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柯文哲打「八橫八縱」政績牌 ,對照被廢的BRT六線

HelloTaiwanTaiwan wrote:
柯文哲:八橫八縱就是一個「類捷運」的概念,班次密集、最快 4 分鐘一班


我對八橫八縱的效益頗為保留.

八橫八縱的想法應該是公車路線單純化, 主要幹線拉高班次, 然後多利用轉搭機制.

這個想法看起來很理想, 執行上卻未必受歡迎.

首先公車甚麼都輸捷運, 只有點多+直達贏. 八橫八縱等同拋棄公車相對捷運最大優點.

公車轉搭要上下車, 這比上下捷運辛苦多了, 對很多老弱婦孺來說不是很方便, 而這些人剛好是公車主力.

此外我個人認為台北的公車站設計中看不重用. 雨下大一點就不能擋雨, 大太陽不能遮陽.

還要緊貼馬路吸廢氣, 公車轉搭的不適比捷運高多了.

假如一班車原本坐上去會到, 現在要轉兩三次, 可能有人就放棄搭乘了.

在搞八橫八縱前先把公車站搞得舒適點比較實在. 或許直接就能吸引更多人搭公車.
chinnaut wrote:
柯文哲打「八橫八縱...(恕刪)

對阿 標題讓不少人誤會
不過文章過賞味期,沒啥人看,就賴皮吧
我對於八橫八縱倒是挺樂觀
如果市府能挺過既有搭乘習慣被改變所致的批評聲浪
繼續進行下去
市民終究會發現幹線公車的優點
然後養成新的習慣

公車優勢在設站密集站距較短
另外就是搭乘轉車都在道路平面不必上天下地
相加起來也許能彌補公車站的簡陋候車環境和上下車不便

cuteyu wrote:
我對八橫八縱的效益頗為保留.
八橫八縱的想法應該是公車路線單純化, 主要幹線拉高班次, 然後多利用轉搭機制.
這個想法看起來很理想, 執行上卻未必受歡迎.
首先公車甚麼都輸捷運, 只有點多+直達贏. 八橫八縱等同拋棄公車相對捷運最大優點.
公車轉搭要上下車, 這比上下捷運辛苦多了, 對很多老弱婦孺來說不是很方便, 而這些人剛好是公車主力.
此外我個人認為台北的公車站設計中看不重用. 雨下大一點就不能擋雨, 大太陽不能遮陽.
還要緊貼馬路吸廢氣, 公車轉搭的不適比捷運高多了.
假如一班車原本坐上去會到, 現在要轉兩三次, 可能有人就放棄搭乘了.
在搞八橫八縱前先把公車站搞得舒適點比較實在. 或許直接就能吸引更多人搭公車.
jiunyiu wrote:
嗯.......原...(恕刪)


您還是沒搞我要表達的事情,到底是邏輯不好還是有意要反?
我還是強調一點,八橫八縱的目的就是要拉攏我們這種長時間自行開車的人去搭乘..
基本上,我們這種幾乎都是自己開車的,就是因為對於東南西北方向很清楚,也對於台北市的街道地圖跟排列組合非常熟悉,才會認為八橫八縱更為直覺了,因為我要去哪裡,地圖輪廓就會在腦海裡,只要知道公車主要行駛目的,跳上去並到路網的交叉口轉乘其他幹線就可以到我要去的地點附近.
也因為本身對地圖夠熟悉,所以根本不會有搭錯方向的問題...

huron wrote:
另外就是搭乘轉車都在道路平面不必上天下地


上下捷運有電梯與電動扶梯, 其實沒有甚麼不便, 坐輪椅都沒問題.

進入捷運站體後可遮風避雨吹冷氣還有廁所飲水機, 這些公車站通通沒有.

公車站等轉車只有日曬雨淋廢氣噪音. 尤其是馬路中央的公車站, 雙重廢氣與噪音.

這種馬路中央公車站, 在雨天假如等車的人多, 因為人人撐傘其實有點危險.

此外上下車公車也比捷運辛苦多了, 常常沒站穩司機就開車.

我覺得政府先把現在公車站環境改善, 再談鼓勵轉車比較實, 很多設施根本中看不重用.

我就不能理解為什麼公車站遮雨棚可以做到不能擋雨也不能遮陽?

還有一些椅子放在大馬路邊, 可是也沒有雨遮...看起來好看, 但真的有多少人會用?

是有人會在大熱天坐在馬路旁享受日曬噪音與廢氣? 還是雨天自帶抹布擦乾撐傘坐?

