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指菜鳥 wrote:
台中市科博館 美術館邊200公尺內
一堆200多萬的公寓
有錢買好一點沒錢就住差一點
雙B不是人人買得起
不要眼高手低(恕刪)
問題是之前賣1XX,換個人上任就可以賣到2XX??
你說的附近我也有看過!華美街附近有戶之前售價1XX,有人買去稍微裝潢,轉手出售賺多大阿!
重點不是眼高手低,而是太多人這樣轉一手!賺的那麼大,打房??我支持的勒~
理由很簡單,有沒有心是關鍵,炒房的問題在於:透過資金以投資(投機)方式獲取利潤
這個公式中:1.80%資金是跟銀行借來的(不是自己的存款),2.獲取的利潤過高,又非生產財
所以就有不道德或者讓人產生掠奪他人血汗的厭惡感
投資客如此,建商也是如此,利用大筆貸款買地,蓋房當開炒樓第一槍的先鋒。
所以,他們都是玩以「小」博大(其實本金也不小,我就沒有),玩大家的錢(銀行存款戶),賺您我的錢。
(在罵他們的行為時,當然我們也要檢討,為啥我們沒有玩那個遊戲的入場券「第一座金山」)
投資客,建商,銀行三者就建構了「炒樓集團」。
換言之,看倌您覺得您要如何處理?是治標的限制投資客炒作數量(持有屋數)還是根本斷他銀根?
對岸真的想打房,所以限制持有戶數(治標的),貸款成數限二成以下(治資本),一槍打死,
房市交易馬上下來,試問,有多少投資客願意,也能夠每戶投入80%自有資金,持有一年以上,
承擔這種高風險?損失還是「真的」,不是斷頭法拍的有限損失前三年利息而已?
賺來的利差還不一定比相同資金投入其他產業有夠多的投資報酬率。
(去掉投資的「槓桿」大概就不能稱之為投資了)
同樣的,建商養地,可以阿,叫他用80%自有資金去養,不可以跟銀行融資,
建商蓋房,也一樣用自有資金80%去蓋,不准拿銀行的錢來玩
那還有誰炒得起?銀行不是不知道借錢給他們有風險,但是因為
中華民國政府不敢讓銀行倒(政治獻金,政客超貸重要來源),還有高利息收入可以賺
所以三邊一起努力吹大泡泡,泡泡不破,小資產倒楣,泡沫化了還是廣大小資產倒楣
那您如果是其中之一,您玩不玩?
大家搞不好都背過三民主義哩(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這還是個憲法號稱奉行三民主義的國家
但是「漲價歸公」不就是處理炒地皮吵房的方式,但前提是公告土地現值等於交易市價
一個中華民國政府都搞不定交易實價登記,將公告地價與現實市價拉平的核心問題,
自然無法壓抑這屬於資本主義特有的問題(美國可以印鈔票將泡沫產生負債轉嫁全世界,我們大概沒能力)
所以,政府官員虛應故事,補小洞不補大洞的心態就可以很明顯落實在政策上。
當然,官員也問了我們另外一個問題,我們能否承擔現在這個泡泡破了以後的後果?日本遇過一次,美國剛玩過。
沉痾至此,大概也只能等孫中山投胎,再來個「沒有偉大破壞,就沒有偉大建設」
一切歸零重來。哈哈,想想是悲觀了些。純屬有感而發,不一定對,大家看看就好,別太認真。
「馬政府」的魄力不足,總是要看別人做完之後再跟進,
這次政府的「草案」第一階段要考驗的是會不會過關??
何時過關??
「會不會過關?」:應該會過關,畢竟買不起房的票要爭取過來,不然會跟這次縣市長得票數開出來,
藍綠差距不大,不來點真的解決民怨,小馬哥連任之路就很難了。而投資客嘴巴
罵歸罵,但投票時還是要投給藍的,不然到時變天,會不會把「ECFA」推翻,
變數更大。
「那何時過關?」:立委選舉之前--年低
總統選舉之前--明年三月
短期影響:
1、329檔期(現在改228)預售案泡湯了--本來928想開高的更不敢開高(本來想年低才會被打到,那知
2月厎就先被掃到)
2、投資客進場的力道跟時間會變慢很多--(投資客吃貨至少會比市價低一成,出貨會比市價高0.5成到1成
中間利差2至3成,如果沒先找好人頭,利潤吃光光,搞不好卡到時,利息都賠進去,人頭行情高漲,
找人頭跟養人頭都要時間,市場(特別是熱門區)的投資客參與數會降很多(30%有吧)還沒市調)
3、買方觀望的氣氛形成,交易量下降(換仲介跳腳)--成交價應該會下降(仲介因為買方少只能找屋主開刀)
結果呢:
達到短期抑制房價的間的,撐完選舉,不管是立委還是總統大選,政策還是會幫執政黨爭取選票。
今年房價很難漲。
長期影響:
套句對岸講的「拐點」,如果「拐點」本來就要到了,不會因為這15%就會改變趨勢,只是延遲時間的發生。
如果「拐點」還有一段距離,時間會讓投資客找到對應的辦法,房價還是會繼續上漲。
長期還是要看「利率」
最近跟朋友在討論「利率」
以實值利率來看,如果以一般大樓來看(透天別墅不討論)
一般大樓目前的名目出租利率應該介於3%-4%(看取得時間點而定),大樓的維持成本低,可能扣個0.5%
(不報稅的情況)應該就ok,扣下來的話大概介於2.5-3.5%(等同是目前一年期利率的2.5-3倍)
那如果定存利率調到1.5%的話,那倍數關係大概就降低1.6-2倍,
那如果定存利率調到2%的話,那倍數關係大概就降成1.25-1.5倍。
利率如果調成那樣的話,市場游資會吸不少,因為買就算是賣不掉租的話,那就做白工了,買房誘因降很多。
那利率如果調到3%的話,以目前的房價殺傷力就很大,除非租金能上調,不然實值報酬率就變成負的,變成
屋主在補貼房客,利差都沒有。
結論呢:
我也不知道,
如果利率那麼好調,日本就不會保持零利率那麼久了
(就算是柯林頓時代,日本也沒調高多少,但08年反而也算是影響很小--日本房地產波動不大)
還有「ECFA」效應到低陸資會不會進來,速度、規模如何?!?!!?!?
誰能告訴我呢!!!!!!!!
政府都不會講真話,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還是故意不能講。
內文搜尋

X