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路也搞定了。我前陣子看經貿河南路口那邊也在修路。
對於公園,我只希望樹多、綠地多。水泥儘量少。可是我看裡面還是很多水泥舖面。
台灣公務員有不堆水泥就會死的病。
一般人都覺得蓋塔是讓城市國際化的萬靈丹,
其實有點無奈,但身為人的確在心理層面上都會崇拜巨大的東西,想當然直覺就是蓋一個塔最省事。
但大家要去釐清一件事,蓋塔跟城市國際化或提振觀光完全無關。
對於不了解建築尺度比例的人都覺得蓋就蓋有什麼關係,反正中央公園這麼大沒差。
但那是以人站在綠地的角度,如果是從台灣塔旁的馬路或旁邊的建地往上看,都是恐怖至極的事。
就像一個永遠不會拆掉的巨大鷹架。
而藤本壯介的設計理念據我所知當初是很實驗性的想法,只是為了反思塔的意義,誰知道得了首獎,只好硬著頭皮簽約。
且依照競圖合約,建築師不可做大幅度的變更設計,也就是說藤本壯介想改設計也改不了。
最後結果除了媒體披露的預算問題,另外媒體沒說的就是營造實務和台灣建築法規檢討上都幾乎不可行。
光是它三百米高的植栽要如何維護就是一件大問題,請問颱風天會不會把哪棵樹吹下來?樹從三百米高掉下來多可怕。
鋼骨防鏽要如何養護?如果為了養護而做了很多施工爬梯,還會有人覺得好看嗎?
台灣塔本身的問題撇開政治以外,有太多可以說了,但今天點到為止。
從很多人對之前台灣塔的觀感和評論就可以看的出來
雖然我也覺得很大膽有疑慮,但基於"相信"
我期待有智慧的建築專業人可以在台中水湳將創新想法實現
而不是以現有的眼界去否定甚至謾罵
就因為創新和獨特性,它才有可能成為世界級地標建築
才有成為台中市觀光財的機會
很可惜台中市民捨棄了這個機會
而取而代之的所謂"數位營運中心"
至今的規劃顯示,基本上就是一棟200M高的商辦大樓
而且也許是棟很"綠化"、"低碳環保"的綠建築
(300M高的觀景台有樹木會被質疑,200M高的觀景台有樹沒問題?)
但在原規劃在中央公園的微氣候調節機能也被砍掉後
已經沒有足夠的獨特亮點成為"世界等級"的景點之一了
sunnight123 wrote:
台灣沒有一個像樣的...(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