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

*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22f wrote:
我就是冷靜客觀看著各項數據來推斷台灣實體經濟狀況來做投資決策,從來不依據媒體或感覺來做投資
這樣才能在比較對的時機買到便宜,而不是買到炸彈(如果實體經濟轉差,房市主力自住客肯定會慢慢撐不住,房價肯定不就之後就會開始跌)

希望有緣人能學會客觀冷靜判斷實體經濟狀況而作投資與消費決策


22f wrote:
柏林圍牆被推倒,兩德統一後,西德的資本主義席捲東德企業,導致數百萬的東德人失業。?東德人認為西德人貪得無厭,西德人覺得東德人好吃懶做...這不就像現在的台灣社會嗎


小弟愚見..
投資之道~"只宜律已..不宜傳人"..

假使偶認為"01"看空房市者眾..
"空者們"從不客觀冷靜判斷實體經濟狀況..

偶會偷笑..
更加暗爽..
因為這很棒..
他們最好永遠只依據感覺來做投資..

此外..
偶絕對絕對..
不樂見有緣人學會客觀冷靜判斷實體經濟狀況..而作投資與消費決策..

話太動聽..風行草偃..聞起來很像"徐四金"(Patrick Süskind)"香水"味吧..





>累積的價量資訊對中長期走勢的判斷應該還是有幫助的吧!?




嘿,過去的價量資訊對中長期走勢有什麼影響?難道又是張金鶚所說的:量先價行?有量才有價?若是這樣,今年初成交量放大時,張金鶚為什麼不改口說下半年房價必大漲?為什麼他總在成交量減少時,才跳出來說:量先價行,房價必跌?


成交量只是買賣方對價格認知差異的結果,就是說,買賣雙方對價格認知距離近,成交量自然就會放大!


真正引領房價走勢的,其實是最基本的供需關係
要觀察供需關係的變化,跟「過去」的價量資並沒有多大關聯


偏偏很多人單純認為房價漲多了,就必定會跌?
房子又不是像股票一樣,漲多了,就會有一堆人要獲利了結,導致賣壓湧現
除非缺錢,或換屋,房子漲了,除了投資客賣房外,房市真正主力--自住客會賣房嗎?


不會,在房市中,並不存在有所謂的漲多後回檔的現象,純粹受到供需關係影響著房價


短線投資客想在半年後炒高房價賺價差,那還要有人想買,有需求
否則誰願意更高價接手?




>長期而言 還可以讓這個市場更健康
>因為以前購屋者一不小心可能會變成冤大頭




首先,房市本來就是供需關係影響價格,也就是,價格由市場決定
就算有投資客、建商想賣天價,那還要有人接受
大家都不笨,都懂用你的標準去比較曾看過的物件,投資客、建商能獲得多大的超額利潤?



我真不懂guh大所謂健康是指什麼?
若你說的更健康是指房價下跌,我可沒有這麼樂觀
如果你是買iphone 5,那你到是可以比較出在台灣、在美國賣的比較貴或便宜
然而,沒有一間房子的條件上是完全一模一樣的,你如何去比較出便宜或貴呢?


就算有了實價登錄,成交價還是一樣由買賣雙方想辦法取得共識,想辦法談出來的
先前的周邊成交價仍然只是「參考」而已


實價登錄實施後,跟以往只有永慶與信義提供成交資訊相比,也許成交物件多了點
但你還是只是知道周邊成交行情差不多落在某個範圍內
這裡面有高有低,肯定都有他的道理,只是不易知道而已


舉例來說,陳幸妤買的聯聚方庭,其「成交」單價明顯比現在正在出售中的「開價」還高
你以為陳幸妤笨?若仔細再了解,你會發現陳幸妤買的那間除了高樓層以外,還有超大露台,搞不好本來就裝潢好了,其他正在出售中的同棟物件,除了樓層以外,大多都是毛胚屋


總之,同一條街、同一棟社區,只要是不同座向、樓層、屋況與景觀條件,房價差異仍大
怎麼要求屋主比照其他成交價格賣?


覺得合理,屋主覺得不合理,不賣你,又能怎樣?
只要有另一組人覺得屋主想賣的價錢合理,就賣出去了,又能怎樣?
最後會不會用你覺得合理的價格賣給你,還不就是看有沒有其他出更高?


