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過日子 wrote:
很簡單,但是一些看多...(恕刪)
大大您真的佛心來的跟大家講這些~ 很多人沒經過那時代,以為真的房價是只漲不跌,其實
進出場時機還是很重要的。
如果買進價格太高(循環高點),不但被綁架一輩子,想換屋時又會因抵押品價值不足無法換滿意的房。
說腰斬其實當年不只腰斬,拿土地來說,某重劃區原來一坪20幾萬,在SARS 時是跌到了8-9萬左右。
現在已回到了近30萬但開始行無市。
我男友家裡是做建商的,也曾有一個逢甲透天案子推案時一千二,但沒賣完,不幸留了幾間庫存就崩了,
跌到四百多全砍了後現在又漲到一千一。
還有當時最熱門的辦公大樓他們也蓋不少,現在租不出去或常被跑帳,每月又要繳一堆管理費,苦不堪言。
我,是租屋一族,我住的是新住宅大樓地段很不錯的地方,40坪含平面車位市價近八百,
室內才26坪左右吧~
一個月租金才一萬八不含管理費,比拿七百多萬去買下來快樂多了~ 房東得租我約三十幾年才能回本。
三十幾年後這房子的殘值會多少呢???
台中中古屋的價格很爛的。 台灣也失去了人口紅利,怎麼可能會由得房地產一直不論平均所得的問題高漲?
槓桿很高早晚會去槓桿的。現在寧可去投資已去槓桿的地區房地產,有固定收益也比較有未來漲價空間。
我因工作關係常來回美國,今年自已標法拍在美國的二間房子租金算算都約十年就可完全回收了,很多地區
房價都跌到1/3了甚至有1/4的不是開玩笑的~且租屋也因為很多人房子都被法拍了所以很活絡。二間
都一交屋完成也沒什麼整理就馬上租出去了。當然標的也都有好好選過所以都不用花什麼錢整理啦。
這例子是要告訴大家房地產跌下來後就像商品價格通常會超跌,管你建材多少土地成本多少,腰斬再腰斬
都有。我買的房光目前同規格的營建成本就已多過我買價35%了,信嗎? 還沒算進土地成本喲。
我是想耐心等較合理的價格出現才會買台灣的房子,如果真的沒跌下來,租屋也很快樂啊,
折舊又不用算自已的。且隨時可以靈活運用累積的收入做投資等等的,財富也累積很快~
只是分享一下看法,其實真的有需要也想買也負擔得起,買房也很好,我自已也買賣過二次,是到去年
才把自已住四年多的已十五年老的大樓賣掉來租屋的。 因為再不賣覺得未來會賣不出去~
反正,最重要是要量力而為,別讓房貸佔所得超過4成,不然會很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