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man wrote:
其實這個模擬圖不難想像...就是把目前中港路的"綠園道"拆除改成BRT
整個就是把中港路的"綠樹"完全砍掉改成公車道...這值得市民支持嗎?...(恕刪)
呵...你又錯了,前面說BRT在慢車道跑,會危及市民安全,所以反對。
現在又說BRT會把分隔島綠帶都拆掉,"把中港路毀了"、"水泥化"所以反對...
能不能先搞清楚再來發文啊?

事實上BRT先前在規劃的時候,就已經把"剷掉分隔島,用來增加BRT專用道"的作法排除掉了
去掉分隔島確實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塞車,路幅不夠等...
我是在PTT上看到的,聽說是胡市長帶頭反對,他說絕對不可以動到安全島(車站外)
所以你看到的示意圖才會好像沒有樹木,因為那是"車站示意圖"
不過以你提的"東海大學站"來看,那是在東大路口,我把相對位置的實景調出來比對後發現,
其實也只有遠處中央有一小排樹,示意圖上空空的根本不是因為BRT會砍樹的關係,現況就是這樣。

你的擔心放到以後去吧,因為等到台中港路藍線可以興建地下化MRT時,
那時才是施工時需要把中央和快慢車道中間全部的分隔島以及行道樹移除的時候。
如果把各種捷運系統對台中港路沿線的分隔島和樹木的影響程度來比較的話
程度大到小是:地下化捷運MRT > 高架化捷運MRT > 輕軌捷運LRT > 公車捷運BRT
也就是說只要興建捷運,不管是什麼系統都需要讓台中港路的"現況"改變,只是程度大小的差別而已
請問你,要樹木還是要捷運?大多數人當然是要捷運!
往好處想,等捷運完工後,分隔島、樹木移除後也還可以再規畫種植,
到時候應該不會再種黑板樹了吧,因為黑板樹對路面結構的破壞力太驚人。
okwap_163 wrote:
親民黨1席,無黨籍10席〈藍骨〉...(恕刪)
別鬧了,不要以為民進黨以外的都算是國民黨的票
親民黨那位姓段,人家要出來選立委,跟你打對台,怎麼可能無條件支持你的政策?
其他無黨籍的就別提了,什麼藍骨,我看是"利骨",有利益才會支持你啦!
打BRT最用力的就是那幾位帶頭的海線無黨籍市議員,去google新聞就知道。
合併後議員問政還有縣市之別,又削弱了支持胡的票數.."台中市14位國民黨議員集體退出議會次團"
事實上國民黨團就是小媳婦,真正能動員的比民進黨團還少,其他的都要用利益去交換..唉..
我當爸了 wrote:
到底是誰砍的?沒遠見...(恕刪)
被誰砍的,可以看一下新聞
其實砍BRT經費,這見仁見智,不予評論
但是砍免費公車經費,就很想罵人,
我台北的同事知道有8公里免費公車,都說這政策很好,有助於大眾運輸使用率提升
一堆只有選票沒有遠見的議員,我唾棄他們
guitar099 wrote:
你還不懂嗎??我指的...(恕刪)
...真的把預算給了大台北....民生汐止線777億...
政院要砸777億 建民生汐止線
2011-11-24 工商時報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吳揆昨聽取交通部總工程款高達777.49億元的台北市民生汐止捷運線的可行性報告,同意交付經建會審議。新北市將變更沿線工業區土地為住宅用地,預估可創造42億多元周邊土地開發貢獻。
未來第一期內湖至汐止段工程,預計可創造稅收90餘億元,全程稅收可達120餘億元。
此外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在會中建議,民生汐止線外部效益應再提高,並要求地方政府儘速成立軌道基金,以基金預算挹注軌道建設。預估工期7年,112年前可望完工通車。
據悉,依可行性報告評估,北市自償率35%,新北市25%,第一期自償率約32%,全線最高為45%,自償率初步符合中央對直轄市補助門檻,中央對北市最高可補助至50%,對新北市可補助至78%,中央與地方將分攤工程建設款,第一期交通部約需編列80-90億元預算挹注。
由於中央財政困窘,已無特別預算挹注,財主單位有共識,要求各部會從特種基金支援公共建設,黃萬翔昨天在會中特別要求強化此一重大建設案外部效益,以特種基金支援交通建設。
財政部則要求未來重大建設需預估開發土地收益及建設完成創造稅收,預先編列在工程規劃中,以減少中央編列公務預算規模。
依新北市初估,沿線透過土地變更開發週邊利益貢獻約42億元,將把工業區用地變更為住宅用地;而稅收方面預估第一期內湖至汐止段可創造土增稅、地價稅、契稅及房屋稅等稅收90餘億元,全線完工稅收為120億元。
吳揆同意民生汐止捷運可行性報告交經建會審查,北市府預計明年完成綜合規劃計畫提交政院核定為目標,希望104年以前動工。
捷運民生汐止線是由大稻埕碼頭起,經捷運淡水線雙連站,沿民生東西路往東穿越基隆河,由民生西路經民生社區、舊宗、東湖,進入新北市社后、樹灣到汐止區公所,包括地下及高架路段,全長17.5公里,共設15座車站。
捷運民生汐止線,緊鄰大稻埕碼頭,串接藍色公路與迪化年貨街,可為附近地區再帶入水陸觀光人潮,也是北市首個連結碼頭捷運站。
官員表示,台北市民生社區、內湖科技園區及汐止等人口居住密度高地區,其間有許多金融辦公大樓、科技廠辦大樓、各型大型量販業等交通集中區域,未來可望獲緩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