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

台中您敢蓋捷運嗎? 高雄的前車之鑑您不怕嗎@@

不管什麼時候,中港路都是台中市中心東西向最快的一條路
根本就是台中市的"中環道路"
把這條路縮減 怎麼看都不對

樓上網友貼的高架BRT感覺比較可行
好料的都弄在綠線上 藍線就處處折衷 紅線順便做
捷運系統有這樣搞的?

(BRT好像還沒過?希望不會過!)

timdcbax wrote:
不管什麼時候,,中港路都是台中市中心東西向最快的一條路
根本就是台中市的"中環道路"
把這條路縮減 怎麼看都不對


正因為是最重要的幹道,所以,更是要好好地規劃大眾運輸系統,且儘量減少塞車的遲滯。高架的方式其實已經落伍了,很多城市當初進行高架路的規劃,現在都開始後悔,因為對城市景觀的影響太大,且難以回復!

大家如果還是有一個心態,要給有錢買小汽車的人最大的優先權,這個城市其實很難動得了。因為,路線的擴充永遠趕不上小汽車增長的速度。挪出車道給大眾運輸,就是要將最方便的行路權讓給對城市最友善的族群,其他的族群再依次排列。如果對城市交通最友善的族群是搭大眾運輸的乘客,何苦一定要逼他們上天下地?

你如果有機會到國外走走,相信你也一定有感覺,最佳的欣賞都市角度,就是搭乘低底盤的電車或漂亮的公車,有著大大的玻璃,讓你可以透過乾淨的玻璃享受車身安靜地滑過那一個都市最精華的商業區與住宅區時的那一種感受。我在廈門搭高架的BUS,就完全只有「趕路」的感覺,完全無法體會廈門這個城市空間究竟有什麼特色!如果我們的城市有一條BRT,有漂亮的公車,每天有好上萬人可以搭乘BRT輕鬆地滑過綠蔭盎然的中港路,在上下班之間體會那一種短暫且有點奢侈的悠閒。日復一日,相信,一定有更多人對我們的城市有更多的認同。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1
不能再同意你更多了~

就是要讓更多開私家車的人覺得開車不比搭大眾運輸工具方便快速,
這樣才能讓更多人願意轉搭大眾運輸工具~

中港路如果做高架,台中我看沒救了~
整條最具代表性的林蔭大道改成整排水泥柱,
台中還想成為國際化觀光都市嗎?我看很難~

說實在,我覺得台北的高架道路醜死了~
況且台北是因為人滿為患不得已,
台中沒必要為此付出那麼大的代價犧牲永續的都市景觀~
重要的是市民觀念要改變~

我支持市府想把大眾運輸工具做好的決心~
如果今天我國政府超有錢,那我當然吵著要地下捷運,
反正花錢不手軟~
正因為政府都財政困難了~加上高雄捷運的血淋淋教訓,

台中與其吵要高架、地下捷運,打高射砲、空包彈,
不如給個機會做BRT試試看~
就算真的不幸失敗,也總比勉強做個捷運花大錢還失敗(像高雄捷運)來得好多了吧~



murmuring wrote:
正因為是最重要的幹道...(恕刪)
murmuring wrote:
正因為是最重要的幹道...(恕刪)

其實也不是高架的就一定不好。
會覺得台灣的高架橋醜也是因為設計上完全偏向機能性,忽視裝飾性。
橋柱、橋面的造型、橋下空間的設計,這些台灣一直以來都很缺乏。
而且台灣很多地方是因為本來市容景觀就醜,而不是多了高架橋才醜。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國家的高架橋在城市中一點也不突兀,台灣則是相反。
許多國外最近幾年蓋的高架捷運,除了車站就連高架橋也很有建築時尚以及科技感。
一條捷運也不可能全線都高架,而是該高架的地方就高架、該平面的地方就平面、該地下的地方就地下。
配合沿線的土地使用、景觀設計來做。
像桃園鐵路高架化取消園林大道其實就是一個很沒有遠見的作法。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murmuring wrote:
正因為是最重要的幹道...(恕刪)


算是開了眼界了!掰到最後連"優雅的划過"都出來了!
這麼著~
那回去把板南線那條隧道給填起來 ~ 給百萬通勤族一個人發一張滑板
每天"優雅地"一路看 , 從土城一直欣賞到南港!
整個城市的優閒風就起來了!@@





很好玩嗎? wrote:
其實也不是高架的就一...(恕刪)


中港路是台北忠孝東路/市民大道的綜合體 , 勢必還是要蓋高架道路給車走
現在就把高架先做走 , 將來 ? 排煙的車子走地下 ? 然後再裝幾百粒超大排煙機 ?
還是像環河景美段這樣 , 蓋三層高架橋 ?



HSDPA wrote:
算是開了眼界了!掰到最後連"優雅的划過"都出來了!
這麼著~
那回去把板南線那條隧道給填起來 ~ 給百萬通勤族一個人發一張滑板
每天"優雅地"一路看 , 從土城一直欣賞到南港!
整個城市的優閒風就起來了!


有時候,對牛彈彈琴也是不錯的消遣!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HSDPA wrote:
中港路是台北忠孝東路...(恕刪)

國外也有不少都市快速道路地下化的例子,所以不是做不到。
道路高架橋面寬,軌道高架橋面窄,處理高架橋下景觀時,軌道高架較道路高架具優勢。
像台中鐵路高架化後,底下會多一條園道綠帶,正好能夠補足台中舊市區的園道網路。
但若是像快速道路高架橋,由於橋面寬遮蔭時間較長就沒辦法以綠帶處理。
真的要降低景觀衝擊但又不得不立體化的時候,道路地下化應該是優先選項。
未來台中市的交通流量只會越來越高,交通建設立體化處理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我想問一個題外話就是
不久前我第一次去開車到高雄市區 結果發現都沒遇過可以紅燈左轉的路口..很訝異這不是很危險嗎...
只能說 台中人很可憐啦
從一開始要走地下化到高架化,一路騙選票
到現在變成BRT(公車快捷)
真是大悲無言
綠線是高架中軌
最多人車使用的藍線跟橘線卻變成BRT
這二條如果不走高架BRT,一定造成交叉路口大塞車
如果走高架,還有執行的空間(不過比較醜一點)
但大家都不覺得格局太小了一點嗎 ??
不是一直說要做世界的大台中
經營一個BRT,運輸量這麼小
可能連上班時間都沒辦法應付 如何去應付變成世界大台中時,進來台中的大量觀光客?
(車班之間的間隔是多久? 二分鐘 還是十分鐘)(一班車只能載幾十個人,大家上課上班不遲到才有鬼)
公共和交通建設如果是如此短視
台中永遠只會是台灣的大台中 、世界上不知名的小城市
  • 6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