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請問一下 建案公設比的高低差在哪? 為什麼要花大錢買公設?

flydream812 worte:
每個人需求不同,以我...(恕刪)


好像也是有可能
所以其實建商在公設比的拿捏上來講
應該也是一門學問!?
公設比真的是很神奇的數字
因為地目不同,每個建案都不能直接比較
高公設比也不一定是公設多啊!
有的建案停車位賣你5、6坪,其實多出來應計的坪數,都偷偷灌進到整棟的公設裡面… 所以公設比都拉高了
另外公設多,水費、電費、管理費、人事費用… 這都是一門每月賺錢的生意
Charlie~~ worte:
您說的以我主觀
但我的主觀 其實也是大多數人的主觀
不信請看討論串...(恕刪)

那叫同温層...
要看大數人喜好,就是看市場高公設和低公設佔比,不是看同温層。
我個人也不是很常去使用有的沒有的公設,但還是買有公設比不低的大樓,因為喜歡它的質感。
但我不以自己喜好去投射別人,我住的大樓公設使用率確實蠻高的,建身房常常在維修。
也有的人不喜歡有管理的房子,覺得要繳管理費心很痛,但我選房子,沒管理的一定不考慮。
所以有的房子訴求高檔管理和華麗公設,有的房子強調低公設和無管理費。
各取所需!
fifaworldcup worte:
公設比真的是很神奇的...(恕刪)


果然還是要看市場接受程度
但現在的市場其實越來越複雜
也會有奇怪的現象出現
sunyearhuang worte:
那叫同温層...要看...(恕刪)


您說的也是
但實際的市場情況
也是有可能偏離消費者的預期

好比大家選出韓國瑜 希望他能改善高雄經濟
這是大部分民眾的期許唷
但 他卻執意要選總統(違背市場情況)
所以最終他一定不會選上

從這件案例 我們也可以推估 整個市場其實不一定是愛公設比
建商公設比越拉越高 不一定是消費者的需求
現在房價的趨勢總體是下跌的 交易量也是在下跌的

當然 這也不只跟公設有關

其實最準確的 還是要跟市調公司合作

最新的新聞標題是:公設拉高 房價墊高 8成民眾只要公設20%
您可以去谷歌~
這不是同溫層了吧!?
新聞連結:http://home.appledaily.com.tw/article/index/20120526/34254590/
Charlie~~ worte:
有個讓我很無解的事情...(恕刪)

除了電影院之外,游泳池和健身房我都會去用。
最主要是方便,對很多非重度使用者而言,社區的健身房和游泳池就堪用了,在家無聊看電視的時間就可以晃去健身房運動,衣服換一下毛巾拿了就可以去游泳,不必準備一堆東西出門。
White bear worte:
除了電影院之外,游泳...(恕刪)


您說的也是
方便是最主要的因素
而方便也能換到時間成本

這就要取決於到底 消費者願意用多少價格
來去購買時間成本的價值了

在台灣經濟普遍不佳的情況下
(許多民眾都是從事時間換金錢的職業)

高低公設比...也是一門重要的藝術
Charlie~~ worte:
原來如此 時間就是金錢 也是考量的點之一

不過說真的...就我觀察~

自住客不愛公設
投資客很愛公設

但當投資客真正要出清 來賣給自住客時(剛性需求)
卻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那麼高的公設其實不好賣

然後房市就爆了

房市有那麼簡單解釋,那就人人是神了.
fifaworldcup worte:
有的建案停車位賣你5、6坪,其實多出來應計的坪數,都偷偷灌進到整棟的公設裡面… 所以公設比都拉高了...(恕刪)

地下停車場那些要算到公設持分,那些要算到車位持分,有一定的政府定的算法,不是愛怎麼灌就怎麼灌。
但這公定算法是一直改來改去也沒錯,但也不是停車位只有5"6坪就是灌公設。那要看停車場格局而定。
舉個例,停車場格局好,車道面積比小,自然其車位面積持分比就會小。
台灣台中市民 worte:
房市有那麼簡單解釋,...(恕刪)


的確 畢竟每個人 每位消費者考量的也都不同
市場經濟 是很複雜的~~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