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的路面本來路基就沒有做好,沒有依照大碎石+中小碎石依序填充做路基,即使新路也幾乎都只是簡單碎石加大量黃土沙填平;
所以重新鋪在路面的幾乎都是回收已經被車子輾壓後更小的碎石,再加上更多的瀝青,
台灣又是夏季高溫,多大雨容易路基被掏空,高溫再加上多大雨,台灣的馬路能撐上一年嗎?
所以一開始看到 林龍龍市長 喊出 路平專案,然後曾經稍微看一下他們的施工方式,果然還只是採用以前就有的刨除薄薄一層路面瀝青,部分回收再加上新的瀝青回填,和以前沒有不同。
就知道林龍龍市長是一個重視宣傳遠大於真正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人!
去過日本旅遊的人,就會知道,包括鄉間小路,他們的路面汽車行駛的舒適度不一定最好,但是一定是最平,
其中,可以發現,它們的路面可以很明顯看到路面碎石大顆,瀝青很薄,所以大車輾壓和夏季高溫也不容易變形,更不用說,311大地震,就可以看到很多斷裂路面的斷層,可以看到路基真的鋪得很確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