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7級以上的強震 偶看比的應該是運氣!即便你買了堅固耐震或是啥免震還是車震.....要是身處危險之處 還是一樣葛屁啦!像今年那兩個才5級的地震市區這邊就快搖屬人了 心想再多搖個10秒可能就歹記大條了!!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部分規定修正規定1.2 耐震設計基本原則本規範耐震設計之基本原則,係使建築物結構體在中小度地震時保持在彈性限度內;設計地震時容許產生塑性變形,但韌性需求不得超過容許韌性容量;最大考量地震時則使用之韌性可以達規定之韌性容量。解說解說解說解說:本規範考量的三種地震水準及耐震設計目標為:(1)中小度地震:為回歸期約 30 年之地震,其 50 年超越機率約為 80 %左右,所以在建築物使用年限中發生的機率相當高,因此要求建築物於此中小度地震下結構體保持在彈性限度內,使地震過後,建築物結構體沒有任何損壞,以避免建築物需在中小度地震後修補之麻煩。一般而言,對高韌性容量的建築物而言,此一目標常控制其耐震設計。(2)設計地震:為回歸期 475 年之地震,其 50 年超越機率約為 10 %左右。於此地震水準下建築物不得產生嚴重損壞,以避免造成嚴重的人命及財產損失。對重要建築物而言,其對應的回歸期更長。於設計地震下若限制建築物仍須保持彈性,殊不經濟,因此容許建築物在一些特定位置如梁之端部產生塑鉸,藉以消耗地震能量,並降低建築物所受之地震反應,乃對付地震的經濟做法。為防止過於嚴重之不可修護的損壞,建築物產生的韌性比不得超過容許韌性容量。(3)最大考量地震:為回歸期 2500 年之地震,其 50 年超越機率約為 2 %左右。設計目標在使建築物於此罕見之烈震下不產生崩塌,以避免造成嚴重之損失或造成二次災害。因為地震之水準已經為最大考量地震,若還限制其韌性容量之使用,殊不經濟,所以允許結構物使用之韌性可以達到其韌性容量。簡單說,在現行法規規範下,小地震建築物不會裂475年一次的地震所造成的建築物損壞可以修復2500年一次的地震不會馬上倒(可以逃,但可能無法修復)以我個人經驗,921時距離車籠埔斷層越近受損越嚴重依現在法規距離越近地區設計會越堅固(比較近的設計強度必須提高)理論上,發生地震時距離近的跟距離遠的受損情形可能一樣(比較遠的設計強度容許降低)所以我覺得,斷層有點像核電廠,爆炸(發生大地震)機會其實很低但,真的發生時,你會希望離他越遠越好....(我個人理想是在2KM以上)
噫!!~這是常識你現在才知道~兩派人馬~一派說921過了~能量釋放了~下一次不知又要過幾十年~另一派說~921不知道要歸類為中型地震還是大型地震~因為~中還有大~大還有更大~這是場賭局~跟自然對賭~贏了就你的~輸了打掉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