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軸輻路網的第一哩路--別讓BRT淪為政爭的籌碼


herblee wrote:
若在市區這10站內移動, 是每台車都能搭, 這樣班次就密集, 而且分散乘客

如果沒有 待避 空間 如何 共用軌道 達到高效率呢??
以中港路來說 設站 阻力就那麼大了 根本不可能再設待避空間
請問有沒有教案可以說明 一直線的公車專用道 沒有避車空間 沒有超車道
如何在 7/8後 藉放入一堆路線 達到高效率???

又 以 中港路這樣直腸子的路線
沒有超車道機制的中港路
又飽和的道路

行控設計 有什麼可以發揮的空間呢??







ashxbeech wrote:
如果沒有 待避 空...(恕刪)


所以才說, 放在快/慢車道之間是錯的, 不是只有日本的找不到, 能找到的BRT教案/Guideline/参考文獻, 都沒有這種(放在快/慢車道之間) 設計?
如果放在人行道 , 或中央分隔島上, 都有空間分成bus Curbs公車灣, bus Bulbs公車島(泡)

BUS停bus Curbs公車灣, BRT停bus Bulbs公車島(泡)

這在教案, 及Guideline 都有很多案例說明

如果置中,
哥倫比亞 Bogotá TransMilenio, 車站設有超車道, 多線公車都能使用



英國的有自動閘門, 只對公車打開


接收自JR西日本舊鐵道的富山港線(輕軌使用火車鐵軌),可以和市區輕便軌直通運轉。 雙向只有單軌(市區雙軌), 只有在車站有雙軌,可以閃車避讓

sss89229 wrote:
針對這一點,筆者已...(恕刪)
以下我的解讀 不知道你是否認同

如果中港路有本質上的受限

那 新市府 要放進去 更多的路線
還宣稱效能會提升
這樣不是蠻幹嗎?? 我要怎麼相信 未來會更好??

在中港路BRT本質的限制下
我還是覺得既有的行控設計已經足夠
市府所謂的國際級標準 不過是為了加深 人民覺得胡 急就章的語法

專業 在台灣是不值錢的
因為很多專業 願意為政治服務
當然讓政治人 不把專業當專業
在BRT這件事 更是如此

所以在 BRT的體檢報告 會議記錄中
我們只看到 條列的討論議題
只看到結論

沒有委員意見陳述
沒有針鋒相對
沒有意見交流
如何凝聚共識??????

誰在乎 許添本 老師說過什麼??
誰在乎 周榮昌老師的看法??

所謂的委員
在這場 政治大戲中
是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還是淪落到
爽領 一天兩次審查費罷了??

sss89229 wrote:
第1點
Terminal Cabral...
Terminal是終點站,簡單說這裡是一個轉運站,以後的台中火車站也是這樣。
把這一區塊的路線稍微掃描,只有203行駛於BRT專用道上,其他是當地公車,無專有路權。
...(恕刪)

如圖,204也是雙節的BRT

203和204都是紅色 Express (Expresso Biarticulado):由 Terminal Santa Candida->Terminal Cabral 在 Av. Paraná 是有重複的路線
204也行駛於一段 Av. Paraná ,然後轉平行的R. João Gbur 及 R. Jovino do Rosário
203和204在此兩站之間, 還經過另一個 Terminal

因為Curitiba車道已經進化, 在軸線的幹道上, 它有一個中央的街道作為主線車道, 搭配2條左右平行的街道, 軸線是一以這三條街道為一組, 三條車道就能形成超車道,如同火車軌道式的車道調撥
204走外線,少停很多站, 它的車速比走中央線的203來的快

另外在南邊的BRT軸線幹道上
例如550和503, 路線完全相同(運量不同, 班距不同)

藍色550(後方同一棟建築)三節

紅色503為雙節(後方同一棟建築), 走同一條公車專用道

下圖503及550同時到站, 停不同月台

並不是只走一線公車, 其它公車無路權
Terminal Cabral 在這種多重路網, 就不一定是終點站, 而是轉運站的角色

BRT開設之後,停掉很多海線經中港路到市區的直達路線公車,轉乘又不在同一個站體, 海線進市區會花費轉車的時間

對乘客而言, BRT的行車時間.只是乘客總旅行時間的一部份 ,轉乘若浪費更多時間, 搭BRT還不如搭直達的公車

以波哥大的獨立路權公車專用道為例,因為沒有路口交叉
公車專用道上的公車密度越高, 車速就會下降
以班距6分鐘而言, 一小時10班車 ,如圖,車速可以為 24.5km
和下降到車速20km的 一小時80班車, 還有很大的距離
再加一倍的車輛, 一小時20班車, 車速下降有限,還能有24km

