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最近老拿台中和高雄比較,就讓數字說話吧!


12年前我大一念逢甲,那時候的福星路是過了逢甲路以北之後幾乎就沒什麼人潮了,過了福星北路只剩幾間撞球間跟一些汽車維修廠,一年中逛街人潮大概是寒暑假跟過年最多,其他都普普。現在則是一年到頭都是滿滿的人,國際觀光客也增加了很多。
反觀高雄新崛江近幾年去逛卻發現人是變少了,假日店家也是差不多十點就開始收了。
lyf6499 wrote:
我真正有意見的是引用的文章額外夾帶暗示,
還是明著來的暗示...(恕刪)


選舉在即的這一個月來,暗示性更高的文章還少嗎?

有些文章甚至連根據都沒有提出,只訴求"感受"就可以長篇大論

這篇文章還算言之有物,論述有據了

您可以不認同強調近十幾年的針對性,但不能否認他提出的都是事實

事實,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真實應該只有一個

無意針對您的立場,請見諒

我只是針對在出生率普遍降低的近十年

一個城市人口還不斷的增加、移入,這代表城市的進步這點

想跟您有一番討論
goldwing1800 wrote:
這位大大您身為高雄人...(恕刪)


我是住七期那邊在竹科上班啦 算一算已經來五年了

竹科什麼人最多 高雄人最多 再來就是台中人 在然後就是雲林嘉義台南整合起來跟台中一樣多 少部分台北人 幾乎沒看過桃園人..花東的同事都比桃園多
這也代表桃園本地工作機會有夠多 沒必要來新竹

我所知道 高雄人 沒有幾個同事想再回高雄了 幾乎全家戶籍都遷往新竹領更多補助 連爸媽都遷來了
但是台中雲林嘉義台南的大家以後總是希望回家鄉 不然就是妻小丟家鄉自己一個在外打拼

這可能也反映一個問題 高雄出去的年輕人 不會再回家鄉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我住台中的同事幾乎家裡都很多間房子..回家鄉也可以收租金過生活

在台中我做過很多工作 2萬到最高4萬3 大約13個月 遠不及竹科低消45000~65000 X 14~16個月
如果台中能有一個月6萬的工作 X14個月 我大概就想回家了

台中已經呈現一個漩渦 一直磁吸中部五縣市的年輕人到台中打拼4萬多工作 (家鄉大概2萬多)
也吸引中部五縣市有快速道路直通七期公益路消費 然後反之五縣市假日可以吸收台中出去的人
高雄太長啦 很難吸引外縣市 而且台南的人也沒強烈需求到高雄消費

15年前 來來是剛準備結束營業 當時叫一中街 實際上當初範圍只有水利大樓附近 2 X 2 街廓
現在大約是5X5街廓了 現在都叫一中商圈

逢甲以前只能算門口右邊那條+麥當勞前面那條 現在漢翔那邊到河南路全部都算 走到腿軟了

mz3sp23 wrote:
選舉在即的這一個月來...(恕刪)


我再重申一次,您不認識我不知道我心裡想些什麼,您不該隨便臆測我否認市長,亂設立場。

我極為反感對岸的人用強硬或極端的態度對台灣的選舉說三道四的,本國人(不論顏色)試圖影響他人對政治的看法,或是貶損他人(高雄)來成就自己(台中)這也是我所看不慣的,就這樣,這是我參與的動機和想說的話。

似乎話不太投機,以後就不再回覆。

阿紘1688 wrote:
剛剛發現了一篇,蠻有...(恕刪)


所以台中人因為

1. 人口多
2. 豪宅多

而感到非常驕傲,真的是開眼界了


反正我們高雄也只有巨蛋、捷運、義大、夢時代
這事有什麼好比的
好好賺錢
想住哪就住哪
比贏了能幹嘛
贏的那邊就不能過去住喔...
只要有錢想住哪都行

台中中部唯一大城
中彰投苗...我想很多人要買『特別』或是『貴的東西』
都不得不去台中吧 !整個中部有多少人口阿...
我也有很多朋友不得已都得從家鄉(彰化跟南投)到台中去工作...
所以台中對中部的朋友來說
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喜歡提到百貨公司的營業額
整個中部的百貨公司都在台中
那不去台中買是要去哪買????

南部高雄
旁邊還有個競爭夥伴台南
台南也不是一個簡單的縣市
彼此一定有消費跟競爭
各自都有自己的百貨公司
連屏東自己都有自己的百貨公司了
本來地理因素上面
定位就不太一樣...
也可以吵成這樣
不是都在台灣嗎......
兩邊我都覺得很棒...氣氛不同
根本沒有什麼好吵的 !

smpp wrote:
這事有什麼好比的好好...(恕刪)


不打P,人生乏味,

而且,如果老鬍只小書的話,也要感謝01!
阿紘1688 wrote:
剛剛發現了一篇,蠻有...(恕刪)


樓主千萬不要拿這篇出來...

1. 吱吱會崩潰

2. 吱吱沒辦法接受現實

3. 吱吱會拿出千百種理由來反駁 (EX: 炒地皮, 中央暗地補助, 工廠在高雄總部在台北...等)




結論: 不用跟吱吱解釋任何道理, 花果山上的總是如此
買房切記莫慌莫急, 多調查多詢問
smpp wrote:
這事有什麼好比的好好...(恕刪)



這次高雄氣爆,吳副總統(曾擔任高雄八年市長)曾經用台灣俚語:【生雞蛋無,放雞屎有】

形容這些總公司設在台北,在高雄設立工廠的石化業大公司(中油、台塑、中石化....)

如果把總公司設在台北,工廠設在高雄的重工業、石化、鋼鐵、造船...等大公司

繳納給中央政府、台北市政府的稅收,1/2留給高雄市政府

那今天高雄市「花媽」的財政盈餘,遠遠不是台中「老胡」可以攀附上的~~~~~




這樣的文章在這個時間點提出來,是會有些值得討論的。若是明天過後再提出,正面的回應應該會多一些。
多年來的觀察,個人覺得,高雄之所以無法本質的提升,是因為乾涸的教育與文化。二十年前,高雄的大學生總數竟比不過台南一所國立大學,更無法跟台中、新竹、台北比較。大學與城市的素質和發展,個人覺得是息息相關的。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