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台中市中港交流道交通瓶頸解決的想法與交通規劃建議交流討論

iceage0506 wrote:
地下化通常不被採用的...(恕刪)

進城收費是個不錯的方式,台中市聯外道路就那幾條,只要在這些橋樑、道路設置收費站就能大大降低市區內的汽機車總量,不過前提是要有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

其實快速道路也不用全線通通高架或地下,因地制宜該高架的地方高架、該地下的地發就往下鑽就好了。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跟法國或美國那樣做地...不過在台灣要各單位之間事先協調好共同施工好像是非常困難的事..(恕刪)


台灣的重要路口規劃,大部分都是完全粗工,左轉車道的設置不考慮行車動線,隨便畫一畫,真要按造他畫的走,出事的機會很高,德國與法國的路口交通動線規劃,真的是細膩多了也合理多了,交通官員不知道有無出國觀摩過其他先進國家的"路口"道路規劃設計,要強調的是"路口",必須考量順暢車流也要兼顧車流秩序。

jaty wrote:
台灣的重要路口規劃,...(恕刪)

其實大概看看國外道路路口標線的畫法,就知道台灣的道路規劃施工手發粗糙到不行。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中港路塞車,有一部分來自於駕駛人不遵守交通規則,
許多向東直行的車子開在左轉車道上到了惠中路、文心路口才要岔出來直行車道
也有許多要左轉惠中及文心路的車輛,開在直行車道,直到路口,才硬要插隊,
結果,左轉及直行車塞成一團,左轉的車流消化不了,回堵到直行車道,又是另一種堵
就這樣惡性循環,許多時間就被那些亂搶道的車子給浪費掉了
台中市非常需要高速公路通往市區的快速路
中彰那種不進市區的不算 幫助不大
不只中港路 看看台中塞車排名
中清路和五權西路交流道附近也都排前幾名
看看台北的交流道
中山高:新莊 三重 環河 建國 內湖 汐止 好像只有重慶北的沒有
二高:中和 新店 木柵 南港
幾乎每個下去都直接或很快就有往市區的快速路 連土城現在也要蓋了
台中三個交流道都沒接快速路 還有一個設計非常差的中清交流道 所以一定塞
之前還希望七期要蓋的時候能把快速路規劃進去
不過看來沒希望了
現在只能看看水湳機場那一塊 看將來規劃能不能順便規劃一條快速路拉進市區
其實水湳機場地下應該沒有管線 說不定還可以挖隧道型的快速路
不會有高架破壞市容的問題(不過台灣人好像不介意這個 某個高架旁的房子才剛拍出天價)



dynamo wrote:
台中市非常需要高速公...(恕刪)

其實台中還可以利用特有的網狀園道系統規劃地下快速道路路網,地面上維持社區公園的形式。
而且台中市政府其實有意將中港路發展成景觀大道,文心路高架空間也被捷運佔據。
所以中港路、文心路若是要增建快速道路,也只能以地下化的形式來興建。
至於五權路、大雅路/中清路、太原路、國光路就可以高架的方式興建。

一條快速道路覺得不可能全線都以高架或地下的方式規劃。
一定都是用地下、高架、平面複合式的規劃,以配合個路段不同的情況

以下是日本首都高的車載影片。
首都高雖然被稱作高速公路,但實際上就是有收費的快速道路。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jaty wrote:
對於台中市的門戶中港...(恕刪)

請參考五股交流道
一模一樣
greatcsm wrote:
中港路塞車,有一部分來自於駕駛人不遵守交通規則...(恕刪)




很好玩嗎? wrote:
跟法國或美國那樣做地...不過在台灣要各單位之間事先協調好共同施工好像是非常困難的事..(恕刪)


台灣的重要路口規劃,大部分都是完全粗工,左轉車道的設置不考慮行車動線,隨便畫一畫,真要按造他畫的走,出事的機會很高...(恕刪)


+1
不過改善交通並非只是蓋馬路, 用路人遵守交通規則也很重要,良好的交通規劃更為重要
因此需要多管齊下

希望台中的交通不要繼續"安可"
希望台中的交通能"CHANGE"

不管誰當市長 只要能讓台中變的更好我都支持
這麼個說好了!

台中市的交通,基本上是凸眼,歪嘴,暴牙,斜鼻
就算給他擦個口紅(畫幾條斑馬線) , 打個粉底(進城收個錢) , 畫條眼線(放個高調要駕駛人機機又歪歪甚麼的)
基本上它還是個醜女
至於說甚麼駕駛人的公德心甚麼的
認識一個人在德國是個gentleman , 遵守交通規則, 絕不超速, 讓行人先行
來到台中一樣超車剪車,喇叭伺候, schwein不離口
期望每個台中人都是鐵達尼上的管絃四君子 ?
我看台中的交通局長,未免也太好當了!!





很好玩嗎? wrote:
其實大概看看國外道路...(恕刪)


非常謝謝大大提供的連結影片,真的是非常好,到過日本兩次,日本道路大部分是兩線道,從影片中,開車真的是進化到一種享受的程度,不知何年何月,台灣相關單位可以重視且成立專責機關,專責道路的規劃與設計並且多用心把標線給畫好,善用槽化線的設計,讓道路的使用更安全。感謝分享,台灣大部分的用路人,沒有看過外國的規劃與設計,所以無法感受到自己居住的道路環境有多大的改善空間,唉.......



道路中心線沒有做好的還有朝馬路與環中路,環中路雙向要左轉的車輛,都有對撞的可能性;虹揚橋下橋後銜接原本朝馬路的道路,居然可以偏差那麼大,規劃設計的初期都沒有考慮到這問題,我印象中,虹揚橋應該是比朝馬路還晚建設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