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n520 wrote:
也許你不知道1900...(恕刪)
打房的根基與目的是避免房地產飆漲泡沫化,造成社會及經濟上的恐慌.
其結果應該是努力若干年而有能力買屋,待經濟穩定而有餘力換屋..
台中市房價M型化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是看不看的起,而非買不買的起的問題?
好的房子有A咖的品質及地段,有向下調整的機會時,等待接手的是`恃吾有以待之`.
相反的A咖房子於B咖地段或是B咖房子於A咖地段修正時,就是看人厝緣而定了..
至於那些跟著別人亂漲的?咖房子自然會回它該有的價位.
總之,房市起起落落,一天到晚叫買不起的,即使跌再低他都認為還會有低點.
老話一句,有多少能力就買多少的房子,不可能又要馬兒肥又要馬兒不吃草.
我以前初出社會也是3萬多元,若干年後首購也只敢買400多萬的房子.
忘了說明一下,當時與銀行談的團體房貸優惠利率還要9.多%,大概16年了吧?
祝你早日圓買房的夢,不要太相信所謂學者的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