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看過...包租兩年後還給屋主,此時有無租約是屋阻的事情對面海派剛成立,不做個十年應該不會搬走先前海派有發生槍擊,我一直在看哪幾戶是不會被流彈打到的...有哪些公司或外商的高級主管願意住在海派對面到時會不會是海派高級主管的宿舍呢...兩年後還給屋主,高級的物管公司會不會撤退...以上都是順天無法回答我的問題
有幾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整個包給物業管理前兩年依據成交價[也就是建設公司賣給住戶的價錢]固定給大約3~4%的每年回饋問題是兩年後依據甚麼樣的價格來衡量分配租金的依據?兩年後奢侈稅閉關之後如果有另外成交那租金回饋的比率就可能會讓住戶間起爭執因此整個大樓的住戶管理委員會的主委可能就變得相當有自我裁量權裁量權過高可能爭議就高而且從報紙上看起來建設公司保留10%的戶數這個以後管委會的主委就已經基本上有10%的票源主委可能一開始就被建設公司掌握住了誰掌握住主委誰就可以主導分配盈餘的權力這個令人有點疑慮
個人覺得住家與店面的最大不同是住家只要住爽就可以所以價錢的決定在於是否有人滿意住家的屋況因此這幾年住家的價格飛漲商業店面或是套房的價格在考慮入手時通常會考慮投報率投資報酬率基本上會與商業店面或是這種出租套房有連帶的關係雖然近年來出租的報酬率與房地產的價格無法匹配可是當下個接手的人在思考是否入手時必然會考慮到投報率因此投報率可能就會是這些商辦或是出租套房下個接手的人的重要考量事實上也是無形的緊箍套基本上這樣的物件的思考可能要與一般的店面入手的考量相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