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人 wrote:
...真的把預算給了...(恕刪)
粗體字為關鍵句
(在台中又會被罵市長炒地皮吧...)
新北市將變更沿線工業區土地為住宅用地,預估可創造42億多元周邊土地開發貢獻。
未來第一期內湖至汐止段工程,預計可創造稅收90餘億元,全程稅收可達120餘億元。
民生汐止線外部效益應再提高,並要求地方政府儘速成立軌道基金,以基金預算挹注軌道建設。
依可行性報告評估,北市自償率35%,新北市25%,第一期自償率約32%,全線最高為45%
由於中央財政困窘,已無特別預算挹注,財主單位有共識,要求各部會從特種基金支援公共建設,
黃萬翔昨天在會中特別要求強化此一重大建設案外部效益,以特種基金支援交通建設。
財政部則要求未來重大建設需預估開發土地收益及建設完成創造稅收,
預先編列在工程規劃中,以減少中央編列公務預算規模。
依新北市初估,沿線透過土地變更開發週邊利益貢獻約42億元,將把工業區用地變更為住宅用地;
而稅收方面預估第一期內湖至汐止段可創造土增稅、地價稅、契稅及房屋稅等稅收90餘億元,
全線完工稅收為120億元。
台中市綠線總經費500億採高架化捷運方式,預估自償率時已包含沿線的場站聯合開發、區段徵收土地開發等效益,交通局長林良泰說30年回收期的自償率預估值才12.06%,副市長說法比較樂觀,說有20%。
而目前中央核定補助的標準已經提高到35%,「臺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路網藍線可行性研究說明會」中,顧問公司簡報指出,捷運藍線由台中港至太平共29.5km,其中高架路段為13.6km,其餘15.6km為地下路段,並將分為兩階段興建,第一階段(東海大學-台糖園區)造價711.1億,第二階段(太平-台糖園區及東海大學-台中港)造價532億,共計1,270億。
由此看來"目前"藍線的自償率是不可能達到35%,所以現在才需要先規劃BRT公車捷運系統,我們才會有比公車舒適、準點的大眾運輸工具坐,要不然接下來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還是只有公車跟著私家車塞在慢車道,這樣無法預測通勤時間的情況下,要吸引騎機車開車的人轉搭大眾運輸是沒有誘因的,因而汽機車不斷增加也會造成台中港路塞車問題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