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me wrote:我沒有政治傾向,只是...(恕刪) 評估一個疏運效率大於或等於現行BRT的大眾運輸才會明白道理在哪邊。拿單一個數字來說貴或不貴一點意義都沒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你有搭過嗎?BRT完成之前有在中港路上使用過大眾運輸嗎?如果有的話你覺得差異在哪邊?找幾個有在利用的人問問,網路上查查他們的搭乘感想,恐怕都比在這兒等人解說來得有助益。
Notime wrote:我沒有政治傾向,只是...(恕刪) 從蓋BRT之前我是一直覺得,光靠BRT不是唯一治本的方法我覺得整個大台中的公車應該都要拿出來檢討班次,路線,營運方式這三個先整頓好,對於現行交通及運輸量比較有感而且花費應該也相對的省
acerasus80 wrote:R大的意思應該是說,...(恕刪) 基本上這個問題早就被討論到爛掉了不設在中間為 中間土地有許多是私人的 徵收要很多錢不要以為中港路日治時代就這樣大 現在的樣子是1970年代拓寬的然後brt是給中央看 藍線有那個運量用以爭取蓋mrt你蓋在中間 那以後mrt要怎樣蓋?不過現在也不用管了003說台中不蓋mrt了 哈一切龍是空
前任交通局長是 逢甲大學的老師,不曉得他對台中市的公車有何感想?有無座過台中市的公車,希望他座幾次35號公車,感受看看【西屯路的單線道】,公車如何停靠公車站牌!有一整年每2天從朝馬座公車到【榮總站】去做腰部復健,當中看到【地底盤公車】對老弱病患的好處,上下車方便很多。為何不開車or騎車去榮總,榮總的停車是一個問題。從台北來台中住這幾年以來,看到現在大家都把交通重心放在【中港路】上,但是到底有幾個人曾經【坐公車遊台中過】!或許我們在台北市座公車習慣了,來台中看到【公車8公里免費】,眼睛亮了起來。列幾次座公車的經驗,雖然人邊的朋友,覺得我們太閒沒事做,1. 【目的地:新社花海】從【逢甲35號】轉乘【文心路公車】到【東東芋圓】吃點心,再轉乘到【亞哥花園】回憶小時候的記憶,轉乘【花海專車】賞花去。記得那時【花海專車】是從太原路的停車場發車,覺得太麻煩才決定一路搭公車。2. 【目的地: 好市多】從【逢甲35號】轉乘【文心路公車】到【豐樂公園站】下車,步行10分鐘去採買。這次回程從【豐樂公園站】坐公車,有一個大疑問,這站牌明明在"南屯公園前面"為何麼取名【豐樂公園】,無聊打電話去問的結果是【豐樂公園比較有名】,傻眼吧!3.【目的地: 豐原廟口夜市】從【逢甲35號】到【一中商圈】吃吃逛逛,再轉乘【100號公車】順利到【廟口夜市】。之前去廟口夜市都靠信用卡到【太平洋百貨】享停車免費,但是這邊的交通真的很混亂,所以才決定之後採用【公車】出遊,還好這2路線的公車很多。我覺得【中港路公車】不能代表台中市公車,中港路上的BRT一定有正面效果,但是這樣的設計,我覺得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列舉幾項1.【站體不實用】明明是2節公車為何要要蓋這麼長的站體,有4節的長度?(後面有答案)快車道這面為何不採用封閉式,防止有人要穿越。髒亂就不用講了,反正不是說還沒驗收。2.【查不到下班車何時到】這可決定要不要上車擠沙丁魚!!!!去年到世貿看寵物展,坐BRT回程整個擠沙丁車,很想罵人!上到朝陽橋才發現,慢車道的公車都沒人坐,果真是【BRT蜜月期】坐到【SOGO站】下車回頭猛然發現竟然後面有2班BRT,一班在站體內,一班在後面停紅燈,【原來站體這麼長,是要一次停2班】3.【站牌名稱請現代化】誰曉得【茄苳腳】【福安】【中港新城】這幾站在那邊十字路口上?4.【上橋驚心動魄】從【秋紅谷】上朝陽橋,司機總要注意看左線的來車,等沒車時一口氣衝上去橋上,不然會發生【死亡交叉】碰碰車!...還有幾點之後再補上。以現在的狀態,是20多億的建築設計成本,我覺得沒這個價值,因為它還可以更好!lordkikuko wrote:1. 公車門開左邊抵...(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