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h12345 wrote:兄弟,是「移樹」!不...(恕刪) 了解XD以台中市狀況 BRT 車站設中間快車道分隔島 就是得移更多的樹https://www.google.com.tw/maps/@24.154204,120.665389,3a,75y,305.45h,95.19t/data=!3m4!1e1!3m2!1st5nFGHJu9NIMk84O8VTsQg!2e0https://www.google.com.tw/maps/@24.154285,120.665135,3a,75y,295.59h,95.78t/data=!3m4!1e1!3m2!1sA3O4jaAYMcYqRPdvNZ2TBw!2e0站體合一設在中間 在台中就是得移更多的樹
當初在規劃時,我想應該有提出許多方案。當然設在中間分隔島上,除了樹木移植的問題、未來興建MRT的施工便利性外,還有就是中央分隔島上一般都有一堆管線或人手孔。光這些管線單位要他們遷移,那真的是曠日費時.....對於通車時間一定影響很大,所以...呵呵~~針對主題,說一下需要改的問題吧!1.快慢車道的切換問題,趕快想辦法解決吧!不管是用標誌、還是用方向限制,都可以啦!2.進站晶片卡感應機真的很爛,人少就算了,如果有去台中車站看,你就知道有多少人一堆火氣。民眾都願意幫你們設備廠商做除錯了,但是還是塞成一團,一直感應不到,整個人潮都堵住了。還看到有民眾要出站但是悠遊卡就是一直說錯誤,站務人員還說是這位民眾從別的站進去時沒有刷,大家的火氣都很大。3.車站的欄杆可不可以拆掉啊?最好是整個月台門都廢掉算了。當兩台車子在一起,只有前面的車子可以下車,後面的車子因為被欄杆擋到,只能等到前面的車子出去才能下車,那個月台門真的沒有用啦,真的很廢物耶!
1.缺點不是電動公車如果是電動較無噪音廢氣汙染2.感應時間跟成功率如果能縮短進出站上下車時間增加其運輸效率尖峰時間再加開3.以現有唯一BRT為魚骨幹的配套之觀光線公車應該更完善(如靜宜-高美溼地 靜宜-清泉崗機場 東海-中科 澄清-工業區市政中心-大坑新社谷關 新光三越-逢甲 高鐵-市政中心....等等)BRT沿線上有許多所"大學學校.醫院.飯店旅店.鄰近工業區.觀光景點"等這人潮相當相當可觀 如能讓 在地+外地人 通勤族+觀光客都能覺得從各類交通站場<->BRT<->飯店旅店<->觀光景點<->上學上班通勤地點<->BRT<->家甚至加上搭配ibike ukike都能很簡易便捷舒適從上述各點透過BRT到達各點那就能降低私人交通工具上路量減少燃油使用 減少汙染 降低交通擁塞事故更增加大眾運輸工具使用量也能拉近市內各區的距離帶動各區共同發展人口移動以現有環境資源來達到最大量化效果台中市如果是一塊大小有限的大餅該怎麼分配運用台中市如果是一塊美麗的魚骨頭該怎麼規劃安排各區皆有其重點特色人心沒有藍綠沒有汙染台中有更多藍天白雲綠地公園環境沒汙染讓台中更怡情養性舒適美好
agavin wrote:2.感應時間跟成功率如果能縮短進出站上下車時間增加其運輸效率尖峰時間再加開 據工作人員說目前悠遊聯名卡跟i-CASH悠遊卡會讀比較久,單純悠遊卡的話嗶一下就過去,大概是系統比較難搞吧?
ddcatt wrote:天橋?無障礙設...(恕刪) 現在站體在兩側,要到站體要穿越馬路,不僅浪費使用者穿越馬路的時間,安全方面也有顧慮,要改善的話連建天橋也比站體在中間麻煩。另外也不是站體在中間就一定要從天橋出入,天橋也不是每站都需要設,幾個重點人潮多的地方設立就行了。中港路上本來就有快慢車道的切換問題,依現在BRT的規劃只會更嚴重而已。依中港路的狀況,本來就是該規劃成高架BRT以上並且堅持才對,現在這狀況根本就只是為了選戰和時間及預算妥協而已。令人不解的是綠線反而沒那麼迫切需要MRT,結果綠線沒被砍。綠線的交通量用BRT甚至是公車專用道都可以暫時滿足。
froce wrote:令人不解的是綠線反而沒那麼迫切需要MRT,結果綠線沒被砍...(恕刪) 綠線是當初烏日高鐵設站時的配套,特別連到高鐵站去的,有其歷史背景。經費既然大多數都是中央出,儘管現在看來不如藍線迫切,有錢當然要蓋下去。藍線BRT為什麼不做在中間的理由就不再重複,各個討論串不同人最少回覆幾十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