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台中[快捷巴士BRT藍線]由西向東走一趟

yagami7215 wrote:
我就知道又有人要講站外收費了
我不知道提過多少次了,站外收費是一個超棒的設計,但台中當年的BRT就是能把最好的牌打到爛
當年brt的站外收費被罵得多慘,怎麼還有人要拿這個來救援。像北捷那種站外收費的效率就很高,卡一嗶,立刻開門。
當年台中BRT那個感應以後會lag個半秒,然後閘門才用樹籟般的速度緩緩開啟。而且因為站體設計狹長,大部份車站只有兩個出口閘門。 在上下班的尖峰時刻,一群人從車上下車,所有人擠爆在車站內出不了站。更扯的甚至會車站內排隊要出站的人把車站內都排滿了,新進站的車要下車的人連車門都下不去,所有人卡在那裡等刷卡出站。 這種爛設計還不如車上刷卡就好,嗶嗶兩聲就搞定。 我不否認站外刷卡比起車上刷卡先天要有優勢。但是當年那個台中BRT的站外刷卡絕對是爛到無可復加的程度,你跟我說站外收費比較好? 在台中BRT不成立啦!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小問題,畢竟幾個閘門而已,全線換掉也不過幾千萬的事,絕對可以改善。 我也同意。不過事實就是,當年台中BRT的站外收費就是比車上刷卡還爛的東西。不要再拿站外收費來反救援了



那麼爛的站外都可以讓尖峰上下車快20秒以上了
為什麼不用呢????


你只看刷卡的時間車內快
你怎麼不看看
尖峰時BRT一個站停的時間
比憂化公車省20秒以上
優點缺點是一起比的
你只看BRT的站外刷卡慢
卻不看憂化車內刷卡上下車慢
擺明是來黑BRT
不是來討論何者優劣
停車停靠一個站的時間來看
BRT的站外刷是優於憂化公車的

大家尖峰時擠在車上看著
人一個一個排隊刷卡上下車
很有樂趣是嗎????

BRT強調的是快,把影響公車時間的因素都盡力排除
一個站省1分鐘,20個站就可以省20分了

台中藍線BRT燈號控制還沒有完善
尖峰仍可快憂化公車20分
最大的因素就是站外刷卡省下來的時間

cyt7241208 wrote:
那你去搭搭台鐵區間...(恕刪)


那你怎麼不說台鐵跟高鐵都是鐵軌,搭起來沒差? 自己亂類比還好意思扯

一樣是兩截公車,跑一樣的車道,乘坐感到底差在哪你跟我說嘛。還都一樣都站站停

"BRT"跟公車的營運思維不同不用你跟我說,問題是當年的藍線BRT只有表面是"BRT",骨子裡跟公車只差在那個龜速站外刷卡機制而已。

再說到效率好了,一樣從靜宜跑到台中火車站,一樣的車道,一樣沒有號制優先,一樣站站停。全線差20分,是卡在上下車刷卡嘛,所以你才要特別提在尖峰時段,因為尖離峰時段對有專用道(大部份有專用道)的大眾運輸來說,行車時間影響不大(只有遇到前後車班卡住進站才會有影響)

但尖離峰對上下車時間會造成很大影響。

但是對實際使用者呢? 你知道尖峰時段搭那時的BRT,下車很快,但出站等到天荒地老。全線會快20分鐘,但是絕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是搭區間,如果我搭其中1/3的區間,BRT的行車時間可以快7分鐘,但是出站等刷卡要等十分鐘啦! 上下車刷卡變成我的行車時間要多7分鐘,但我下車就直接走出車站不用等。

這裡說一個小故事,保證真實但不是我自身發生的。我有個朋友住沙鹿,前公司在豐原。他平時都騎車通勤,通勤時間很長。BRT營運後沒多久,他想說搭BRT從沙鹿搭到火車站,再轉火車去豐原,因為BRT的時間跟火車時間相對都好掌握(這是有專用路權運輸工具的極大優勢),所以他觀察了同一個時段BRT到火車站需要的時間後,某天就實際搭車上班測試看看。他預留了10分鐘要從BRT走到火車站,那時火車站還是舊站,從BRT下車走到月台,5分鐘就解決了,帶小跑步的話3分鐘就搞定,他還盤算著能在車站買個飯糰當早餐在火車上吃勒。

結果BRT很準時,在火車時刻前10分鐘到站,但是下車10分鐘後他還在車站裡,就是為了等那個超龜速刷卡機,所有人卡死在車站裡,眼睜睜看著火車進站、離站。他還沒出BRT車站。那天他全程在FB上即時刷新,火車開走時他還在等刷卡出站時我在手機前笑了。




