就是等不到,印象很差,
可是在日本,他們公車在每個站都會對時,
如果公車提早到站牌,就在那個站牌等到時間到才會再前進,
所以能做到班次、班距都有一定的可信度。

另外,在某些路段,
如果讓BRT佔掉一線太排擠交通,
也可以劃設「特定時段」的「高乘載專用道」,
讓BRT與坐滿人的小客車都可以行駛等等,
我想彈性的作法很多。

台灣太偏重開車族,
在日本,一般中級城市的幹道,頂多就兩線(雙向四線)而已,
開車族也是開得很認份,
台灣則是路一不夠用,就是拓寬、高架等等,好塞進更多小客車,
這種環境下,
發展大眾運輸非常辛苦,
很高興台中可以邁出這一步。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delsoul6104 wrote:
台中就只有二條有辦法...(恕刪)

恩 其實我也想不太出來有哪幾條適合做平面BRT的(問了好幾次某些網兄就是避答)
像規劃中的BRT橘線就要採高架化
所以我最近的發言才會惋惜台灣大道的BRT
說怎麼不是規劃統一的規格
未來橫豎路線交接的車站也好統一銜接
就像MRT一樣供民眾好轉搭班次

實在是不想變成政治口水文
但是忍不住還是想問
到底是台中市民等不及一定需要急就章"暫時的BRT"
還是市政府高官等不及?!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ddcatt wrote:
現在不是已經在著手一...(恕刪)

恩 大家都是希望能讓BRT更好
就希望未來主政者能夠多聽聽民意好好規劃

提醒一下
如果設站設在人行道並不洽當喔
以先進國家來說
行人是最大的
包括一般行人與特殊身障人士是非常需要平整寬闊的人行道的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tslee502 wrote:
如果設站設在人行道並不洽當喔...(恕刪)


不解,
當然不可能硬設一個站,然後把人行道擋住,
反而是站的周圍要清出來,
甚至預留腳踏車的停放空間等等,就跟台北一些捷運站出口附近一樣的感覺。

橘線高架已定了嗎?
因為我看wiki的資料,
感覺本來的規劃是要跑MRT或輕軌,
但現在改跑BRT的話,
也許並非全部需要高架化?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tslee502 wrote:
到底是台中市民等不及一定需要急就章"暫時的BRT"
還是市政府高官等不及?!...(恕刪)


我想一半一半吧,
這也是選舉制度的特點,
一定要到選舉前,政治人物才會發揮莫名的高效率。

再說以前捷運的規劃是畫大餅,
要錢要了那麼多年也沒辦法確定下來,
反過來市公車、BRT這種等級的,卻是市府財力自己可以解決的事情,
「暫時」的也沒什麼不好,
路線規劃好,讓台中的BRT「平面」路網成形,
搞不好是未來其他縣市的學習藍圖。

日本的公車就很方便,
準時、乾淨、便捷,
一樣走平面、甚至不需要什麼專用道,
台灣公車的名聲已經爛掉了,
但包裝成BRT的話,也許還有一些機會,
改變大眾的使用習慣...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tslee502 wrote:
當初我在問大家台中有哪幾條需要BRT然後"夠寬"的道路來容納現在的平面BRT呢?
沒有人回答.....
去看看國外設計在平面的還有專用道的BRT他們還保留多少車道呢?
光台中數一數二寬的台灣大道運作起平面BRT都會面臨十字路口轉彎衝突與變換車道衝突了
其他條難道不會遇到這問題嗎?一條或許大眾沒感覺,
如果台中未來出現五條甚至是十條像現在的BRT,
真的很難想像互相排擠的情景.


我來回答一下好了
1. 首先, 我真的不建議高架, 圖是今天中午拍的文心路高架工地實況, 整個文心路變醜了


2. 不管是BRT還是輕軌捷運, 一定會排擠現有道路空間, 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 就是"改變人的觀念與習慣"! 下圖我過去曾拿出來過, 維也納的地面輕軌設在馬路中間, 左右只剩一車道供私人運具使用, 中間沒有月台, 月台設在人行道上, 更甚的是, 從月台要上車必須跨過我剛剛說的那個供私人運具使用的唯一車道:

這在台灣一定被罵慘了, 但是真的險象環生嗎? 沒有! 請看下圖:

3. 輕軌車來了, 門開在右邊, 沒有月台, 這位背包行人要上車, 要穿越馬路, 這時有一輛黑色車子開過來, 危險嗎? 一點也不, 那輛黑色車子就停在輕軌車的屁股後面, 靜止不動, 後面的車子也是一樣, 等行人都上車了, 車門關了才起步前進... 我觀察許多次, 許多站, 都一樣, 不需要警察, 不需要站務人員, 這已經內化為習慣, 或者說是一種文化了...


這條路不比中清路寬, 關鍵不是路多寬? 也不是公車或輕軌或MRT, 更不是專用道與否? 而是"人"!

小沙皮 wrote:
我來回答一下好了1....(恕刪)


有些人就覺得不是「人」的問題,
是「政策」問題,
但是只要一出台灣,
你會發現,
問題都是在「人」身上。
被愛是一種幸福
  • 4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