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dkon wrote:
拒絕被反核綁票,台...(恕刪)
先說一下我立場,我不是台中人,或許沒資格替台中人發言。
我不反核,但也不擁核,而是何者對國家最實際也最有利。而非以恐懼帶動社會迷思。
我之前常在對岸北京,那空氣品質是真的很差,短期沒感覺,待了兩個月後就常咳不停。
回到台灣後,還是兩三個月後咳才好了。因此我想我應該能明白台中人的感覺吧。
之前有大陸記者去追踪北京霧霾的來源,最後給封掉文章了。(忘了什麼名字)
他有提到河北鋼鐵業都在燒煤,造成空氣品質不佳,但卻沒報導火力發電廠的因素(政府因素)。
然後對岸核能自主技術已經開發第四第五代了,核能發電廠也興建愈來愈多了。
使得核能技術愈新,安全性愈高,核能原料持續愈久,也就減少了核能廢料產生數量。
然而台灣核能電廠卻只是二三十年前技術,最新的核四廠,還是十年前的技術。
而電力中心議題還是在「火力」是否能取代「核能」。莫名恐懼核能是否是不了解而害怕?
然而電力也是國家競爭力的一環,你電力足夠,不光民生用電,工業及科技用電都能形成。
這也為何韓國有23座核電廠,也帶動了科技及經濟,卻沒北京霧霾問題。
然而當初日本因為地震造成了核災。在台灣形成了一個民粹意議及對核能的恐懼,引發廢核。
事實上核能安全不安全,除了科技、技術,還有事先規劃,對天災的預防。
因此反核成為了政治議題,卻不是國家生存的實際客觀因素。
台灣有先天性的劣勢,國土面積不大,四面臨海,面臨對岸政治武力威脅。加上物質幾乎進口。
因此核能似乎站在實際面來說,除了低廉的電價,不因封鎖而停電,加上無空氣污染,被台灣人乎視了。
當初許多人反核同時,政府就應該要求反核人士,使用環保能源價去計算電費。才能代表你反核。
但事後馬後炮,說什麼都沒用,因為台中霧霾已經造成了。政府還在說污染來自對岸。騙很大。
因此反核不反核是一回事,而在於有沒有新的能源選擇,綠能是最不實際也最貴的選擇。
那麼站在國家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應該是要引進最新安全的核能技術去建個安全的電廠。
但是~核電廠應該興建在何處呢?必須要有個計劃才對。
例如~同意興趣核能的區域,電費一律半價,工業用電也半價。至少這方式也要出來才對。
只不過,在這討論是一回事,畢竟興建一個核能電廠,不是一兩年能完成的。
況且核四還不能運轉。最重要是~核四發電量也不能滿足台中火力發電廠的電量。
最多能停幾部火力發電機組,改善一點空氣品質,但無法全然選擇。所以台中改什麼發電,都不是近期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