前面的回覆看下來,你就只會挑你要的數據做你要的解釋。根本就不是實際藍線BRT開始蓋時一起每天陪著工地塞車,期待完工後可以帶來大改變,到試營運時興高采烈跑去搭,卻感覺不到當初說好的BRT。然後進出站要刷卡測試時被閘門氣到再也不想搭,開車通勤被這條錯誤設計的BRT車道卡到滿肚子怨言的的使用者。

最後再說你那個BRT 422班次運量跟公車道後1000班次差不多的論點

一個大眾運輸的運量本來就是相對穩定的。當初BRT新建好,是吸納了原本路線上的公車族創造出當年的運量。改成公車道後,運量沒太大改變並沒有什麼奇怪好嘛,人就這麼多,通勤人口就這麼多,適合用這條大眾運輸的人次就那樣,你是要運量怎麼來?

那問題是,為什麼當年BRT時代用422班次可以達到跟現在1000班次"差不多"的運量?

還用說嗎,就BRT車班少,車次間距大,每班車都塞滿滿啊。當然現在改公車道後,一般公車的承載人數少於兩截車廂,要用比較多的車次才能載一樣的人,此其一。另外改公車道後,車班間距大幅下降,所以等車時間變短,不用每班車都擠滿滿。這班人上得差不多了。前一個路口又有一班車要進站,等下一班就好。

前面就有人實際告訴你他搭乘BRT時代的等車時間遠遠久於現在的公車道。改公車道後我也去搭過,等車時間也是明顯比前幾次搭BRT要短得多。 所以使用體驗反而是改善的。這些東西你都不想看嘛,只想挑你要的數據配上你想要的結論就好。

cyt7241208 wrote:
那麼爛的站外都可以...(恕刪)


你這不是廢話嗎? 反正車子只要把人載到站,全部人一口氣丟下車就好。行車的時間當然沒影響

那請問一下,你一條交通建設蓋起來是要比車班移動時間? 還是實際搭乘的使用者的時間?

車子的確是準時到站了沒錯,人都下車了,你要的縮短行車時間的結果也達到了。然後呢?然後所有人卡在車站出不去,這個你不管啊~ 因為你只要看到行車時間縮短就好了。對使用者來說,他所花的時間有縮短嗎?

當年甚至最慘的時候,前一班剛把人丟下車,人還在車站裡卡的滿滿的,後一班車又進站,然後呢?車站根本沒有空間給人下車了,後一班車的人就站在車子裡等車站刷卡閘門龜速消化離站人次,真的有比較快 ? 當然這是很特例的狀況(不過幾乎每天特定時段在特定車站都會發生個一兩次),在全天數百班次裡是只發生個位次數啦,但使用者體驗就是這樣搞爛的。

yagami7215 wrote:
那你怎麼不說台鐵跟高...(恕刪)


你都沒想到嗎?今天公車專用道改善的,不就是brt可以改善的
人多班次少,增加班次就好,可是2015年還未改公車專用道,brt被技術減班,造成班班客滿,誰的問題?

brt初期,除了刷卡站,旁邊還有兩個不需刷卡的通道,且每站都有志工同學幫忙宣導,刷不過的他會叫你從旁邊過,我自己是沒卡10鐘過,因為會有人引導你出站


這一兩年台灣大道塞的這麼嚴重,公車專用道功不可沒啊

brt搭配臨時控制中心,離峰約10-15分鐘一班,尖峰6分鐘一班,我要切換車道只要等一台雙節公車過去
現在呢?動不動就要等2-3台公車過去,造成回堵時間變長。

再來,要增加班次沒關係,環保等級較高,較有力的雙節公車不用,塞了一堆一樣都大陸製,污染較大的單節公車,沒力就算了,又吵,車內味道不予置評,要改善空污你不用環保等級較好的車,結果用較差的車,這不是很奇怪嗎?機車都在淘汰二行程,公車反而一直用舊的...

