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ger1125 wrote:
兩間約差近20坪, ...(恕刪)
差約20坪!那實際室內使用坪數相差都接近1.7倍囉,
如果同樣3房2廳格局,每個房廳面積平均可增加約4坪(很多新屋房間連4坪都不到)
居住使用空間也是居住品質之要素之一,相信任何人遭此問題都很難以取捨。
我遇的問題有點類似,曾看中五期新屋(大墩路權狀約7 6坪)與16年中古屋(東興路權狀約55坪)
但扣除公設、車位後,兩屋實際室內使用坪數差不多但價格差距近乎1倍,
也是掙扎到錯失機會,如今中古屋主因新市政中心效應已收回不賣,
不同的是此中古屋管理完善住戶水平均一。
如果介意House2管理問題建議您可再找些管理完善類似House2的為目標。
flycatcher wrote:
深深覺得很想早點回家,晚點出門然後可以多陪小孩成長
不然一早七點以前要出門 (有時更早 6:30, 小孩還在睡, 不然就是會被我吵醒), 車程 25 分鐘
晚上下班必塞會晚點, 車程 35 分鐘 (下班時間不太一定), 到家大概都六點半以後, 天都黑了
然後小朋友九點就睡了, 再扣掉東忙西忙, 其實相處時間不多
這位大大跟我的想法蠻接近的
我買房子離工作地點的遠近是很大的考量
很多人在算成本概念時
都不將時間成本算下去
老天對每個人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
別小看每天通勤時間單程多30分鐘
來回就多1小時
工作時間跟人家一樣
那你勢必多犧牲人家一小時
犧牲吃飯時間.......傷胃
犧牲睡眠時間.......傷健康
犧牲娛樂時間.......自己快樂程度下降
犧牲親子相處時間......擔心孩子得不到愛
犧牲進修的時間.......將自己畫地自限
上班通勤時間沒比家門口的公園重要嗎?
那帝寶就不會比天母或陽明山別墅好賣
難道大家都忘了......... 錢多 事少 離家近....
舊大樓的優點 離捷運200M 離市場20M 公車站20M 全聯100M..餐廳小吃一大堆 總之緊臨商圈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缺點 較吵雜 大樓管理較鬆散 門口擺鞋櫃等 天花板較低 窗戶及大門隔音較差 當然隨著孩子長大 空間也日漸壓迫
上述缺點也是我常跟老公抱怨想搬家的原因
終於在去年搬到離舊家500M的新大樓 有氣派的大廳 優美的中庭造景花園 兒童遊戲間 卡拉OK 閱覽室等一應俱全 管理也較嚴格 公共空間淨空 隔音也好多了 坪數比原來多了6坪左右
其實 它的生活機能還是不錯的 可是 跟舊家比起來 離捷運470M 離另一個市場400M 公車站100M 另一家全聯250M.. 餐廳小吃少了原來三分之二 雖然清幽許多 但就是覺得遠很多 也不方便很多 另外 我的貸款因此多背了1000萬 想當時簽約前一晚 我跟老公輾轉難眠 覺得前途未卜 到現在還有900萬 不過已經麻痺了
有時候 只有經歷過才會甘願 當時十分嚮往的新大樓 住了一年多好像也沒什麼了 有時反而覺得管委會管東管西沒有人情味
我跟老公說 等我老了走不動 可以住小一點 我要將舊家重新改造裝潢 弄得舒舒服服 然後搬回舊家住 改將新房子出租或留給孩子使用
順帶一提 室內坪數影響生活品質非常大 因為房子會越住越小(其實是東西越來越多) 建議樓主多從C/P值去考量自己的需求 才能做出最合適的決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