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hell2003 wrote:
跳躍式的結論見樹不見...(恕刪)
你說""一次性地建好BRT高架專用道,只會出現一堆空車在高架上面跑.""
請問你有何依據?還是只是你的想法?你的想法就能代表?
君不見目前殘缺的BRT就已經班班擁擠
何以見得變高架就會沒人乘坐??
況且觀察現在的BRT為何班班擁擠,主要也是吸收了之前坐公車的群眾(現在班次取消只能坐BRT)
還有一些衝著免費而改變習慣,還有一些嘗鮮的,還有一些因為怕塞車而改變習慣的人
這些族群會因為BRT變高架化或是中央專用道而放棄乘坐BRT?
否則就請你提出資料來佐證你的見解,我會虛心接受.謝謝
如果你認為這樣一條BRT就能改變全台中市的市民移動習慣,
就能培養大眾搭乘大眾運輸習慣,依然可笑.
你當大家都住在台中車站與靜宜大學沿線周邊嗎?
何不好好規劃管制現有的公車調派(參考之前首爾市長做法)與適當路段設置專用道路即可
連20億都可省下來
台灣大道的用路人本來就屬於複雜型
有通勤的學生上班族,有外地往來車站的人,有上下交流道的族群,有一般開車族群,有原縣市往來的族群.
很多部分的族群並不是"單一條"大眾運輸工具就能吃下的,
卻要被懲罰?並不合理.現在的BRT即使讓台灣大道變得比較不塞車,
其實也只是假象而已,變成周遭路段變更塞,請問到底是在懲罰誰呢?
交通是百年大計,要靠的是好政策來改變移動習慣,而不是靠懲罰來改變移動習慣.
不然說到懲罰,何必搞得如此複雜.
提高機車牌照稅,提高燃料稅,規定買車先提出有私人停車位證明才能買,不是更有效嗎?!
另外照你的懲罰邏輯
那高速公路常塞車,乾脆也搞個縮減道路數讓大家不敢開改坐高鐵台鐵就解決啦?!
懲罰性改變全國移動習慣
delsoul6104 wrote:
這證明藍線是需要MR...(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