真想請設計的人親身使用示範.
cuteyu wrote:
上下捷運有電梯與電動...(恕刪)


你說的真的很實在
台北連公車站要搭車可能都要站在馬路上了

其實你說的那些基本上BRT在某些上有達到你的要求
我在想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公車站可以蓋的像輕軌淡海線一樣

其實在台北新的幹線公車某種程度上是沒有效益的
空車率太高了


其實我看很多在討論BRT的文章
很多人都在說BRT要等紅綠燈
其實你仔細研究BRT所謂等紅綠燈的時間是可以載客的
很多的公車在停紅綠燈時,因為沒有規劃停在非載客的路口
等到綠燈後卻在下個路口,載客等到變紅燈
前任做BRT

BRT未完工,半途就被現任廢

要廢沒關係,更扯的是還延用

那邏輯真不太懂

有本事就拆掉並恢復車道



worence wrote:
前任做BRTBRT...(恕刪)


太認同了~
沒選上前大肆批評。
選上後各種震怒,然後說要廢掉,卻保留月台跟專用道。
當初胡志強的規劃是台灣大道給BRT行使,其餘慢車道公車全數撤除,將慢車道還給機車與右轉車。
現在不但快車道有公車、慢車道也都是公車。
觀光客來台中要搭哪一班公車,根本霧煞煞。
捷運站對比公車站
就好像
大賣場對比便利商店
實在很難說哪一個比較好
畢竟各有各的優缺點

但是公車的服務品質有提升的空間
這點倒是沒錯

cuteyu wrote:
上下捷運有電梯與電動扶梯, 其實沒有甚麼不便, 坐輪椅都沒問題.
進入捷運站體後可遮風避雨吹冷氣還有廁所飲水機, 這些公車站通通沒有.
公車站等轉車只有日曬雨淋廢氣噪音. 尤其是馬路中央的公車站, 雙重廢氣與噪音.
這種馬路中央公車站, 在雨天假如等車的人多, 因為人人撐傘其實有點危險.
此外上下車公車也比捷運辛苦多了, 常常沒站穩司機就開車.
我覺得政府先把現在公車站環境改善, 再談鼓勵轉車比較實, 很多設施根本中看不重用.
我就不能理解為什麼公車站遮雨棚可以做到不能擋雨也不能遮陽?
還有一些椅子放在大馬路邊, 可是也沒有雨遮...看起來好看, 但真的有多少人會用?
是有人會在大熱天坐在馬路旁享受日曬噪音與廢氣? 還是雨天自帶抹布擦乾撐傘坐?
真想請設計的人親身使用示範.
HelloTaiwanTaiwan wrote:
我的媽 我的天 我的地阿

我以為你要論述的是對方數據的真實性,結果..............

我相信對方數據,你不信你提出證明,我們來討論麻

你相信數據很好啊!但我也提出我的看法告訴你BRT在胡志強任內就是胡搞瞎搞。

行控中心花一億多,還只是空殼,當年裡面只有幾台PC,根本距離真正行控中心有很大一段距離。

然後車子買中國製的,才不到一年因為一直待不到料無法維修,32台車裡面甚至有一台車直接當零件車,拿來拆修其他車。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新聞都有報過的,結果你只會相信數據說BRT很好,卻完全忽視胡志強的玩法讓BRT跟廢鐵沒兩樣?

我再說一次,BRT或是各種規劃良好的大眾運輸我相信都是好的,但是五年前的台中BRT並不是。


banpui wrote:
說台中BRT行控中心爛..
因為林佳龍要你看的是 "臨時"行控中心阿
正式的還沒做好就被廢掉了

別說笑了好嗎?那個臨時的行控中心也沒有行控中心樣子。

後面還一個說什麼胡志強很強,會先讓東西長出骨頭來再長肉什麼的,拜託別唬爛好不好,公共建設可以這樣一直追加預算嗎?行控中心無法如期完工就是問題了,連臨時的都是垃圾,到底是在搞什麼?

蓋大樓可以說電梯先通一台,另一台先拿來當零件拆修,然後電梯內的對講機裝好看的,因為大樓中控室還沒蓋好,線路還在拉,你覺得這樣合理?如果覺得這種例子不合理,為什麼可以覺得BRT這樣搞合理?淡水捷運再爛,垃圾桶一個賣28000,當年也沒這樣搞。

國家歌劇院也是一樣,明明內部都還沒整修就急著剪綵,結果開幕剪綵一年後才內部裝修完畢真正開始使用?這哪們子的開幕?


廖小屁 wrote:
有的人說反對「前任」搞爛BRT, 而不是反對BRT, 「原來」是支持BRT的⋯⋯
不曉得是在講反話還是幹嘛? 反前任就說反前任, 講得冠冕堂皇的,把讀者當三歲小孩。

不是把讀者當三歲小孩,是你理解能力只有三歲小孩水準吧?

BRT跟BOT在國外都是好東西,但是在台灣就是搞爛了,的確是反胡志強亂搞BRT沒錯,如果林佳龍也亂搞,那當然一樣反對他亂搞。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