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台中鐵路高架+綠空鐵道 打造中區「城中城」


部產生 wrote:
大智路應該還是會打...(恕刪)

那麼大智路和平面軌道交會處,不就要再做一個平交道!
而且大智路還是從台中新站底下穿過去,很難想像還有一條平面軌道在旁邊!
高架化後火車走上面
不會跟大智路交錯

這邊平面軌道應該不會拆除
變成 廢線跡
就跟 神岡 的 自行車道 看的到 鐵軌 一樣


以後火車也開不進來
因為沒有建跟高架連結的引道~

甚麼叫做帝國糖廠森林公園,這是甚麼爛名字!

麻辣火鍋麻辣燙 wrote:
甚麼叫做帝國糖廠森...(恕刪)


沒講沒注意

是星際大戰的帝國嗎?

還是台中市民有那麼懷念大日本帝國?

介石經國中正都要扔了,還用這種軍國主義時代的名字

這篇等著被管妹回收吧!


mmike wrote:
沒講沒注意
是星際大...(恕刪)


拜託想當日本人的

移居或移民請自便

不要把台中市民拖下水
台中糖廠 -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4%B8%AD%E7%B3%96%E5%BB%A0

1912年,
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於臺中廳廳直隸臺中區興建「台中製糖所」,每日壓榨甘蔗量為1,500公噸。

1914年,
帝國製糖在臺中廳苗栗三堡內埔區興建「台中製糖所第二工場」(今月眉糖廠),
原台中製糖所更名為「台中製糖所第一工場」。

1945年
臺灣光復後,更名為「臺中糖廠」,先後由臺灣糖業監理委員會、臺灣糖業接收委員會管理。

1946年9月,
臺灣糖業有限公司成立後採取分公司制度,臺中糖廠歸臺灣糖業有限公司第一區分公司管理。

1950年7月1日,
分公司制改為總廠制度,
臺中糖廠改為「臺中總廠」(含潭子、烏日工場)
並督導月眉、新竹(含苗栗工場)、埔里、溪湖(含彰化工場)、南投、溪州等廠。

1967年7月,
再改為大廠制,臺中總廠劃歸臺中區。

1969年7月,
臺中區因原料不繼被撤銷,臺中總廠因降為一般糖廠而更名為「臺中糖廠」,
月眉糖廠改為臺中糖廠第二工場,臺中糖廠並改為直屬臺灣糖業有限公司。

1990年11月1日,
台中糖廠停壓,後於1993年停閉

hiei0 wrote:
拜託想當日本人的 ...(恕刪)


聽說有人想花百萬把台中公園的鳥居立起來當政績..

大智路就是被育達補習班那棟擋住的,後來有協商成功嗎?拆得掉嗎?
中區能夠有新建設是非常好的事,畢竟已經沒落了十幾二十年了,從讀書到工作都在台中的我,對於中區的沒落也是感到相當的可惜,印象中,中區的沒落是從中正路變成單行道那陣子開始的,年代久遠,而我也很久沒有到中區去了,問我為什麼很久沒到中區去,有很多原因
1.我以前去中區,十次有九次是去電子街買電腦設備,因為以前沒有nova、燦坤等大行3C賣場,但是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離我家也近,就漸漸沒去電子街了,所以中區要發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是別處沒有的,或是別處即使要模仿也模仿不來的,可以讓大家一想到某樣事,就想到中區,我覺得這樣才有復興的機會,所以中區的特色是什麼呢??
2.停車不方便,我記得小時候家人到中區吃喝玩樂,最大的問題就是找停車位,以前車子還沒這麼多都找不太到停車位了,現在更是困難,導致違規停車的一大堆,也不見警察取締,中區路又小條,開車到中區實在很痛苦
3.騎樓佔用嚴重,高低不平,其實這個問題從以前中區還很熱鬧的時候就一直存在,只是以前大家都這樣,所以不以為意,但是時代在進步,三十年前大家不在意,不代表三十年後大家一樣可以接受,由其是像我家小孩子還小,出門都要推嬰兒車,中區的騎樓小小一段高低差之大之多令人匪夷所思,我只能一直搬推車才能前進,根本沒辦法好好推,有的商家更扯直接就占用整個騎樓根本就沒辦法推車,只能冒險推到馬路上跟車輛爭道,這樣子不友善的環境,我也只能選擇少去,畢竟現在新的重劃區都用得很好,我寧願去那裡消費,這邊我也要稱讚一下花蓮,前兩年用了一個專案把原本的騎樓高度統一,或是設置斜坡,然後所有騎樓嚴格取締違停,專供行人使用,現在走在花蓮市區的騎樓非常的舒適阿,
拉哩拉雜講了一堆,我覺得要重振一個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特色,然後要有友善方便的環境,還有熱愛土地的民眾,有了這三個要素,要振興才有根本
這個計畫要搞的好 除了保存之外

第一要點是為什麼鐵路要高架?

如果鐵路高架 結果舊鐵道一律保留 還留下一堆地下道

這不是白痴的行為嗎?錢太多?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