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想法是看看其他國家的做法杜拜做了不少建築,但整體在民生方面,人民利益在哪紐約 LA 等國際都會區 他們的國際性建築花的是政府的錢還是私人企業的錢?聖地牙哥 大阪等國際都市的<世界級>建築多嗎?1.首先我看到的是LA NY 等市內名建築大都是私人企業蓋的,而非花公帑。也就是利之所在,民之所向,但台中市的國際建築卻都是政府蓋的,是不是表示私人企業認為若是自己花費,CP值不高,所以凱政府之慨?2.San Diego雖為國際都會區,但他的市容卻無知名建築,機場也是小小的,甚至比台中機場門面差。但San Diego 還是比台中還要國際化所以整體而言,我不認為應該全都由一個小都市政府大幅舉債去興建多個國際性建築。澳洲一個雪梨歌劇院就夠了。由政府出資的比例並不高。日本的晴空塔若非搭配其他景點,沒人想專程去看吧?甚至我覺得那根本是炒作,沒甚麼看頭。台中市已經有許多不錯的建築物,是不是該把錢放到其他地方呢?有人說專款專用,但是大餅只有一個,在怎麼專款也是排擠其他經費。就這點我是贊成以民生需求優先,這其實跟教育一樣,每年花五百億擠進世界百大?還是好好將基礎教育顧好?學生基礎打好,素質提升,就有機會提升大學素質?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