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台中[快捷巴士BRT藍線]由西向東走一趟

winner_feng wrote:
台中的公車,主要問...(恕刪)


我家四囗,5年前95趴坐私車,
現在95趴坐公車,
也是跟住的地點有關,
mz3sp23 wrote:
就是這個!非常認同BRT...(恕刪)


有高密度的班次嗎? 至少也要先比照TTJ那時,壓到15分以內吧?

實際上就連老胡那時期,高潛力公車都失敗兩次

垂直/環狀線的東興/漢口、忠明、大墩,這些不算小的主要馬路

搞不起來還是搞不起來,最後就是等同放生一樣

看看現在走大墩路的60路公車,一天剩幾班,你要怎麼搭?
winner_feng wrote:
不是人人都是老弱婦孺兒童殘障,也只有這些社會弱勢者,才會搭公車...(恕刪)


台中杰阿,照您的的定義擁有中部/北部房子的小弟我,是您眼中的弱勢者.
一中/逢甲/新光多難停車,(您不是自稱TaichuangJay??連台中ABC都不懂) 如果不是西瓜龍在交通毫無作為谁想開車??
回去告訴您主子再不好好幹,小弟家族40票都都別想要!!
  台中棋盤狀適合轉乘公車藍綠都有想到,綠色執政時期時任台中交通局局的長林志盈就研議公車路網計畫,用轉乘來增進公車效率和使用率。問題是這種接駁公車的概念需要短途密集發車。要是久久一班狀況持續,就需要更久的耐心,偏偏市民的耐心有限;頻繁上路或且空車狀況持續,引來弱勢的機車騎士更多的仇恨累積。

  再者,慢速的缺點顯而易見。快速車處於上位階級往往旅程時間可以預見,一小時車程加減十分鐘合理。慢速車處於下位階級旅程時間難以預見,一小時車程視路況可以加減半小時以上。難以預見就不保證行程,難以保證行程就得讓B計畫例如計程車、家人接送、取消行程實行,B計畫實行就是對於大眾運輸的信心崩潰。要是高中生考試完等不到預計來的接駁公車,還可以花一個小時從台中體育場往公益路走路回家。要是遲到跟老闆說一路上都有牛所以搭車遲到得取消會議,除非他是虔誠印度教教徒,那就....。前提牛是上位階級,公車是下位階級,開車自己繞路就好。

  最後,現在不是在推動輕軌嗎?那就實驗性質在輕軌上鋪設柏油路,升級為路面輕軌(限公車進入)。基本上,這就是為何我會認為BRT和公車專用道差異不大。技術的政治性和科學的應用等的論述都可以通用的。


你第一篇文章支持的是:
台北公車專用道/台中優化公車道,各種公車路線共用專用道(C)
反對的是:
台中藍線BRT專屬公車道模式,把其他重疊公車路線趕走(B)

你第二篇文章支持:
公車路線整套打掉重練,改成類似台北捷運L型路線(A)
反對:
台中藍線BRT式專屬公車道模式,把其他重疊公車路線趕走(B)

A>B>C符合一般人的想法
也就是
全市整合公車路網>台灣大道單線整合>沒有整合的公車專用道
全台中市公車路網翻新當然強過台灣大道單線整合
A>B有如常識
我何必反對?

