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木柵線:
剛通車,測試磨合期頻繁爆胎,有市長候選人提議不排除將之改為高架停車場(真的很瞎),
最後當選變成~《沒有馬特拉~我們自己拉~@@》
大安森林公園:
剛完工,樹苗未長大,草地剛鋪植,每逢下雨就滿地泥濘,某些人給她取名《大安泥巴公園》,
最後下一任市長啟用開心剪綵辦活動~
捷運建設期:
捷運開挖的交通黑暗期,每天塞,鏗鏗鏘鏘,滿天塵土,換來今天的便捷!!
電線地下化 & 衛生下水道:
每條大街小巷,到處都在開挖施工,換來安全及天空中的乾淨視野,水溝不再是糞便味。
瓦斯管線鋪設:
現在在南部工作,若想省電費不想用電熱器熱水洗澡,就必須使用瓦斯鋼桶,
每次洗澡都要有突然冷水的心理準備~
想當初在台中唸書時,真的很希望有捷運跟公車,
但我現在看到再試營運期被這樣攻擊的BRT,真替它感到委屈。
要攻擊已取得認同真的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建設的人往往都是給"後人"乘涼去了~蠻諷刺的。
敗壞的政治長期以來教育我們的短視,整治人物只做立即見效的政見,
也許就是造成我們競爭力節節退步的原因之一吧。
chihyuehchen wrote:
北捷木柵線:
剛通車,測試磨合期頻繁爆胎,有市長候選人提議不排除將之改為高架停車場(真的很瞎),
最後當選變成~《沒有馬特拉~我們自己拉~@@》
當初接手的時候的確狀況百出,
既然接手了, 不自己拉, 難道要放著讓它爛 ? 然後前面花的錢都打水漂 ?
套用某黨自己的標準, 你酸這個難道就不是為反而反 ?



回到 BRT,
身為大眾交通旅遊的愛好者,
我還蠻期待 BRT 接下來帶給台中的交通網.
只是在成熟期以前, 當地民眾抱怨是免不了的,
沒必要說人為反而反, 因為這是民眾最直接, 最主觀的感受.
只要政策是對的, 施政方向是對的,
對著起身為公僕領的納稅錢,
那些 "真正" 為反而反的批評又何必在意 ?
反倒是某些人的心態, 一副就是 "我的偶像不准你批評" 的心態 ...
愛之足以害之啊 ...

BRT如果不好
那為何一開始便有那麼高的載客率?
想想這些人如果開車或騎車走臺灣大道
會是何等恐怖的景像?
所以BRT的確是不錯的大眾運輸
當然沒有MRT好
但兩者的施工期及經費懸殊
臺北捷運起初運量也不高
也是一步步逐漸改變市民的交通習慣
等BRT所有站體建置完成
我相信會更吸引原本不坐公車的人
走出來坐BRT
而現在在系統磨合期中就妄加批評的人
很明顯別有居心
chihyuehchen wrote:
記得當年的台北市⋯
北捷木柵線:
剛通車,測試磨合期頻繁爆胎,有市長候選人提議不排除將之改為高架停車場(真的很瞎),
最後當選變成~《沒有馬特拉~我們自己拉~@@》
大安森林公園:
剛完工,樹苗未長大,草地剛鋪植,每逢下雨就滿地泥濘,某些人給她取名《大安泥巴公園》,
最後下一任市長啟用開心剪綵辦活動~
捷運建設期:
捷運開挖的交通黑暗期,每天塞,鏗鏗鏘鏘,滿天塵土,換來今天的便捷!!
電線地下化 & 衛生下水道:
每條大街小巷,到處都在開挖施工,換來安全及天空中的乾淨視野,水溝不再是糞便味。
瓦斯管線鋪設:
現在在南部工作,若想省電費不想用電熱器熱水洗澡,就必須使用瓦斯鋼桶,
每次洗澡都要有突然冷水的心理準備~
想當初在台中唸書時,真的很希望有捷運跟公車,
但我現在看到再試營運期被這樣攻擊的BRT,真替它感到委屈。
要攻擊已取得認同真的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建設的人往往都是給"後人"乘涼去了~蠻諷刺的。
敗壞的政治長期以來教育我們的短視,整治人物只做立即見效的政見,
也許就是造成我們競爭力節節退步的原因之一吧。...(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