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
張溫鷹時代,舊市區西屯筏子溪與南區靠近烏日大慶街那附近淹過一次嚴重的
胡志強時代,舊市區麻園頭溪與黎明溝氾濫造成從中港路忠明路口一路淹到新光三越朝馬陸橋那邊,南區與烏日交界的旱溪那個時期雨大也常淹
縣市未合併時,臺中市河川整治是靠經濟部水利署河川局,所以和市長沒太大關係。
張溫鷹時代曾經整治過梅川,也是後來梅川就算雨大也不至於氾濫的主要功臣。舊市府開始與河川局協調筏子溪河道改建工程也是從那個時代開始。
胡志強任內大淹水後,他在市區埋了不少大箱涵調節大雨時的水量,對減少淹水有不小的成效。(不過因為一般人看不到,因此造成一些市民誤會胡志強任內啥都沒做吧)
而秋紅谷公園的誕生,和胡志強時代的中港路大淹水有關,因為被鄉林建設挖出那個大洞,淹水後才有人建議用那個洞調解市區排水(筏子溪未整治前水位暴漲的話,市區的水會排不出去),順便做治洪池,降低市區再次大淹水的可能性。
其實上面的資料,全都查得到,也沒啥好吹捧或抵損。理性的討論,是台灣社會一個很需要學習的課題。
我通勤的路線每天都要經過中港路
老胡當政時約2009/10左右,中港路還是有淹過一次
還有一次是洪水把橋用垮 順便帶走一個高中生
但是 老胡他的政績日後自有公評
我賭爛的是,選前把BRT講的萬惡不赦 現來個換湯不換藥還是降級版的優化公車
卻在歌功頌德,阿死亡右轉有改變嗎? 倒是車班降低很多,然後拿雙節公車這種大量運輸通勤使用的車
拿去跑小貓沒兩三隻的觀光路線
路平? 平在哪? 去高鐵時建國路還不是像被炸過一樣 中港路還不是一樣不平
張溫鷹的公園? 那要不要說他的地下市長老公 還有金錢豹跟當時大雅路的豐功偉業
要就公平點該批就一起批 每次都載著有色眼鏡在那邊批判 還真不塊是民調祖師爺調教出來的
講治水是中央政府的是與地方無關,那以後就不要在講那種 賴神治水有功,淹水中央八成的屁話
本当の自分を、いつでも表現できる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