你的論述卻是A>B和C>B
後者才是我反對且感到疑惑處

以上若還有不知所云之處
敬請指教

acer wrote:
怎麼總是會看到,為了想要有BRT,就去打擊其他公車路線的想法。

道路就是這樣子,是有限的資源,光只允許BRT行駛,現況來說,對BRT當然是好事。

但是,一人爽,其他人累,實在有夠給她自私的啦。

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沒人在詬病-多路線共用專用道的這件事。

這麼做沒造成困擾,倒是帶來許多方便,要換車、轉乘、習慣、用台都在一起...等等,好處多多。

但是到了台中,這反而是一件事了。

喜歡BRT,很好,但是,請不要去打擊其他公車路線,既然是『公車』,就是一個路網的概念,是『面』的概念,不能光只有想到『線』。

在都會區更是如此,需要的是一個"網",需要的"面",到處都可以有公車,光光只獨厚特定路線,那直接蓋捷運,比較實際,不需要BRT了。

喜歡BRT,真的很好,但是,不要去打擊其他路線,那不會對推廣BRT有幫助的。

要BRT好,就要允許也給其他路線,也同樣的有該有的路權,這樣子大家互相幫忙,點線面都到位,才是公車族之福。


acer wrote:
接受「不認同」,完全接受。
只是,現在是要討論「公車路線整合」,還是「公車專用道」,還是「BRT」?先設定一個清楚的主題吧。否則,要回應,也無法給回應。
當然可以不認同,不過,你所不認同的內容,其實仍然反應一件事:效率才是重點。
這個主題,已經撩下去,就講更清楚一點。
大家都很在意效率,就拿這件事來討論,來討論,要怎麼提升效率。
選項1: 維持原先直線路線,只是把公車排擠到路旁車道,留下專屬車道給BRT通行。 ===> ★☆☆☆☆ (原因:只有BRT好,其他不好)
選項2: 公車路線重新規劃,重新排列,將直線路線,改成L字型路線設計 ==> ★★★★★ (原因:分散車流,各個區域平均,並且在北捷已經證實有效)
要了解捷運L型路線,對於效率的影響,這邊有一篇文章,大大推薦。
http://toprachel.blogspot.tw/2011/12/blog-post_5020.html
你提的很好,但是,要改善,要做到效率,在台中市要做的,跟台北市一樣,是公車路線的整體規劃,那麼原先台中的BRT,瓶頸還是塞在台灣大道,並無法達到效率提升。
那麼,我們來比較台北與台中,就實際一點的,台中公車路線是有重新整合過,火車站前的停靠站也被移到外圍,這些改變都被罵了一頓,但是有人就是敢做事。(就議題討論喔,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以上,你要反駁,要提出相反的看法,很歡迎呀,但是,把重機上高速公路搬出來舉例,不知所云.... 恩,那就算了吧,請不要這樣子討論,如此的話,我們都可以省一點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




mz3sp23 wrote:
就是這個!非常認同BRT...(恕刪)


謝謝,非常專業。

要做建設,並不容易,有看不到的難題。

不過,權力是毒藥,連柯P都無法把持住,為了繼續當選,變了,對政治人物,還是要盯緊進度,不要輕易的被帶風向,轉移焦點,盯緊進度,回到民生議題,而不是被設計操弄的,不喜歡被戲弄。

期待台中的建設。

labbat wrote:
正好無線通訊是我...(恕刪)

labbat wrote:
台中棋盤狀適合...(恕刪)


回到議題討論,容易清楚,對我們市井小民,比較會有感,謝謝。
huron wrote:
你第一篇文章支持的...(恕刪)


少了一些... 用堆疊的方式,盡可能在您的分類上做補充

公車專用道(包括: 優化公車專用道) ... C
完整的BRT系統 + 捷運路線完整規劃 + 都市再造 ... A
半套的BRT系統 ... b
只準自己走,不準別的公車走,當旁邊塞的要命,專用道上卻空空的 ... X
零和,戴帽子、貼標籤、不管議題,BRT就一定好或不好 ... Z

放在一起

A >> C > b > X >>>>>>>>>>>>>>>>>>>>>>>>>>>>>>>>>>>>>>>>>>>>>>>>>>>>> Z

(ps. BRT的議題並不是在好或不好的二選一,也不是喜歡或不喜歡,而是在效率,在如何做,不知道可不可以這麼說)





sheng5310 wrote:
我家四囗,5年前95趴坐私車,
現在95趴坐公車,





哈哈哈 根據贏家大(或是台中傑大)的說法



winner_feng wrote:
台中的公車,主要問題還是「上班族」不會搭,有車的人誰不開車?
不是人人都是老弱婦孺兒童殘障,也只有這些社會弱勢者,才會搭公車





不知道sheng大

該歸類在哪一個範疇?
acer wrote:
謝謝,非常專業。要...(恕刪)

嗯嗯~樂於跟您討論
好像您有編輯過內容XD
剛才看到您是北投人,我喜愛的大哥-李宗盛也是
以前在他的演唱會開場MV裡有看過

台中嘛...我希望市區不要像台北有那麼多條高架道路穿來越去
當然,以原台中市來說,市區裡本來就沒有大條河川
合併後就需要跨越,高架道路就是無可避免的
西側主要是筏子溪,東側和南側就蠻多河川

歡迎常來台中走走
台中過去其實算是介於都市和鄉村之間
農業區和小工廠慢慢走向大都市
各區域也有很多眷村,有些已經消失,有些保留至今
就看你對哪個有興趣了
acer wrote:
怎麼總是會看到,為了想要有BRT,就去打擊其他公車路線的想法。
道路就是這樣子,是有限的資源,光只允許BRT行駛,現況來說,對BRT當然是好事。
但是,一人爽,其他人累,實在有夠給她自私的啦。
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沒人在詬病-多路線共用專用道的這件事。
這麼做沒造成困擾,倒是帶來許多方便,要換車、轉乘、習慣、用台都在一起...等等,好處多多。
但是到了台中,這反而是一件事了。
喜歡BRT,很好,但是,請不要去打擊其他公車路線,既然是『公車』,就是一個路網的概念,是『面』的概念,不能光只有想到『線』。
在都會區更是如此,需要的是一個"網",需要的"面",到處都可以有公車,光光只獨厚特定路線,那直接蓋捷運,比較實際,不需要BRT了。
喜歡BRT,真的很好,但是,不要去打擊其他路線,那不會對推廣BRT有幫助的。
要BRT好,就要允許也給其他路線,也同樣的有該有的路權,這樣子大家互相幫忙,點線面都到位,才是公車族之福。


就說BRT並不是公車,你是聽不懂哦!!!!!!
自強號,普悠碼,太魯閣是捷運嗎??????

BRT只是用公車當載具
但是其他的理念和公車都是不同的

把台北捷運塞進更多的自強號,普悠碼,太魯閣號
是災難還是優化?(不要跟我軌距不同)

把台北捷運的單純線路全部去掉
改成用數字的是災難還是優化?
要去那裡請查號捷運號次再搭乘

把閘道口全部去掉改成車內刷卡
是災難還是優化?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