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營建署修正容積率上限,自2015年7月開始,未來都更區域容積上限為1.5倍、非都更區域為1.2倍,比起現在的2倍,減少5成以上,使得仍持有土地的業者,為了避免興建面積減少,會積極搶照搶建,未來2年的推案增加更多,不利於房市後市發展。
當供過於求時,價格就勢必跟著降。根據追蹤國內預售屋價格21年的「國泰房地產指數」最新調查顯示,2013年第3季台北市的新建案平均成交價為每坪81萬3,500元,較前一季下滑5.86%, 是統計中全台下滑最多的都市。
當居全台房價火車頭的台北市都開始下修,其他縣市要再上漲不易,而如果台北市在接下來又跌,各縣市預售屋價格勢將跟著下修。
台灣人口紅利沒了,而且嚴重老化,更嚴重少子化,將快速變成人口負利。
過去數十年人口快速增加、人口紅利超高,炒作房地產多是大漲、然後新房子蓋太多,還是會跌。現在沒人口紅利以後,會跌跌不休。
新房子越蓋越多,蓋1~2年完工交屋,投資客再鎖奢侈稅2年才好賣,建商笑呵呵。不過奢侈稅解鎖的房子也越來越多,建商、投客都快笑不出來了。
最近解鎖奢侈稅的新屋大都是2009~2010年開工的,數量最少,再來2011年以後開工的新屋會陸續解鎖,量就會更多起來了。
不是台灣政策抑制炒作而沒有爆,而是因為受美國崩盤影響,2009.2010年台灣新屋開工很少,2011.2012新成屋也少很多,當然不易爆。
不過2011~2013新屋開工量大增,崩盤機率就越來越高。
受美國崩盤影響,2009.2010年台灣新屋開工很少,2011.2012新成屋也少很多。
不過2011~2013新屋開工量大增。
台灣近年一般住宅開工量 (單位 萬平方公尺)
資料來源 內政部營建署 (樓地板面積,不含公設)
2013年 2013 (31.2%)(面積年成長率)
2012年 1534 (7.1%)
2011年 1432 (20.2%)
2010年 1190 (25.4%)
2009年 0949
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債券風暴,2009年台灣新屋開工量為近年最低,而後年年回升。
2012年的新屋開工量是2009年的162%
2013年的新屋開工量是2009年的212%左右
2013第1季 669
2013第2季 392
2013第3季 411( 7月180.0 , 8月111.9 ,9月119 )
2013第4季 540.5(10月 193.8,11月 164.5, 12月 182.2)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