這不就是最基本的供需關係嗎?


若房子這麼容易賣,哪有房仲的生存空間?
若不是房仲想盡辦法拉近買賣雙方對價格的認知,想辦法讓買賣雙方取得共識,怎麼有辦法成交?


如果經驗夠多,你會發現,在房地產中還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想買到特別便宜,還真的要靠運氣!
或是,當大家嚇得半死,都在觀望時,你還在出價要買,市場上你是唯一買家


你出的價就會變成「市價」







>去國外學一學 照抄就好



問題就出在,台灣有很多政策都是照抄,結果常常水土不服
要不然就是胡亂拼湊,自以為完美,但實務上變成窒礙難行



>造假就罰 看看怎麼樣弄到不好造假 不敢造假



問題就出在政府怎麼知道是假的?
政府就是沒辦法掌握真實的交易資訊,才需要去推動實價登錄
但,如果實價登錄送進來登錄的東西本來就是假的,政府怎麼知道是假?


政府要依據什麼,來證明他是假?
難道要依據民間提供的資訊或新聞報導來證明真偽?


若能透過民間資訊或新聞報導得到真實的交易資訊,那為什麼需要推動實價登錄


再者,登錄不實最重只罰15萬,這跟刻意登錄不實所得獲得的利益明顯不均衡,讓人人都敢登錄不實


最好笑的是,提供不實資訊的是買賣雙方,被罰的人卻是房仲或代書,更是讓人企圖登錄不實
而房仲或代書更是無力去查核(尤其是完全未參與交易過程的代書)


同理,如果房仲或代書有可靠資訊作為判斷,那何必推動實價登錄?


政府是說地價人員的專業判斷與實地訪查;如有特殊交易情況、低於周邊市價交易案件,查核員就會特別注意、訪查,然而,如果投資集團刻意要炒高某區域價格時,他很容易逐月製造假交易,而且還是逐月提供略高的假交易,讓政府去公佈


舉例來說,假如政府認定偏離區域行情5%就算是異常交易,那投資集團就將假交易的成交資訊逐月略增5%,只要1年累積下來,就能創造出區域年漲1.8倍的假象(這個只是舉例,不需要針對這個例子的可能性提出看法)


第一個月有這麼多物件被政府剔除,投資集團就能初步判斷出政府認定標準,下次就改用符合標準提供更多假資訊,最終,企圖要讓民眾清楚真實交易資訊,反而更搞不清楚


還不如當初政府編預算,提供足夠的版權費,讓一本2000元的房仲成交資訊成為大家可以免費查詢的就好,還比較不會有造假的問題!


再次強調,我並非反對實價登錄,沒有理由要反對(如果可以清楚知道其他人實際上的成交資訊,我買賣的價格可以出得更精確),房地產業其實也不反對,只是不要造成他們賣房子的困擾就好


若有人因特殊約定買得特別低(例如老闆的親友),其他人想比照辦理,代銷要花多少力氣逐一「說明」?
仔細分析,你就會察覺,想透過實價登錄掌握區域行情,其實難度還是很高!


除非你像房仲那麼熟悉區域的眉眉角角
才不會你以為買到便宜,其實是買到超貴!





實價登錄查詢 上去看保證你一頭霧水困惑 同一建案的不同條件單位原本就有相當價差
還不如結交勤奮的 對區域成交行情記憶好的房仲 有些房仲業態度對成交價是不吝於誠實提供的 
會做的房仲什麼類型都能賺 他能掌握到好物件又價位甜 優先報給識貨的人 迅速成交! 

22f wrote:
>去國外學一學...(恕刪)

唉!版大實在太有才了!如此因果政府居然會全然不知?!
01都出了個比行政院長更院長級的人 難怪有民代質疑內閣
對國內景氣一直無感 閣揆簡直是當假的?!
歡喜做、甘願受,各人造業各人擔~~!!
22f wrote:
>累積的價量資訊對中長期走勢的判斷應該還是有幫助的吧!?


嘿,過去的價量資訊對中長期走勢有什麼影響?難道又是張金鶚所說的:量先價行?有量才有價?若是這樣,今年初成交量放大時,張金鶚為什麼不改口說下半年房價必大漲?為什麼他總在成交量減少時,才跳出來說:量先價行,房價必跌?


