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3sp23 wrote:臺中市政府推動公車捷...(恕刪) 不太知道什麼是BRT, 有人可以解釋BRT跟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有甚麼不同嗎?如果只是低底盤公車, 但是一樣要等紅綠燈, 這樣好處在哪裡?台北市有很多公車也是低底盤, 公車也是塞車塞得很...
mz3sp23 wrote:臺中市政府推動公車捷...(恕刪) 所以說,BRT=公車專用道?除非馬路很寬(至少單向3線道以上吧?而且要有空間設置候車島),符合這樣條件的主要幹道並不多吧?而且要考慮巴士路線的配置狀況,像台北羅斯福路的公車專用道就遭人詬病,因為沿途許多巴士路線要轉彎,須提前駛離專用道,使得走在非專用道的巴士比專用道的還多,交通更雜亂,效果不彰....
人家桃園市的立委和市長過去一年沒事就往中央陳情加抗議結果上周就又真的要到一條已核定了的市區綠線只有老胡乖乖聽話結果要到的brt還不一定真的有經費蓋哀...真的是態度決定一切...mz3sp23 wrote:臺中市政府推動公車捷...(恕刪)
現在的公車路線83,88路和捷運藍線的精華路線高度重疊再加上現在還有8公里內免費的誘因可是實際觀察下來,利用率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見沒有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習慣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沒有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習慣,就算蓋了高運量系統,難道利用率就一定會比相同路線的免費公車大幅提升嗎?
hpchang66 wrote:不太知道什麼是BRT...(恕刪) BRT除了有專用道之外還有優線號誌,所以公車不用等紅綠燈。在無法設置平面專用道的路段也會以立體化的方式穿越。使用的車輛除了有低底盤之外,還有雙節車廂以增加容量。月台跟車門之間的落差也比現有低底盤公車+公車專用道月台更小。目前世界比較先進BRT系統有導向公車技術,停靠月台的精準度不輸軌道捷運。售票比照軌道大眾運輸模式,乘客上車不用再排隊投幣或感應電子票卡。BRT是一種比較接近輕軌捷運的交通系統。s120p240 wrote:人家桃園市的立委和市...(恕刪) 中央已經同意了。除了同意中港線進入細部設計外,還另外同意規劃5條路線,總計6條路線。
很好玩嗎? wrote:BRT除了有專用道之外還有優線號誌,所以公車不用等紅綠燈。在無法設置平面專用道的路段也會以立體化的方式穿越。使用的車輛除了有低底盤之外,還有雙節車廂以增加容量。月台跟車門之間的落差也比現有低底盤公車+公車專用道月台更小。目前世界比較先進BRT系統有導向公車技術,停靠月台的精準度不輸軌道捷運。售票比照軌道大眾運輸模式,乘客上車不用再排隊投幣或感應電子票卡。BRT是一種比較接近輕軌捷運的交通系統。...(恕刪) 所以中港路將設置高架車道及高架月台來行駛BRT,讓公車不用等紅綠燈?
要蓋就好好的蓋,按計劃完工啟用,連很多台灣人搞不清楚在那兒的鹽城市都有2條投入營運了,輸很大的台 灣.....人家利用率低到非上班時間幾乎沒人坐,行經的部份路段還在拓寬中,估計是BRT工程和道路工程一起進行,這樣人家都敢蓋,台中人都多成這樣了,還在等甚麼?mz3sp23 wrote:臺中市政府推動公車捷...(恕刪)
原本台中要的是真正的捷運(軌道高架或軌道地下化),只因為中央不給錢,"不得已"才選擇BRT(公車捷運),為了蓋BRT這種偽捷運、假捷運、山寨版捷運,就不得不開始吹捧BRT的好處,要不到真正的捷運,硬是要蓋這種假捷運,說穿了還不是為了背後的利益。BRT(公車捷運),雙向都各別要有一條公車專用道,中央分隔島可能有一部份會挪給公車專用道使用,每條道路的情況不一樣,一定會壓縮到原本道路的空間,只是嚴重程度的差別而已,影響到原本的車流量在所難免。中央分隔島如果挪給公車專用道使用,原本的左轉車道就不見了,公車專用道最有可能設置在最內側的車道,沒有了左轉車道,再加上BRT在最內側擁有最高的行駛優先權,結果就是BRT沿線的交叉路口全部會禁止左轉。BRT的公車專用道有最高的行駛優先權,BRT的優先權高,與它交叉的道路相對的優先權就低了,百分之百可以確定會影響到與它交叉的道路的車流量。BRT就是犧牲別人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