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過一個做營建的人告訴過我一件事,他說做營建的,最基本最基本純利要抓一百趴起跳,抓到機會甚至開到百分之四五百都很正常。有其它需求在往上加。除非萬不得已,不然很少改變。他說因為整個過程中變數非常大,就算抓到超過一百趴以上,順利點賺的到,不順利最差利潤只剩下四五十趴,這算混最慘的。成本上漲對現在的大建商來說,只是少賺一點而已,對他們根本沒影響,鬼叫鬼叫的,就是貪婪的聲音罷了。
看到勞務類指數的數據就覺得很好笑,工地的技術工工資跟30年前差不了多少,又長期引進外勞,點工日薪制又跟勞工法定最低薪資調漲無關,工資還全面漲個鬼。這些就是拿數字在編故事把高房價合理化而已,怎麼不把建商的營造利潤跟每年的EPS也一起列出來?
joeybaby2017 wrote:「不敢看報價!」建商自曝有苦說不出,營造物價創歷史新高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殺頭的生意有人搶...看看物價高漲.建商還是前仆後繼的搶建..囤積建地就知道根本就是高獲利土銀已經開始控制土地融資了就看看不用本錢光靠土地融資.建照融資的建商能不能夠光靠自己的資金去蓋房炒房了
joeybaby2017 wrote:「不敢看報價!」建商自曝有苦說不出,營造物價創歷史新高 那就不要預售,蓋好了,看成本到底多少,到底要賺多少,都算清楚了,再定價出來賣啊,這時有本事加個十倍賣,有豬頭要買一樣賺到流油。買家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到底是買到了什麼東西。一開始就想著資金風險轉嫁,嘴巴說十分,蓋出來的東西搞不好就七八分等級,話術一堆,就想著吃乾抹淨不擔風險,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更何況,如果真的這麼難賺可以收一收不要做了啊,反正一家不做,或是自己覺得不划算所以不做,自然會有別家挑起來做,每個行業都是如此,這就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