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台中BRT與高雄LRT

創造新價值 wrote:
但我卻沒有看見任何媒體或是鄉民討論大順路專用道問題
反而只一直砲轟台中BRT專用道,高雄LRT也是如此有專用道
三立、民視、自由怎麼只砲台中BRT卻不砲高雄LRT?..(恕刪)


我只知道你會為了這幾句話在01被砲到死, 甚至還有可能被人回報, 被刪文

有些事情, 是絕對不能講, 不能提的, 是禁忌

創造新價值 wrote:
5.BRT與LRT廣義來講是捷運一種。在國外並沒有捷運這名詞,他們只說SUBWAY
而SUBWAY通常指像是北捷板南線木柵線等、中捷文心線、高捷紅橘線這些。
在國外可能會說 "I went to school by LRT or by BRT."
在國外直接講SUBWAY、BRT、LRT,只要方便就好,重點是服務。

Subway是地下鐵的意思,
以台灣的鐵路地下化來說,
在美國應該也會被叫做Subway。

事實上,最早的幾個地鐵(Subway)都是直接用蒸氣火車下去跑的,
比如倫敦地鐵最早的路線,
常常都有乘客薰死在車廂。

西方文化圈的大都市,除了地鐵與城際鐵路之外,
通常還有一種介於中間的軌道運輸,
中文翻譯作通勤鐵路,英文叫Commuter rail,
以前沒廢線之前的台北淡水線有點像這種東西,
現在北部的台鐵捷運化,多開很多小站,也是想走這種路線。

至於說LRT,這個東西的起源跟鐵路、地鐵通勤鐵路這些不同,
它在馬車時代就有了,
以前倫敦巴黎這種大都市,在市區有公共馬車系統,
類似現在的公共巴士,
由於運量過大,馬車變成六馬八馬拉的,有的還會掛兩節車廂,
為了避免翻車危險,最後就變成在路上鋪軌道,然後弄軌道馬車。
這就是輕軌系統(LRT)的由來。

grifon wrote:
BRT 就這樣,巴西brt也會一次來好幾兩輛,又brt有時刻表嗎

看國家與城市,有的地方就算公車也有準確時刻表,
在每個站牌就算提早到站、就算沒人搭,也會等到時刻表時間到了才出發。
日本就是這個樣子。

有的地方就算是跨國對號列車,也不會遵守時刻表的,
比如說印度就是這樣。

grifon wrote:
https://ww...(恕刪)


BRT好幾個國家實施,美國、日本等。

好的不比不學,專門跟第三世界國家比。

台中BRT與高雄LRT

新竹也有個PRT~~只是跟台中高雄不一樣的是,這是不會實現的PRT


唯一讓我不懂的是...BRT車站為何不設置在中央分隔島?
一.來站體變大變少
二.來整條路線只要禁止左轉就好了...
就不會出現車輛要切換快慢車道時必須跨越專用道的問題了...
請參考

5.BRT車道為何建置於臺灣大道快車道?
ANS:本市快捷巴士BRT大眾運輸系統,主要利用快慢分隔島以及部分快車道做為BRT車站及專用道來使用,因快捷巴士BRT系統具備專有路權及站外收費之特性,故需要一定的路幅空間來做為建置系統的空間使用。
考量現況臺灣大道的車道配置狀況,若以慢車道做為快捷巴士BRT系統的建置道路,對於站外收費的封閉式站體會有設置上的困難,且對於周邊住家進出動線會有所影響。
而設置於外側快車道係因快車道設置之位置若設置於中央快車道時,對於目前BRT雙節車輛的車門開啟位置,臺灣法令限制僅能右側開門,因此若設置中央快車道處,將會有逆向行駛的現象出現,因此綜合上述考量,將BRT大眾運輸系統設置於以現況快慢分隔島區間處,並佔用部分快車道、部分慢車道空間,藉以盡量降低慢車道、快車道之衝擊。
另考量朝富路至忠明南路路段雙向車流量較大,將現有3快車道改劃設為4車道,仍然維持3快車道及1BRT專用道,且臺灣大道慢車道取消路邊停車格後,亦無小客車停靠、駛離時與直行車輛之交織情況,慢車道車流會順暢甚多。
再者,BRT通車營運後,臺灣大道大眾運輸系統將以BRT為主,尖峰時間能較一般公車節省30~40%旅行時間,既有市區客運、公路客運或國道客運路線將適度調整,慢車道僅剩少許公車行駛、靠站,公車與機車及小客車的交織情況也會改善甚多,整體車流會更順暢,交通更安全。讓民眾不管就成本或時間效益等因素考量,都會覺得搭乘BRT是最佳的選擇。



yves wrote:
唯一讓我不懂的是.....(恕刪)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