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BRT車道設計問題, 撞況連連??

之前有人提過 但好像沒人注意到 我再提一次

快車道 和 慢車道 先後通行應該就可以解決了

綠燈亮時 快車道先不走 先讓慢車道走 慢車道的汽車 就可以慢車道轉快車道
再換慢車道停止 換快車道再走 如果有 BRT公車 先讓 BRT 公車過
快車道 車輛就可以轉入 慢車道 這樣就不會有死亡交叉

但會發生兩個問題

1. 讀秒時間大幅增加 橫向車輛等待時間拉長
2. 如果快車道車輛太多而回堵 那慢車道要轉入快車道 依然無解

現在我知道的 快車道和慢車道先後通行

有兩處是這樣 清水高架橋 和 秋紅谷站

大家參考看看




054203 wrote:之前有人提過 但好像沒人注意到 我再提一


清水高架橋和brt目前沒有關係吧,秋紅谷的問題再建brt前就是這樣了,從光明路橋下來,再過去快打慢就有難度了,過去如果要從光明路橋轉朝馬,我是能避就避免,寧可從安和路轉紅揚橋。

grifon wrote:
清水高架橋和brt目前沒有關係吧,秋紅谷的問題再建brt前就是這樣了,從光明路橋下來,再過去快打慢就有難度了,過去如果要從光明路橋轉朝馬,我是能避就避免,寧可從安和路轉紅揚橋。


我剛剛沒說清楚 快車道和慢車道先後通行 有兩處是 清水高架橋 和 秋紅谷站

huang123 wrote:
亂比喻>&gt...(恕刪)


未來BRT車輛勢必會增加

而受到不可預期的因素

雖然說6分鐘一班車,但現在也已經可以看見兩輛車相距非常的近

那未來班次增加後情況也會更加明顯

當問題有些許浮現時,就該想辦法避免事件擴大

而並非無視問題...不然以後真的因為路線設計不良而出事了誰負責?

--------

左轉與切換車道完全不一樣...

你說的左轉是路口左轉

切換車道是指同行駛方向所要切換的快慢車道...

所以這個方面應該是你要想一下才對...
吵這麼久....
這麼說好了,
這些違規的駕駛行為,在沒有BRT之前,都因為道路有較高的容錯空間而好運避掉了.
現在建了BRT,容錯空間小了。
駕駛(BRT或一般車輛)本來就該更小心。

現在事實是小客車違規再先,本來就是這些違規的駕駛行為要受到處罰。
為何變成BRT該檢討,而不是我行我素的違規駕駛行為?

造成容錯空間小,是因為BRT本身的建置沒錯.(為什麼不建在中央,為什麼不開在慢車道,為什麼不建高架,為什麼不挖地道...請參閱台中市交通局BRT簡介,不要再多費口舌)

但大眾運輸設施就擺在眼前,要想恢復到往日那種:發現在快車道卻要右轉就直接右轉/快車道塞滿車就把車頭慢慢嚕到有人不敢前進再擠進來/靠勢慢車道就是慢車方向燈一打就搶進慢車道...很難.

所以要嘛去找一條沒有BRT的大馬路繼續用舊觀念開,要嘛尊重一下搭乘BRT的乘客路權.
真的想硬來,就好心點給BRT駕駛一點反應時間.
相信他不會魯莽到明明前頭有車橫檔著,還要輾過去.
本人贊成BRT的建置,也很希望BRT真的達到快捷的目的,也很希望相信BRT絕非一般的公車專用道。但是目前這個設計,恰恰與快捷與專用道的目的,背道而馳!

BRT專用道設計在平面,要達到專用道的目的,並非只是畫一個專用車道就好,必須考慮外在的干擾與影響必須最少,才可能達到快捷的目的

現在這個BRT車道介於快、慢車道之間,無論快慢車道的切換,都會影響BRT的行車流暢性,而且目前的設計也只能讓快慢車道必須在一個十字路口的空間變換完成(因為只有十字路口才沒有畫BRT的藍線),一般時段或許還有可能切換,但是未來BRT車班增加、上下班尖峰時間的時候,無形當中都造成行車的危險(BRT 雙節 20頓的車身,煞停距離可是要比一般公車還長)?請各位正視這個問題!

