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alla wrote:
a.「所有台灣人的稅金」是誰繳的最多呢?你猜猜...
b.4444億的台北捷運初期路網經費,中央出資是58.75%,台北市出36%,剩的5%台灣省出的。並不全都是中央出錢。
請你再幫我查一下
台北市的錢哪裡來?
都是台北人繳的稅嗎?沒有中央補助款嗎?
另外,營運總部在台北,工廠在其它縣市
繳稅金的人會出現在哪裡?
這我不清楚,幫我解惑一下,謝謝!
lulalla wrote:
c.木柵+淡水筷子路網時期,運量已經衝到40萬人,而且當時已經賺錢了,所以預定下一年度開始北捷要繳租金給捷運局。2000年聖誕節藍線通車,2001年北捷已經有能力上繳20億的租金給捷運局。
我不知他的建設費用如何攤提?
順便幫我查一下
再次感謝!
hraltis wrote:
其實過高速公路/安和路口後,就只剩2線道了
被影響的包括:從龍井交流道、海線、台中工業區、西屯區等等要往來市區的車子
以前是安和路附近開始塞,現在提早到東海大學附近
這部份的車道的確是縮減的
但是 "塞" "不塞" 並不是可以量化的詞
很多自稱台中人都說很塞
很多自稱台中人都說不塞
那是塞還是不塞??
以Google的路況/一般時段可以去查出
星期一至星期日,以30分為一個時間點的預估交通狀況
台灣大道/中港路/台12 紅色都是局部路段
所以整條有BRT的路段17.2公里中,差異是很大的
Google 已經細到連快慢車道的路況都區隔開來
可信度很高的
假日秋紅谷到新光路段,只有慢車道是紅色的
快車道是黃色
Google路況

另外想到Google 的BigData 做得真是好
已經可以分析預測各個時段的交通流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