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7/20 18:20 中港路二段「救護車」卡在優質化公車專用道!


howard.huang wrote:
「胡志強當了13年卻...(恕刪)


誰能跟我說一下到底什麼是炒地皮?

便民的東西、能為生活機能、環境加分的建物、設施大家都喜歡,

大家都喜歡去住的地方房價就會高。

BRT延線生活機能加分,增加人家想住延線的意願,所以價格就高了起來。

所以就不要蓋了嗎? 那麼為什麼還要蓋MRT? 蓋下去不是炒更嚴重?

要地價跌沒人想住很簡單啊,基礎設施都拆掉弄掉,公車廢掉,路燈壞掉不修公園草地都不整理,水溝都不要清,路壞了都不要重鋪,巡邏箱都拆掉派出所都廢掉,讓治安問題叢生,弄到那個地區都沒人想住房價自然就跌了。

這就是大家要的「不是炒地皮」?

AndreXan wrote:
不必說一些甚麼就差一點就可以完成啦
只要下一任再幫幫忙啦
只要下任再弄個行控中心 規劃個路線 加幾輛車 管個紅綠燈 處理個刷卡卡門機 等等等等的屁話
規畫這麼久是不會自己去做喔...(恕刪)



2011年起草、2012開始規劃的,到2015年完工是多久?

這種想法的人應該很多,難怪政客都只做立桿見影的事。

+long的山手線就算八字有一撇8年也肯定蓋不完,「規劃這麼久不會自己去做喔?」
公車往捷運化的設計靠攏要被批,被降成原始公車系統不可以批。

市民選擇向下沉淪 ,對台中的未來是好的現象?

就事論事,公車運輸系統不要把他政治化、意識化、口水化了。

便捷系統是世界主流趨勢

howard.huang wrote:
「胡志強當了13年卻...(恕刪)

mrt藍線林佳龍不是說要做了嗎?
安卓拉貝貝 wrote:
mrt藍線林佳龍不是...(恕刪)


他連綠線都趕工趕到出包

到現在還沒全面復工

還藍線?醒醒喔

照他現在把公車搞成這樣
如果再把台灣大道加個藍線捷運工地
大概就可以宣布台灣大道死亡了

安卓拉貝貝 wrote:
mrt藍線林佳龍不...(恕刪)


所以龍龍嘴裡說說的就算數

那老胡一直藍線MRT送件的就不算就是了XD
林陵三說藍線不做MRT
林佳龍說藍線要做MRT

台中市政府的正副市長就雙重標準了
在這邊一直問其他網友

怎麼不先去問你最愛的佳龍陵三他們的標準到底是甚麼呢?

佳龍說有藍線,送件都還沒送就好像真的有藍線
老胡藍線都送件幾次了,只是中央就是不給過而已

這樣就說胡搞不出藍線,佳龍會生出藍線好棒棒
這種雙重標準跟佳龍陵三的雙重標準倒也是蠻搭的啦
說到林陵三

當年嘉義BRT還是他親自推動的

結果被新上任的市長拆了

結果他來台中也把台中BRT給砸了

真他媽的雙重標準
AndreXan wrote:
以前的MRT藍線計畫屢被交通部退件,主因是台灣大道已有BRT藍線,現在改為優化公車道後,再向中央爭取MRT藍線的正當性提高





那中清路連憂話公車都沒有
更有爭取mrt的正當性哩


不然這樣吧
將中港路憂話公車立刻廢了
這樣正當性更高
mrt約莫立刻就能做了
AndreXan wrote:
你愛練笑話請自便,不要貽笑大方即可
胡志強被自己國民黨執政的交通部駁回MRT藍線
駁回理由確實與BRT有關
例如:
交通部路政司 查目前通車台中 BRT 藍線與本計畫路廊重疊...公車捷運(BRT)介面整合論述過於簡略,請加強說明。
交通部會計處 路廊運具競合關係分析:本章分析未納入已於本(103)年正式通車之臺中市臺灣大道公車捷運系統(BRT),及因應 BRT 通車部分公車路線進行調整之影響,請補充;另臺灣大道公車捷運系統(BRT)因本捷運建設開始動工須先拆除部分公車車站及車道等設施,可能進而造成公共運輸運量萎縮,併請本研究補充其影響及配套措施。
可見胡志強的確因推動BRT而造成交通部對MRTBlue的質疑


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路網藍線可行性研究報告書交通部審查意見彙總表

整個彙總表洋洋灑灑一大堆東西要來回不斷討論,怎麼可以斷章取義,把問題導向是BRT的錯。
--------------------------------
要斷章取義來誤導,那我也可以取有利BRT的

建議更新至最近一年資料,據此重新檢視及修正本計畫之運量分析及預測,並檢討評估藍線 BRT 營運後對培養捷運運量之效益
----------------------------
然後我再說私人運具思考害死台灣大道MRT的誕生

依本報告調查結果得知本捷運路線沿線均以使用私人運具居多,大眾運輸使用率僅 5.2%(P.5-34 頁)僅略高於門檻值 5%,且目標年民國 130年僅有核心區段(B2 至 B8 站)運量較具經濟規模,建議評估分段興建之可行性。

本計畫路線目前沿線道路車流量大、亦有多條公車路線服務,且按受訪者運具選擇偏好統計,於長 10 公里以上之旅次長度,捷運較機車及汽車運具為使用者所偏好使用,長 10 公里以內之旅次長度,仍以機車為偏好使用。惟按旅次分布預測,都會區未來發展仍以市核心區為中心,運具選擇預測結果,大眾運輸比例由現行5.2%僅逐漸增加至 130 年的 12.5%,機車轉移量非常有限
--------------------------------
然後拿BRT站外刷卡可以增加綠線轉乘便利性,符合報告期待,市府改車上刷卡是交通運輸的退化現象

旅運需求似乎仍集中於核心區內,建議補充分析本計畫路線之旅次分布長度,並建議檢討捷運車站之公車轉乘接駁路線規劃,增加捷運轉乘便利性建議檢討捷運車站之公車轉乘接駁路線規劃,增加捷運轉乘便利性,提高民眾搭乘意願,才能擴大捷運服務範圍。
===========================================
整個報告可以斷章取義來這樣操弄嗎?

此份報告不就是計劃一般正常往來程序,針對該討論的地方互相釐清問題所在,人家也沒說台中有BRT不用藍線MRT。只是因為台灣大道多了BRT,要求重新納入BRT可能帶來的優缺點綜效評估,結果就被人斷章取義說藍線被退回是因為BRT的錯。這樣的報告不就是正常的來回討論,結果被說成駁回。

報告要來回探討的內容很多,只是多了BRT項目。要是當初沒有BRT,還是一樣會有此份報告,只是少了BRT的項目。不要倒果為因,認為報告退回是因為BRT興建。

做過計劃報告的都知道啦,整個計劃一定是存在不可抹滅的優點和缺點,但看的是全面性的綜合評估績效,而不是片面的資訊。

放大片面的優缺點,而忽視整體綜效,台灣人可以短視成這樣嗎?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