BRT是以捷運為概念建置的快捷系統,當然就需以捷運的概念來思考,要不然台中市政府當初幹嘛用捷運的概念來宣傳BRT呢?

敝人的重點在:
1. 捷運車廂均為雙側開門,BRT設計為何不行?法規不合時宜,當初市政府就應該要趕快解決,或是另立BRT專法,現在為了符合法規,把BRT搞得綁手綁腳,這是市民的問題嗎?

2. 台灣大道塞車的主因,有一部分是左轉車道候車的車輛堵住主幹道引起,因此如果BRT車道挪到中央分隔島的話,本來就可利用這些左轉車道內縮的空間,一來這裡並沒有路樹,不會有護樹團體抗議,再來這個空間不會減少一個車道,況且這個設計達到幾個好處:
a. 站體靠近斑馬線,方便安全進出。
b. 以後台灣大道不可以左轉,一路暢通,台灣大道未必會塞車。
c. 目前有人跨越慢車道直闖BRT車站,造成慢車道行車危險,以後可以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d. 最重要是不會影響快慢車道的切換,行車安全得以確保。
e. 還有這個設計可以共用站體,建置費用節省一半,節省支出,完成時程也可以縮短,試想1600萬的站體應該可以加空調跟蓋廁所了。

BRT近來引發新聞甚多,利弊各有陳述,但是如果當初市政府真的用心規劃,相信上述問題是可以避免的,也不至於引發目前開車族、機車族的不滿,畢竟路權是所有用路人所有,不是BRT獨霸即可!

PS. BRT 通車之後,光BRT在車道或切換引起的擦撞事故就已經有四起了,未來增加BRT班次之後,問題會更嚴重,市政府交通局的官方說法都是民眾疏忽引起,敝人不予苟同,畢竟這個濫設計不是民眾造成的,難道市政府可以置身事外?況且未來不盡速解決相關問題,對於搭乘BRT的乘客也是會造成影響!

sjh12345 wrote:
那表示你沒仔細看, ...(恕刪)


如果不是BRT車禍
一般小客車擦撞車禍
新聞會來報導嗎?
加上BRT剛上路
一定會有很多不適應的用路人
Xperia:S→Z→Z1→Z2→Z3→XP→XZ→XZ1 α:α6000 Vaio:Pro 1

wejun wrote:
本人贊成BRT的建置...(恕刪)


講了很久
中港路藍線BRT只是MRT建設之前的替代方案
今天如果蓋在中間
之後會增加MRT建設的難度
畢竟以中港路的運量
BRT絕對是遠遠不夠的
現行六分鐘一班就已經快消化不了目前的運量

其實最大的問題不是在BRT
也不是在其他用路人上
而是在私家車數量過多
臺灣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
私家車的數量卻不斷在成長
政府卻在這問題上毫無作為
Xperia:S→Z→Z1→Z2→Z3→XP→XZ→XZ1 α:α6000 Vaio:Pro 1
8/23(六)去榮總回程想說走看看台灣大道,只見BRT對向的停靠讓民眾上車,尚未遇到BRT行駛的過程,中間有觀察好幾台公車(巨業)要切進快車道的情況,有點險象環生,而且車輛很多…不過因最近耳聞多起BRT擦撞事故,所以切到慢車道時特別小心,也是等到路況車較少時才敢…而且慢車道變得很難開…機車蠻危險的…BRT的設計真的不周全,立意很好…但很多地方需大大的改進…像我開車比較沒膽的人,只好盡量少開台灣大道…還是有很多替代道路可走…

Sephiroth哲 wrote:
講了很久中港路藍線B...(恕刪)


是阿...一上路車子就擠爆了...

未來增開班次來紓解

但不代表搭乘民眾就不會增加

這樣...交通部還需要五年來看嗎?...

兩年都嫌久吶...

  • 4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