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本角度看根本沒有跌的空間從土地角度看,房地價稅逐年大幅增加,土增稅,交易所得稅逼得土地成本越來越高從加工的成本來看,人工水電原物料也是持續高漲,以前大樓一坪營造成本8萬多,現在10萬都很拚了的確市場是不景氣,但是成本擺在那邊,逼得建商推案坪數越推越小,但是單價還是持續往上走但即便如此建商利潤依舊不是很好,因此現在市區推案量也越來越少了,建商逐漸往舊台中縣區甚至彰化、南投發展。怪只怪居住正義跟萬年不漲的薪資,居住正義的人拿著國外房產持有成本來跟台灣比較,舉證台灣房產持有者有多麼不公不益,殊不知台灣所得有多低以及房價/房租比已直追存款利率,而政府也樂得跟著大學生舉大旗反商仇富順便增加稅收。但當大家看著大地主、建商被課高額房地價稅的同時,小老百姓的荷包是否也跟著變薄了?買不起房的人都只想要房地產崩盤來個財富重分配,但是當有錢人都窮了的時候, 窮的人怎麼翻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