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vil wrote:
你被騙了.........(恕刪)
建設公司還在銷售的,有這樣的情形才說得過去,
如果上面網友說的是屋齡5年以上的社區呢?

最後的比例 wrote:
到底哪一方才是正確的消息??...(恕刪)
其實在我看來,事實只有一個,這個板上很多朋友的經驗分享都是對的,
但取決於解讀方向的不同、對比資訊的差異,就會有不同的結論。
三成的平均入住率是不是真的?是
有網友說他住的和親戚朋友住的七期社區,入住率八九成是不是真的?也是
沒有人說錯,但其實癥結點在於"屋齡"、"總價"
大家都知道,這波房地產景氣上升的走勢是大約在民國94、95年開始,
也在那時候開始,七期才開始有推案潮,量才有出來,算一算很多都是98、99、100年開始交屋。
很多人看到"黑黑"的一片,就是指這一波推案熱潮的產品,實際上交屋至今大多約是1、2年左右,
有些還不滿一年。而且七期大樓有段時間推案產品都是所謂"一層一戶"或是"一層兩戶"的大坪數,
這對於由外觀察的點燈率也有影響,因為平常的大樓通常一層會有四戶或以上,有一、二戶點燈,
就好像那層樓都有住人,但大坪數的大樓,不點燈就容易覺得整層都沒有人、整棟都沒有人住。
那八九成的入住率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忽略了一點,七期已經規劃完成十幾快二十年,並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是近五年蓋的,
七期的大樓,屋齡五年~十年或以上的,其實入住率就跟七期以外的平均水準一樣高。
原因一在於單價由高到低又漲高,經過時間沉澱,投資者已換手到自住者,
二來平均的坪數也不像近幾年規畫的那麼大,總價對於一般人比較好入手,
第三由於是七期第一批建案,地點都不錯,相較之下CP值很高。所以入住率高
為何七期(尤其是市政中心區)讓人有空屋率高的印象呢?其實很簡單
以戶數來說,在七期,屋齡五年以上的,和五年以下的比率,大約在3:7
如果是在97、98年來看,屋齡五年以上和五年以下的比率,大約各半,
近兩年新成屋比例增加很多。
在七期以外的區域,比如說五期或科博、美術館區來說好了,
以戶數來說,屋齡五年以上,跟五年以下的比率,大約在7:3
新成屋周遭大多都是屋齡十年以上的大樓或透天,大多都有住人,
在這樣環境裡的新大樓晚上即使沒人住,周邊也不會看起來"黑黑的"。
我就覺得好笑,那個中西區民代拿他朋友七期"交屋半年",且"一層一至二戶的豪宅"來當例子來批判
真要比,美術館、科博館區新成屋價格會比七期低多少?豪宅的點燈率會比七期的高?其實半斤八兩
隨便舉台中西區幾個房價跟七期同樣水準的例子,鉅虹最上景、興富發百達馥麗、豐邑一即一切、
豐邑科博行館、龍寶品臻邸、長安桂冠、順天仰德...這些兩三年內交屋的,晚上去看也是沒有幾戶亮,
但差別在於這些高總價新大樓並沒有像七期那樣"群聚"在一起,所以不會有像七期那樣明顯的感覺。
總而言之,在台中以交屋兩年內、高總價、大坪數的大樓,不管是哪裡都一樣,
北區和北屯南屯也有個案,空屋率都比平均來說還要高,跟是否在七期無關。
豪宅市場(其實坪數要夠大才算豪宅啦),供給量已經過多,需要時間慢慢消化,
建商也警覺到這點,所以最近在規劃產品時,開始回歸到正常面,坪數縮小,總價降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