至於"公車專用道" 堵塞的情況, 在澳洲Brisbane 就發生過, 在車站內設超車道之後, 情況就改善了


sss89229 wrote:
第2點
大大拿的教案/規範是日本的,並不是國際統一規定的,可以參考但不必拘泥,各個城市更可以因地制宜。
...(恕刪)

不是只有日本的
這些報告來自全球, 報告上都有撰稿者, 都是BRT成功城市的專家
參考過一些論文/報告 wrote:
例如
BRT BUS RAPID TRANSIT SERVICE DESIGN GUIDELINES
http://nacto.org/docs/usdg/service_design_guidelines_vta.pdf
15頁開始
23頁, 27頁有像高速公路交流道的overpass
Bus Lanes/Bus Rapid Transit Systems on Highway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http://www.path.berkeley.edu/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PWP-2009-01.pdf
11頁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3 No. 4, April, 2014
IJST © 2014– IJST Publications UK. All rights reserved. 248
An Appropriate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http://www.journalofsciences-technology.org/archive/2014/april_vol_3_no_4/5698381383742343.pdf
252頁
Designing Bus Rapid Transit Running Ways
http://www.apta.com/resources/standards/Documents/APTA-BTS-BRT-RP-003-10.pdf
Bus Rapid Transit. Planning Guide
http://ecoplan.org/library/clinton/brt-planning%20guide-gtz.pdf
135頁 3.6.2 Busways
3.6.2.1 Lane selection
Bus Rapid Transit. Planning Guide June 2007
http://www.nbrti.org/docs/pdf/itdp%20brt%20planning%20guide.pdf
17頁 Basic Busway 開始
279頁 交通燈號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challenges to inclusive
Bus Rapid Transit: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DISABILITY/Resources/280658-1239044853210/5995073-1239044977199/5995074-1239045184837/5995121-1239046824546/BRT_Challenges9-10.pdf

...(恕刪)

這些報告, 完全找不到台中這種,BRT車道放在快慢車道之間的設計?
因為慢車道進入快車道(左轉), 以及快車道換入慢車道(右轉), 這兩股車流都會橫過BRT的前方, 這會引發車流擾動, 是很不利於交通流量的設計

BRT車道置中, 不就減少了和其它汽車交會的機會,減少車流擾動

sss89229 wrote:
第3點
世界上沒有一條MRT是賺錢的,北捷擁有高可靠度與穩定度,搭配穩定運量,方為成功。
...(恕刪)

因為太貴了,所以現在花大錢去最做單一MRT系統的國家越來越少,而是改「電車/火車軌道共享」(Tram-Train/Track-Sharing)模式, 火車和輕軌兩者是"直通運轉"

國外的觀點,不是以 BRT 經營者的立場來出發,而是以乘客的利益來出發, 如何能讓乘客縮短整體旅行時間, 減少換乘的不便

土建是整個捷運系統中最花錢的, 若能軌道共用, 就省下蓋新軌道的費用
這個模式的另一個好處是周邊小城的居民(如清水/沙鹿)只需乘坐輕軌電車便能到達台中市中心(市政府,火車站),方便了郊區衛星城鎮居民出入的同時,也增加了火車軌道的使用, 對鐵道的營運也有幫助 。

居民也能夠在豐原的馬路上就登車(輕軌), 輕軌走火車鐵道到台中火車站, 如果中港路有市區輕軌, 不必換車, 同一台輕軌,就能由市區的輕便軌搭到市政府站下車

這種軌道共享的觀念,最早是德國的Karlsruhe model卡爾斯魯厄模式,把德國聯邦鐵路網DB與Karlsruher Verkehrsverbund (KVV)城市電車路網聯結在一起
公司的營運是由德國國鐵和地區捷運公司交互持股, 共同經營
當然也要修改法律.......
兩個系統的鐵路/輕軌車輛必須配備安全技術,這種輕軌電車同樣有火車的 ‘PZB’ 或 ‘Indusi’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自動列車防碰撞系統,車裝通訊也是兩邊都能聯通的

apline.yahoo wrote:
BRT總共才幾班車...(恕刪)
說得很理想也很簡單,怎麼台灣各大都市都不見類似的規劃!?
如果真的那麼簡單,我們也樂見其成!
herblee wrote:
如圖,204也是雙節...(恕刪)


麻辣火鍋麻辣燙 wrote:
說得很理想也很簡單,...(恕刪)



政策這種東西,有眼光的人去做時不見得大家會給予正面的認同,
但是等每個地方都做了,你們就會罵說為何我們這一區的建設落後其他地方。
進步的城市,規劃是要走得前面的,不見得有範本可以參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