抱歉! 小弟這一段的全文如下

"確實沒有人能說的準明天或下一分鐘股價絕對是漲還是跌

但是大家確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上一分鐘或昨天在多少價位成交了多少單位

而這些累積的價量資訊對中長期走勢的判斷應該還是有幫助的吧!?"

指的是股票市場

當然 對主張技術分析無用論的人來說價量關係也是沒什麼好分析的!




22f wrote:
我真不懂guh大所謂健康是指什麼?
若你說的更健康是指房價下跌,我可沒有這麼樂觀


健康單純指的是少一些哄抬, 話術, 唬爛而非房價下跌


22f wrote:
總之,同一條街、同一棟社區,只要是不同座向、樓層、屋況與景觀條件,房價差異仍大
怎麼要求屋主比照其他成交價格賣?
覺得合理,屋主覺得不合理,不賣你,又能怎樣?
只要有另一組人覺得屋主想賣的價錢合理,就賣出去了,又能怎樣?
最後會不會用你覺得合理的價格賣給你,還不就是看有沒有其他出更高?


完全同意

不論是過去業者習於向上比價(寶輝總經理自己都說二三線建商開價一直跟上來)

或現在購屋者準備向下比價

都是一廂情願的作法




22f wrote:
問題就出在,台灣有很多政策都是照抄,結果常常水土不服
要不然就是胡亂拼湊,自以為完美,但實務上變成窒礙難行

問題就出在政府怎麼知道是假的?
政府就是沒辦法掌握真實的交易資訊,才需要去推動實價登錄
但,如果實價登錄送進來登錄的東西本來就是假的,政府怎麼知道是假?
...


這一段有請樓主運用影響力對李鴻源提出建言

小弟這升斗小民只有多方搜集資料 多做功課 避當冤大頭就好!
財訊這一期這一篇文章

"台灣的房子 還可以買嗎?"(印和闐)

很像在向樓主下戰帖

文中台中部份其實著墨不多 也稍嫌膚淺

請樓主大有空再替大家解惑吧!
房市如股市 沒有專家 只有輸贏家

個人淺見:

1. 好也不超過兩年 因為執政黨第二任政績不佳(目前為止) 下次在野黨頗有機會 但經濟本就不是在野黨強項 且兩岸關係恐有疑慮

2. 台中可能比較好 目前經濟情況不佳 因此未來重點保值重於增值 台北房價是台中數倍 高鐵的影響將使得部分退休或半退休人士捨北就中 如果不是因為工作關係住台中其實不輸住台北 要找親戚朋友高鐵很方便 現在壽命長因此退休人口很多 必須退掉貴房子換便宜又氣候好生活環境佳的房子 又多存養老金 一舉數得 何樂不為!
房市往上或往下?
用猜拳的,是五五波!
講一堆,也是五五波!
時候一到,不就一翻兩瞪眼嗎?

很不公平的是:
屆時,即便有人『判斷』對了,也不會令人佩服!
因為對知識傲慢的反感,掩蓋了對睿智的讚美?
因為主觀、武斷的影像,早已深植人心?
何況,真的『判斷』對了嗎?

在神人的領域裏,謙虛、寬容是重要的.
當平凡人真好.猜錯了,也會被原諒!

還是要摸著良心說:有時,『講一堆』的確不簡單.
但,有時講一堆,卻不知道在講什麼.

匯率究竟要20:1還是40:1啊?
明明面對一些客觀的數據.
甲專家判斷說:因為A所以B.
乙專家卻辯說:因為A所以C.
丙專家脖子更粗了:笨蛋,A根本不重要.問題不在經濟啊!

不斷談數據並批判天下的人,要請他去當經濟部長?
不懂數據,卻能客觀並統籌專家的人,有時『只能』當行政院長...




PS:在誠懇說明後,以為溝通好了.所以,順便刪除先前的炮文.
沒想到,必須再接招.緣起、緣滅,似乎都只是一念之間!

22f wrote:
>去國外學一學..問題就出在政府怎麼知道是假的?
政府就是沒辦法掌握真實的交易資訊,才需要去推動實價登錄
但,如果實價登錄送進來登錄的東西本來就是假的,政府怎麼知道是假?
.(恕刪)

樣本數目夠,就可以判斷。
公道自在人性,實價時間夠長,民間自然可以判斷。
  • 7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