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現在台中最急需的是串連海線至屯區(原台中市)之間的東西向軌道運輸,所以捷運藍線、橘線或台鐵串連潭子=神岡=大雅=清泉崗=清水的支線才是目前急需的軌道建設,這些路線都逐一通車之後讓海線人口漸漸成長,海線南北向的軌道運輸需求才會出來。
很好玩嗎? wrote:其實現在台中最急需...(恕刪) +1連結沙鹿和市中心的藍線 連結清水 機場 水湳 一中街 台中車站 大里的橘線這兩條要先做出來增加海線區到市中心的便利性的吸引人口移入後海線雙軌高架化的需求才會出來
小弟看法 和 極大部分的樓友與 國家政策 相反⋯⋯大肚山以西 應 連結 彰濱園區以一個新市鎮的規模 從北大甲南鹿港鐵路高架化 向南延伸 向西連結機場重新定位開發形成一個 中小企業 /工具機 ⋯⋯廊帶以 自由經貿區 為體(整個大肚山以西都是自由經濟區⋯⋯唉 這政策被廢了)西向 大陸華中華南 (台中港/彰濱工業港/清泉崗機場/搭⋯⋯大陸一帶一路 便車)南向 南亞 菲新馬與印尼印度中南半島諸國(台中港/彰濱工業港/清泉崗機場/搭⋯⋯大陸一帶一路 便車)當然 這 幻想 極高⋯⋯但 有企業回流投資 有經濟成長 才是一切民生的基礎舊台中市區 應建設 以連結 高鐵站經水湳到機場 的高科技 運具(磁浮或什麼的⋯⋯)為首要讓舊台中市區 成為 企業總部/第三方服務業 的中心⋯⋯成為外資/企業 心中取代 上海 的安全閥城市(例如,貨進不了羊山港或虹橋機場,就選擇來台中港或清泉崗轉運)有了經濟成長 屆時 讓 一般商業區 分散在各區 ,新光三越大遠百中友sogo 至少山海屯各開一家分店哈哈⋯⋯若照 現在藍線 橘線的規劃縣市合併 與 中彰投區域發展 的意義與目標將 愈來愈遠如 現在中央的政策一樣⋯⋯愈做愈小個人意見可以 參考 台北 內湖南港 的開發當初若 文湖線 有比較具遠見的規劃一定不會蓋成現在這條馬特拉
caraxist wrote:小弟看法 和 極大...(恕刪) 捷運主要就是蓋來讓民眾上下班上下課通勤用的,你蓋在裊無人煙的區域只是浪費資源並造成虧損黑洞而已。對於產業的需求來說快速道路及鐵路才符合功能。而且現在大肚山上已經有個產業廊帶了,彰濱工業區對企業來說沒有吸引力,目前中部整體交通運輸需求還是以進出台中市區為主。就算你在海線搞了一個新廊帶,也只會讓海線及屯區之間的通勤交通需求越來越大,反而會更需要藍橘兩線甚至更多東西向的捷運做通勤接駁。彰化本身就有台鐵海線可串連,是台中屯區與海線之間一直沒有軌道建設來串連。先興建藍橘兩線不是越做越小,而是先把大基礎需求給顧好,把基礎做好才有往外圍發展的本錢。否則生吃都不夠還能夠曬乾?
台中鐵路高架化後.全台灣的無平交道線路段,最長的就是南迴線單線非電氣化區間的內獅車站以北約2.2公里到太麻里車站,全長約68.4公里第二就是三義車站以北約6.7公里,至新烏日車站以西約0.6公里,全長約49.8公里第三是三坑車站以北約0.3公里至南樹林車站以南約0.8公里,全長約42.7公里 如果再把新烏日車站到成功車站之間1.58公里線段有四個平交道用高架化或地下道的方式處理掉整個大台中山線線路段就會完全沒有平交道,更安全了加上台鐵準備要弄得彰化高架化線路段,就會有三義車站以北約6.7公里到彰化車站以南約4.6公里,全長約63.4公里無平交道線段海線高架化可以吵鬧說要比照高雄地下化拿了中央657.68億,台中高架化只拿了中央363.99億剩下293.69億來蓋海線雙線高架化,蓋多長是多長
西布克F91 wrote:台中鐵路高架化後....(恕刪) 海線雙線高架化的同時高美貨運線順便給它高架化接起來如果台鐵列車車廂能達到可多派車即無人駕駛 那麼日出中央線之東西向橫貫鐵路就用無電器化火車通車吧路網暫定為 五權車站、 五權路、 崇德路 清泉崗機場 " 國34中港系統 、台中港車站 "高美中港藍線延伸線車站"
良心建意 wrote:沙鹿新站就是高架車...(恕刪) 沙鹿不是高架,軌道還在平面,只是興建跨站式站房而已。海線我覺得目前還不是很需要高架,倒是清水到追分這段的軌道一定要雙軌化,不然列車常要待避浪費很多時間,趁現在海線鐵路兩旁建築物比較少(記得還有一些地方原本就是台鐵的地),如果可以在雙軌化的同時把以後要高架的土地一併先徵收起來,以後要高架化應該就沒太多阻力了。還有大台中現在最需要的是捷運藍線,尤其是台中車站到東海這一段很迫切,可是市府好像比較看重甲后線和被改到亂七八糟的雙港輕軌,覺得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