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應該把台灣大道上快慢車道分隔島撤掉以增加車道,
(我實在不能理解台灣為何很多大型幹道都要設計成快慢車道之間種樹分隔開)
以台灣大道大部分的路幅來說撤掉這個分隔島除了可以增加車道,
還能把人行道加寬,並讓兩排加寬的人行道植滿行道樹,(這樣也是林蔭大道吧?)
最好可以比照東京或首爾部分街道在人行道上加設欄杆,
防止私家車輛濫停或者機車騎上去.....
話說回來,台灣大道如果只有中央分隔島,
大部分路段應該可以有雙向十線吧.....?
以單一方向來說,靠內側三線再加一線混合車道,
BRT設在最外側一線,這樣站體就不必多占用車道了,
畢竟站體都是在路口,頂多就是路口中央分隔島內縮騰出空間給人行道設站
況且跟公車專用道相比,BRT有優先號誌和固定班次,
所以即使他長在外車道應該也不會影響右轉車輛才是
(也就是班距之間的外側車道理論上是淨空的)
不過說這麼多也無濟於事,人家都蓋好了.....
只希望這陣痛期快快過去!!!
ShangLai wrote:
試想一下,如果BRT專用道設在台灣大道中央,會有什麼後果?
首先,專用道會佔用一個車道,車站還會佔用一個車道,也就是說,三車道的快車道將會剩下只有一個車道....
唯一的辦法就是拆掉快慢車道之間的分隔島以及移植其中的路樹,再生出一個車道出來.....但這樣不但花錢,也會引起環保人士與護樹團體的抗議。
因此,這種有大型分隔島+路樹的道路,設置的專用道幾乎都在快慢車道之間,如仁愛路、敦化南北路、中華路等。...(恕刪)
不會的,只是將BRT專用車道移到正中最內側車道, 不會多佔一個車道
車站不會占去一個車道, 仁愛路的公車亭, 就只是削去路樹的分隔島, 公車亭設在樹和樹之間設置即可,當時是移走了幾株, 沒看到抗議...
公車亭的功能, 要能遮風避雨,提供到站資訊, 路線圖及時刻表,自動售票機,華而不實是沒有必要的
仁愛路是單行道,它不是雙向道, 唯一雙向的只有公車道,全部的方向是由市政府往總統府, 唯一逆向,由總統府往市政府的車道只有一條, 就是"公車逆向道"
行駛於仁愛路, 就是要左轉就走路樹的左邊, 欲右轉就走路樹的右邊, 直通景福門就走中間
慢車道兩邊還有路邊停車格
像仁愛路這樣, 引發車流擾動的機會不大
但是, 中港路是雙向道,有人往左有人往右, 很容易引發車流擾動, 應該要設在中央
根本不必挖樹,公車亭夠用就好,只要設在樹和樹之間, 不必好大喜功,
不過,仁愛路的路樹若能遷移(換樹)是不錯的, 那個大王椰子, 掉下來會砸死人的
ShangLai wrote:
另外,你應該也知道,所有公車都湧入BRT專用道的結果,就是造成專用道塞車,還不如將公車移出台灣大道才比較正確。
另外,台北也是有大分隔島、高聳路樹的道路,如仁愛路與敦化南北路,甚而中華路也有點接近,因為大分隔島與路樹是既有設施,所以公車專用道只能設在快慢車道之間,這點與台灣大道是很像的。...(恕刪)
307公車的車次和運量,是遠遠超過台中BRT,307在南京東路的公車專用道上, 也是和其他線公車一起使用, 並不會"造成專用道的"回堵"
BRT都是成功的嗎? 智利Transantiago 的例子擺在那裏
Transantiago給我們的教訓是, 如果我們要改變一個交通體系, 必須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全盤大推翻,一步登天, 市民一定無法適應
weijinsusu wrote:
我每天在台北市跑,何時信義路公車道移到中間了何...(恕刪)
就在信義線通車的時候,去年11月吧! 而且人行道還加寬,路樹也都挖光, 遷走,又放了很多U-bike, 走人行道要小心閃這些橫衝直撞的腳踏車
小沙皮 wrote:
之前的討論串已經有網友說明過,這樣設計很好,但是和現行法規規定車門不能設在左邊相抵觸,
您的建議會變成大家都從左邊上下車,除非修改法規,允許左邊上下車,不然就是違法。
或是要改成BRT行車方向與一般車輛相反,這更糟⋯
...(恕刪)
所以,在法規當中,也就定義 台中BRT是公車,不是大眾捷運
公路法當中的汽車,
十、汽車:指非依軌道或電力架設,而以原動機行駛之車輛。
大眾捷運法
本法所稱系統,指利用地面、地下或高架設施,使用專用動力車輛,行駛於導引之路線,並以密集班次、大量快速輸送都市及鄰近地區旅客之公共運輸系統。
因為台中BRT是汽車, 是公車
如果有導軌,有架空電纜,還可以說"行駛於導引之路線",但是, 台中BRT只是兩節公車,沒有導軌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附件六之一 新型式大客車車身各部規格規定
二、出口係指車門和緊急出口,其位置及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車門係指供乘客於正常情況下使用之門,不含鄰近駕駛座左側供駕駛人出入之門。車門應設於右側且數量至少一個(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四十七人之市區公車至少二個)。
Lyon的電力公車,這就不是法規當中的"汽車"

Caen的導軌電車,和捷運一樣,兩邊都有車門

信義路那些路樹早就大挪移, 是新植上去的

仁愛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