現在的公車專用道人數衝不高,是因為其他路線脫班,減班嚴重,班次時間不穩,誰還敢坐公車再轉乘公車專用道的公車,這種現象不改善,往後有捷運,運量也差不了多少
王大局長不換掉,台中公車系統及交通只會越來越差

公車專用道的優點,brt都做的到,可是brt的優點,公車專用道就無法全部做到,尤其是切換車道的問題

還有,brt進站感應在2014年9月就已經變得好感應多了,2014 10月的國慶煙火,也證明未完全體的brt能快速將人員疏散
這些感應機器已經被移往年底的花博使用,如果還是感應那麼慢,台中市政府還敢用嗎…
重覆了,自刪 15151515151515......................

yagami7215 wrote:
那你怎麼不說台鐵跟...(恕刪)


所以你覺得,改善了刷卡速度,BRT是可以接受的嗎?
你說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可以改善的,而且已經改善了。就是站外刷卡速度。在沒改成優化公車前,刷卡已不是問題。
一個是不能改善的。就是車內刷卡上下車。差別就在行車時間。
我同意一開始的刷卡時間讓人詬病。但是那是可以改的。
但改成車內刷卡,把整個行車時間拉長,就不知道在想什麼了。
當然,如果可以作到類捷運可有定時的車班,那也不錯。不過,某人又把行控癈了。這個機制等於沒了,常常等很久,不然就一來5,6班。
增加的班次,並沒有服務更多人,變成人力的成本增加。也沒改善服務的時間。就不知道主政者的想法是什麼?
一般人搭捷運的原因在於快速及穩定,及便利。可以減少交通時間。自行開車的時間。它就有誘因讓人去坐,而減少路上的車流及塞車。
另外,在路網的建成後。對整個台中市的交通及擁塞其實是可以起到治本的作用。

一個主政者,若不是以人民的福址作為考量,而是以自已的喜惡來作為施政的依據,那也只有等著被期待的理由。你說是嗎?
yagami7215 wrote:
那你怎麼不說台鐵跟高鐵都是鐵軌,搭起來沒差? 自己亂類比還好意思扯
一樣是兩截公車,跑一樣的車道,乘坐感到底差在哪你跟我說嘛。還都一樣都站站停

BRT和公車都一樣是你說的
你都知道北捷和台鐵都是軌道車
但是營運模式不同
效率就不同
卻不願意接受
BRT和憂化公車都是用公車當載具
但是營運方式是不同的
這是誰的問題??
yagami7215 wrote:
"BRT"跟公車的營運思維不同不用你跟我說,問題是當年的藍線BRT只有表面是"BRT",骨子裡跟公車只差在那個龜速站外刷卡機制而已。

還有被稱成半套的號誌控制
這是另一個BRT的利器
您真得懂BRT嗎?

yagami7215 wrote:
再說到效率好了,一樣從靜宜跑到台中火車站,一樣的車道,一樣沒有號制優先,一樣站站停。全線差20分,是卡在上下車刷卡嘛,所以你才要特別提在尖峰時段,因為尖離峰時段對有專用道(大部份有專用道)的大眾運輸來說,行車時間影響不大(只有遇到前後車班卡住進站才會有影響)

所以你知道BRT的站外刷卡
就是可以比憂化公車的車內刷卡快
省很多停靠的時間
你也知道1000多班次公車進去
前後班卡住是常發生的
1000/16(小時)/2(雙向)=31.5
全天公車營運時間每2.5分鐘一台公車
這簡直是花大錢
又製造公車道塞車的惡夢
有人覺得專用道 "一直" 有車
叫做有效率
個人覺得這根本是災難
差不多的運量用更少成本去達成才是效率


yagami7215 wrote:
最後再說你那個BRT 422班次運量跟公車道後1000班次差不多的論點
一個大眾運輸的運量本來就是相對穩定的。當初BRT新建好,是吸納了原本路線上的公車族創造出當年的運量。改成公車道後,運量沒太大改變並沒有什麼奇怪好嘛,人就這麼多,通勤人口就這麼多,適合用這條大眾運輸的人次就那樣,你是要運量怎麼來?
那問題是,為什麼當年BRT時代用422班次可以達到跟現在1000班次"差不多"的運量?

是啊!!
連你都知道的事
憂化公車居然還塞進1000班的公車
去載差不多的人
那請問花一倍的成本去做差不多的事
不就是浪費
前市政府沒有解決台灣大道的問題就請他下來

現在市政府沒有解決一樣請他下來

看看誰會來解決

等憂化BRT,居然10分鐘以後才有車到,
沒有進步阿
西布克F91 wrote:
前市政府沒有解決台灣大道的問題就請他下來
現在市政府沒有解決一樣請他下來
看看誰會來解決





不對歐




完全無法接受你的觀念

太不進步覺醒了





前市政府沒有解決台灣大道的問題就請他下來

天經地義 普世價值 世界都在看





現在市政府沒有解決

要多給他一些時間



畢竟
現在政府還要解決前政府沒有解決台灣大道的問題後才能解決台灣大道的問題






這樣才夠覺醒側翼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