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第一廣場就越來越沒落了(中區最後一個象徵性的購物中心)…
至於飛船謠言的由來,老台中人都知道。

公車想要發更多班,得靠乘坐人口來支撐。衛星城市的公車爛的要死(就是怎麼等都等不到)
,就不會有流量跑到主幹道。比如從烏日要到大雅,先得坐到總站,在轉乘…不塞車大概要一個小時吧(坐上車後開始算)
…(我已經很久沒坐了,所以如果有改善了,這段可以忽略)。逢甲地區的發展應該是逢甲大學的學生發展起的吧,從夜市跟店面,吸引到外來人口消費跟群聚。這是逢甲大學學生的活潑(咳咳,我是校友)所引發的效應。

七期的發展據我所知分兩個層面,一個是新市政府從中區遷到西屯的七期,議會跟一些市政府相關單位都過來了,你說能不發展嗎?老胡也住七期(聯聚)啊!(能住七期的都非富即貴)…


另外一個就是新光三越~當初新光老總獨排眾議,把台中新光三越蓋在現址,是看到七期的遠景以及交通的發達。這是很有眼光及遠見的,間接搞倒了一票台中早期的百貨公司(大型百貨比他早,沒倒的只剩下中友跟SOGO吧?)。現在換大遠百搶他的生意…倒是惠中路靠近市府大遠百交通現在是亂七八糟。往中港路方向禁止左轉(是禁止左轉喔,不是禁止轉到等候進百貨公司停車場的排隊隊伍喔),所以車子必須開到中港路迴轉,影響中港路的慢車道(常常快車道也受影響),因為要迴轉的想要插到隊伍,但是原先排隊的不給插!,如果中港跑BRT我倒是想看看台中市政府是不是連中港路都禁止迴轉??乾脆中港路禁止私家車行走算了!大遠百停車入口跟新光三越的停車入口同一側,所以等候進場的車子剛好繞著那個block一圈,加上無數想要進這個等候隊伍的車子。BRT 我看跑在中港路快車道內線好了…

很多段落都是……結尾的

就可以看得出對於台中市"整"府的許多決策不敢恭維。打錯字打成"整"府,不過,後來想想也沒錯,真的是在整人的政府。
PS. 補充一下,那些認為要賺錢才能蓋的人,麻煩你們跟政府要求把一高的過路費降低到維持營運即可。已經三十年了應該回本好幾條了吧?那個什麼多出來的錢才可以蓋更多的謬論是行不通的,我們的所得稅是都沒有跑到交通建設嗎?政府把財團公司的營所稅從25降到17%時,有沒有想想窮苦百姓?降了營所稅,大老闆有分給員工嗎?還是繼續無薪假?中央政府的主要稅收來源,是辛辛苦苦的受薪階級,不是大老闆們!(扯遠了…)
再補充下,很多科技業是可以減免營所稅的…實質課稅都在10%以下,你知道一個人月薪大概兩萬多的就要扣5%嗎??
政府個人綜所稅來源占比
薪資73.31%
現金股利、利息、租賃20.5%
其他(執行業務所得等)6.19%
資料來源:97年中華民國賦稅年報
有興趣可以看商週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9147&p=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